《理論熱點麵對麵·2008》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九、人民民主是社會(hui) 主義(yi) 的生命——為(wei) 什麽(me) 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發展道路

    近年來,英國著名思想庫倫(lun) 敦外交政策中心發表的美國高盛公司的長篇研究報告——《北京共識》,引起了國際上的廣泛關(guan) 注。報告認為(wei) ,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了巨大進步,其最大的成功之處就在於(yu) 中國創造了一種適合自己的經濟和政治發展模式。中國以繁榮發展的嶄新麵貌,充分展現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經濟製度的成功,也向世界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發展道路的正確。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發展道路是曆史和人民的選擇

  當今世界,各國由於(yu) 曆史演進和具體(ti) 國情不同,政治發展道路和民主製度模式總是多種多樣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發展道路,是由中國的曆史發展和具體(ti) 國情決(jue) 定的,是中國人民在追求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鬥爭(zheng) 中、在長期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實踐中作出的正確選擇,也是曆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中國是一個(ge) 具有5000多年曆史的文明古國,為(wei) 人類文明進步作出過巨大貢獻。然而,1840年以後,由於(yu) 西方列強入侵和封建統治腐敗,中國逐步淪為(wei)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hui) ,民族危機空前深重,人民處於(yu) 水深火熱之中。為(wei) 了救亡圖存,許多仁人誌士上下求索、奮力抗爭(zheng) ,各階級、各階層、各種社會(hui) 勢力圍繞在中國建立什麽(me) 樣的政治製度和政權組織形式提出了種種主張,展開了激烈鬥爭(zheng) 。

  中國民主革命的偉(wei) 大先行者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在中國延續幾千年的君主專(zhuan) 製製度,為(wei) 中國進步打開了閘門,譜寫(xie) 了古老中國發展進步的曆史新篇章。但是,辛亥革命沒有從(cong) 根本上改變舊中國的社會(hui) 性質和人民的悲慘境地,建立起來的資產(chan) 階級共和政體(ti) 最終在各種反動勢力的扼殺下夭折。自那以後,舊中國的政治製度,無論采取何種形式,都沒有能根本改變其代表帝國主義(yi) 、封建主義(yi) 、官僚資本主義(yi) 利益的本質,中國人民仍然處於(yu) 被壓迫、被奴役、被剝削的地位。

  中國人民從(cong) 長期的艱難探索和不懈奮爭(zheng) 中逐步認識到,照搬西方資本主義(yi) 政治製度是一條走不通的路。要實現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就必須徹底推翻剝削階級統治,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符合中國人民根本利益的全新的人民民主製度,真正由人民當家作主。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men) 黨(dang) 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建立了人民民主專(zhuan) 政的國體(ti) 和人民代表大會(hui) 製度的政體(ti) ,實現了向人民民主的偉(wei) 大跨越,開辟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曆史新紀元。黨(dang) 的十一屆三中全會(hui) 以來,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民主政治建設進一步發展,人民民主的內(nei) 容不斷擴大,人民的各項權益得到越來越切實的政治保障。黨(dang) 的十五大首次提出了“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黨(dang) 的十五屆五中全會(hui) 作出了“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yu) ,引導人民群眾(zhong) 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的重大決(jue) 定;黨(dang) 的十六大首次提出了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文明的主張;黨(dang) 的十七大強調“人民民主是社會(hui) 主義(yi) 的生命”,第一次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發展道路的科學內(nei) 涵,這就是“堅持黨(dang) 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hui) 製度、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多黨(dang) 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民族區域自治製度以及基層群眾(zhong) 自治製度,不斷推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製度自我完善和發展”。回顧黨(dang) 80多年的奮鬥曆程,我們(men) 可以看到,努力實現人民民主一直是我們(men) 黨(dang) 孜孜不倦的執著追求。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民主製度具有鮮明特點與(yu) 巨大優(you) 勢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發展道路的核心是通過建立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民主製度,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它的基本框架主要由人民代表大會(hui) 製度、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多黨(dang) 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民族區域自治製度以及基層群眾(zhong) 自治製度所構成。這些民主製度,不僅(jin) 是人民民主的主要實現形式,而且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發展道路的特點與(yu) 優(you) 勢所在。

