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熱點麵對麵·2008》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十六、透視湖北省博物館“爆棚”現象——為(wei) 什麽(me) 要保障人民群眾(zhong) 的基本文化權益

    2007年11月6日,湖北省為(wei) 社會(hui) 公眾(zhong) 擺出一道文化盛宴—擁有曾侯乙編鍾、越王勾踐劍、鄖縣人頭蓋骨等珍貴文物的湖北省博物館永久免費開放。消息發布後,人們(men) 蜂擁而至,博物館門前領票的隊伍排成長龍,參觀人數由兩(liang) 三年前的每天平均六七百人,最高時躍升至1.8萬(wan) 人。免費開放僅(jin) 兩(liang) 個(ge) 月,參觀者超過30萬(wan) 人,相當於(yu) 過去兩(liang) 年的總和。為(wei) 了確保國家文物安全,確保每一位觀眾(zhong) 看得舒心,博物館采取了分時段發放免費參觀券等一係列措施,經過科學測算,控製每天參觀人數不超過5000人。

  湖北省博物館的“爆棚”現象,折射出公眾(zhong) 對文化生活的渴求,對新時期新階段如何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zhong) 的基本文化權益提供了有益啟示。

  文化權益是人民群眾(zhong) 應當享有的基本權益

  保障人民群眾(zhong) 的基本文化權益,是社會(hui) 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文化是指人類精神生產(chan) 的能力和產(chan) 品,具有認知、教化、審美、娛樂(le) 、交流、傳(chuan) 承、塑造等功能,對於(yu) 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質、實現人的全麵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位哲學家說過,當一個(ge) 人餓肚子時,隻有一個(ge) 煩惱,就是生存的煩惱;一旦吃飽飯後,就會(hui) 生出無數個(ge) 煩惱,這就是發展的煩惱。解決(jue) 生存的煩惱主要靠經濟,解決(jue) 發展的煩惱,很大程度上要靠文化。當經濟社會(hui) 發展到一定階段,物質財富的積累和社會(hui) 收入水平達到一定程度,人們(men) 便越來越關(guan) 心如何生活得更好,這種生活不僅(jin) 包括物質生活,更有精神文化生活。今天,人民群眾(zhong) 對於(yu) 豐(feng) 富精神文化生活的願望日益強烈,文化權益成為(wei) 社會(hui) 關(guan) 注的焦點問題之一。文化權益主要包括人民群眾(zhong) 應當享有的教育、科學、文化等方麵的權益,比如享受文化成果、參與(yu) 文化活動、開展文化創造、保護文化成果的權益等。應該說,文化權益的彰顯與(yu) 實現,既是社會(hui) 走向文明的必然,也是社會(hui) 進步的動力。

  保障人民群眾(zhong) 的基本文化權益,是黨(dang) 的根本宗旨在文化領域的具體(ti) 體(ti) 現,是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建設的重要使命,體(ti) 現著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對社會(hui) 全麵進步、人的全麵發展理想的追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們(men) 黨(dang) 始終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逐步確立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hui) 建設四位一體(ti) 的現代化建設總體(ti) 布局。我們(men) 黨(dang) 強調要推動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其根本目的就是保障人民群眾(zhong) 基本文化權益,讓人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使人們(men) 在享受經濟發展成果的同時,精神生活也獲得豐(feng) 富與(yu) 提升。可以說,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關(guan) 係到千千萬(wan) 萬(wan) 人民群眾(zhong) 的切身利益,體(ti) 現了我們(men) 黨(dang) 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以人為(wei) 本的發展理念。

  保障人民群眾(zhong) 的基本文化權益,是全麵建設小康社會(hui) 、構建社會(hui) 主義(yi) 和諧社會(hui) 的必然要求。公平正義(yi) 是實現社會(hui) 和諧的重要基礎,而切實保障包括文化權益在內(nei) 的公民各項基本權益,正是實現公平正義(yi) 的題中應有之義(yi) 。如果在文化權益享受上不均衡,將嚴(yan) 重製約社會(hui) 的協調共進。隻有不斷保障人民群眾(zhong) 的基本文化權益,才能更好地促進社會(hui) 成員、社會(hui) 群體(ti) 之間的友好交往與(yu) 和諧相處。黨(dang) 的十七大明確提出“使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將人民對文化的需求上升到基本文化權益的高度,充分說明我們(men) 黨(dang) 對人民群眾(zhong) 文化需求的高度重視,拓展了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中公民權益的內(nei) 涵,體(ti) 現了文化發展中的民生價(jia) 值理念,具有十分深刻的內(nei) 涵和重要意義(yi) 。各級黨(dang) 委和政府在推進全麵建設小康社會(hui) 的進程中,要像重視經濟發展那樣重視文化建設,像重視維護人民經濟權益那樣重視維護人民文化權益,從(cong) 而使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與(yu) 落實人民經濟權益、政治權益等相協調。

  人民群眾(zhong) 的公共文化消費水平亟須提升

  2007年,中央電視台播出的電視連續劇《文化站長》,揭示了9億(yi) 農(nong) 民正在經曆的從(cong) “求生存”到“求文化”的心理曆程轉變。一位農(nong) 民看了這部劇後說,我們(men) 現在兜裏有些閑錢了,住得好、吃得好已經不能滿足了,我們(men) 也需要精神上的享受,就需要像“管文化”一樣的文化站長來“折騰”。 這樸素的語言,反映了基層農(nong) 民的“文化饑渴”,表達了人民群眾(zhong) 的文化熱情和文化需求。