  人民代表大會(hui) 製度是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途徑和最高實現形式,也是黨(dang) 在國家政權中充分發揚民主、貫徹群眾(zhong) 路線的最好實現形式。一方麵,人民代表大會(hui) 製度為(wei) 人民當家作主提供了最好的組織形式。人民通過普遍的民主選舉(ju) ,產(chan) 生自己的代表,組成各級人民代表大會(hui) ,各級人民代表大會(hui) 都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hui) ,把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另一方麵,人民代表大會(hui) 製度為(wei) 國家機構高效運轉提供了有力的製度保障。人民代表大會(hui) 是國家權力機關(guan) ,統一行使國家權力。國家行政機關(guan) 、審判機關(guan) 、檢察機關(guan) 由人民代表大會(hui) 產(chan) 生,對人民代表大會(hui) 負責,受人民代表大會(hui) 監督。國家機構的這種合理分工,既有利於(yu) 充分發揚民主,又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提高工作效率。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多黨(dang) 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政黨(dang) 製度。執政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與(yu) 參政的民主黨(dang) 派之間不是競爭(zheng) 關(guan) 係,而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yu) 共的團結合作關(guan) 係。政治協商製度的主要功能和優(you) 點是通過充分協商,求同存異,使不同階級階層、不同地區、不同民族和不同群體(ti) 的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整合,使社會(hui) 整體(ti) 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實現。

  民族區域自治製度是我國實現民族平等、保障少數民族權利的重要政治製度。這項製度保證各民族不論大小都享有平等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hui) 權利,使各民族共同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具有了堅實的基礎,進而形成了相互支持、相互幫助、共同繁榮發展的和諧民族關(guan) 係。

  基層群眾(zhong) 自治製度,是指城鄉(xiang) 居民群眾(zhong) 以相關(guan) 法律法規政策為(wei) 依據,在城鄉(xiang) 基層黨(dang) 組織領導下,在居住地範圍內(nei) ,依托基層群眾(zhong) 自治組織,直接行使民主選舉(ju) 、民主決(jue) 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等權利,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製度。堅持基層群眾(zhong) 自治製度,發展基層民主,不僅(jin) 是人民當家作主最有效、最廣泛的途徑,而且有利於(yu) 人民群眾(zhong) 受到民主實踐的鍛煉,不斷提高民主意識、民主素質,是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民主政治的一項基礎性工程。

  判斷一國的民主製度是否具有優(you) 越性,要看它是否立足於(yu) 本國國情,是否有助於(yu) 發展社會(hui) 生產(chan) 力,是否有助於(yu)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否能夠適應社會(hui) 經濟發展的基本需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民主製度適應了中國曆史與(yu) 國情對政治製度提出的總體(ti) 要求,保持了國家長期穩定發展,提高了社會(hui) 主義(yi) 社會(hui) 的生產(chan) 力水平,符合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促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中體(ti) 現出明顯的製度優(you) 勢。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民主製度,能夠有效整合人民群眾(zhong) 中各個(ge) 階層和群體(ti) 的不同利益。我國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有著廣泛的人民性,不僅(jin) 有工人、農(nong) 民和幹部的代表,也有各民主黨(dang) 派和各社會(hui) 新階層的代表。代表和委員們(men) 在黨(dang) 的統一領導下參政議政,共商國是,從(cong) 而能夠最廣泛地吸納民意,使黨(dang) 能夠根據我國社會(hui) 發展的客觀條件和要求把握大局,根據全民族的整體(ti) 利益、長遠利益、根本利益製定出符合科學規律的路線、方針、政策,努力實現全社會(hui) 利益的最大化。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民主製度,能夠在現代化進程中維護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保持社會(hui) 協調發展。以人民民主促進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既是社會(hui) 發展進步的要求,也是人民群眾(zhong) 的根本願望。隨著我國經濟社會(hui) 的發展,全社會(hui) 民主法治意識的增強,人民群眾(zhong) 對維護和保障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的期待越來越多,對促進和實現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的要求越來越高。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民主製度能夠保障人民群眾(zhong) 依法行使民主權利,在充分民主的基礎上使黨(dang) 和政府正確集中各方意見,協調不同利益,集體(ti) 行使權力,科學作出決(jue) 策,保證人民利益的實現,維護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民主製度,能夠保持國家長期穩定發展,有利於(yu) 國家的長治久安。國家政權具有高度穩定性,國家政策具有明顯連續性,這是一個(ge) 國家經濟社會(hui) 持續發展的首要條件。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民主製度,在半個(ge) 多世紀的實踐中不斷完善,能夠集中全黨(dang) 全社會(hui) 的資源、力量和智慧用於(yu) 建設和發展,保持社會(hui) 長期穩定,有利於(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戰略長期實施。

  開辟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發展的廣闊前景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發展道路,必須從(cong) 我國國情出發,積極借鑒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適應經濟社會(hui) 發展不斷深化和人民政治參與(yu) 積極性不斷提高的要求,堅定不移地深化政治體(ti) 製改革,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民主政治建設。我們(men) 已經成功地找到了一條符合中國實際、獨具中國特色的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發展道路。必須堅定不移地走這條道路,奮力開辟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發展更為(wei) 廣闊的前景。

  堅持正確政治方向,保證黨(dang) 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在現階段,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民主政治,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黨(dang) 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完善黨(dang) 的領導製度,對於(yu) 完善整個(ge) 政治體(ti) 製具有全局性的意義(yi) 。要把堅持和完善黨(dang) 的領導建立在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和法律製度基礎上,使社會(hui) 主義(yi) 民主製度的完善同黨(dang) 的執政方式的完善同步推進,保證黨(dang) 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要善於(yu) 把黨(dang) 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變成國家意誌,主要依靠法律治理國家、管理社會(hui) ,使國家各項工作在法治軌道上運行。

  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yu) ,保障人民當家作主。黨(dang) 的十七大報告將“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yu) ”列為(wei) 今後一個(ge) 時期政治發展的重要目標。政治參與(yu) 是社會(hui) 主義(yi) 民主政治的一項重要內(nei) 容,是人民群眾(zhong) 在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下實現當家作主民主權利的重要途徑。要適應經濟發展、社會(hui) 進步和人民群眾(zhong) 政治參與(yu) 積極性不斷提高的要求,通過體(ti) 製創新,健全民主製度,豐(feng) 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從(cong) 各個(ge) 層次、各個(ge) 領域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yu) ,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yu) 權、表達權、監督權,不斷擴大和保障人民的民主權利,不斷增強黨(dang) 和國家的活力。

  堅持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要加強和改進立法工作,進一步提高立法質量。不斷完善改革開放和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迫切需要、與(yu) 人民群眾(zhong) 利益密切相關(guan) 、對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律體(ti) 係起支架作用的重要法律。要加強憲法和法律的實施,維護社會(hui) 主義(yi) 法製的統一、尊嚴(yan) 、權威。堅持公民在法律麵前一律平等,全麵推進依法行政,規範行政執法行為(wei) ,深化司法體(ti) 製改革。要加強對執法活動的監督,確保法律正確實施。完善權力製約和監督機製,綜合運用各種監督形式,增強監督合力和實效。

  積極穩妥地進行政治體(ti) 製改革,推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製度自我完善和發展。政治體(ti) 製改革要堅持社會(hui) 主義(yi) 方向,決(jue) 不能動搖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政治製度。社會(hui) 的基本政治製度是一個(ge) 國家組織社會(hui) 生活的根本方式,對於(yu) 社會(hui) 的存在和發展具有根本性的意義(yi) 。要善於(yu) 學習(xi) 和借鑒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堅持和發揮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製度的特點和優(you) 勢,但決(jue) 不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要抓住製度建設這個(ge) 重要環節,努力使我國政治建設適應經濟、文化、社會(hui) 建設,反映時代要求,在製度創新方麵取得新進展,創造人民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hui) 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ye) 的新途徑新形式,推進社會(hui) 主義(yi) 民主和法製協調發展,從(cong) 製度上保障滿足人民群眾(zhong) 不斷增強的政治參與(yu) 要求。

  “江水滔滔,奔流不息,百折不回,終歸大海。”隻要我們(men) 順應時代潮流,遵從(cong) 人民意願,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發展道路,就一定能夠不斷發展具有強大生命力的社會(hui) 主義(yi) 民主政治,為(wei) 人類社會(hui) 的民主政治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發布時間:2012年08月29日 16:10 來源:學習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編輯:朱子豔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