  保障人民群眾(zhong) 的文化權益,本質上是要用優(you) 秀文化為(wei) 大眾(zhong) 服務,滿足人民群眾(zhong) 的文化需求,提升人民群眾(zhong) 的公共文化消費水平,將文化變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的智慧源泉和精神家園。近年來,黨(dang) 和政府對文化建設作出一係列重大部署,全社會(hui) 對文化建設傾(qing) 注極大熱情,文化事業(ye) 不斷繁榮,人民群眾(zhong) 的公共文化生活質量得到大幅度提高。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國家財政對公共文化的投入不斷增加。“八五”期間,國家財政對文化部係統的文化事業(ye) 費撥款為(wei) 55.61億(yi) 元,“十五”期間達到133.82億(yi) 元。加上地方財政的文化事業(ye) 投入,“十五”期間全國文化事業(ye) 經費達到495.22億(yi) 元。國家對公共文化投入的增長速度已超過GDP增長速度。

  現在,我國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有了可喜的重大進展,一係列重大文化工程和公共文化服務惠及普通百姓,縮短了城鄉(xiang) 文化發展的差距。目前全國2762個(ge) 公共圖書(shu) 館絕大部分分布於(yu) 縣市一級,41588個(ge) 文化館站大多落戶於(yu) 農(nong) 村鄉(xiang) 鎮。正在實施的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資源總量已達65TB,自建、共建的基層服務網點超過52萬(wan) 個(ge) 。群眾(zhong) 藝術創作活躍,社區文化、廣場文化、節日文化活動廣泛開展,豐(feng) 富了基層群眾(zhong) 文化生活。精神文化產(chan) 品創作力度加大,群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統一的優(you) 秀作品不斷湧現。一大批謳歌改革創新時代精神、普及科技發展最新知識的出版物陸續與(yu) 讀者見麵。國家和地方文化部門積極組織開展送書(shu) 下鄉(xiang) 、送戲下鄉(xiang) 等活動,以優(you) 秀文化滋養(yang) 農(nong) 村沃土。送書(shu) 下鄉(xiang) 工程為(wei) 300個(ge) 國家級貧困縣和3614個(ge) 鄉(xiang) 鎮贈書(shu) 137萬(wan) 冊(ce) ;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已基本實現通電行政村和50戶以上自然村廣大農(nong) 民收聽收看的目標;“農(nong) 家書(shu) 屋”工程截至2007年年底,已建成農(nong) 家書(shu) 屋2萬(wan) 個(ge) 、社區書(shu) 屋4萬(wan) 個(ge) 。

  同時應當看到,現在我國人民群眾(zhong) 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與(yu) 精神文化產(chan) 品和服務有效供給不足的矛盾仍然存在。群眾(zhong) 對文化生活的需求十分強烈,而我們(men) 提供的公共文化產(chan) 品和服務,無論在數量、品種還是質量上都與(yu) 之還不相適應。現實生活中由於(yu) 書(shu) 價(jia) 過高,老百姓買(mai) 本書(shu) 有時還要掂量再三;某些圖書(shu) 館因為(wei) 收費雜多,使讀者望而卻步,結果成為(wei) 名副其實的“藏書(shu) 館”。城鄉(xiang) 之間、不同社會(hui) 群體(ti) 之間,在享有的文化權益上還存在較明顯的差距。長期以來的城鄉(xiang) 二元結構,導致城鄉(xiang) 文化發展水平差距較大,農(nong) 村文化建設投入明顯不足。一些農(nong) 村和邊遠地區、經濟不發達地區,群眾(zhong) 文化生活相當貧乏,有的地方低俗文化不斷蔓延,農(nong) 民富裕後享受不到積極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城裏人文化生活雖然比較豐(feng) 富,但也不平衡,一部分高收入者享受著各種高水準的文化消費,而有的低收入家庭、困難家庭幾乎與(yu) 文化生活無緣。進城務工的農(nong) 民們(men) ,其文化需求也很難得到滿足。所有這些,都要求我們(men) 把保障人民群眾(zhong) 基本文化權益作為(wei) 一項緊迫任務,堅持不懈地抓下去。

  讓人民群眾(zhong) 更好地共享文化發展成果

  2008年1月23日,中宣部、財政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聯合下發通知,要求全國各級文化文物部門歸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館、紀念館、全國愛國主義(yi) 教育示範基地,從(cong) 2008年起全部陸續免費開放。這不僅(jin) 是對普通公眾(zhong) 迅速增長的文化需求的直接回應,也是保障人民群眾(zhong) 基本文化權益的一項重大舉(ju) 措。

  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zhong) 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是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ye) 。在全麵建設小康社會(hui) 的新階段,文化建設必須從(cong) 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大力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chan) 力,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務和更好的精神文化產(chan) 品,滿足群眾(zhong) 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使群眾(zhong) 各方麵的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共享文化發展成果。當前,要認真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guan) 於(yu) 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建設的若幹意見》,堅持以政府為(wei) 主導,以公益性文化單位為(wei) 骨幹,鼓勵全社會(hui) 積極參與(yu) ,加快建設覆蓋全社會(hui) 的比較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

  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涵蓋文化政策、基礎設施、人才隊伍、技術技能等多方麵內(nei) 容,它的根本性特征是公益性、服務性。隻有大力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建設,才能更好地滿足大眾(zhong) 的文化需求,讓人民群眾(zhong) 在共享文化發展成果中提升自身素質。比如,公共圖書(shu) 館是人民的終身學校,博物館、美術館是培養(yang) 現代公民的重要場所,它們(men) 都不以盈利為(wei) 目的。這些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既解決(jue) 了公共文化資源分享的公平性問題,也提高了公共文化資源的利用效率。

  要繼續加大對公共文化服務的財政投入力度。文化事業(ye) 主要是政府投入、政府來辦,通過建設一個(ge) 服務優(you) 質的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將文化的陽光照耀到每個(ge) 公民身上。當前,資金投入不足仍然是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建設的瓶頸。要繼續落實對文化建設的扶持政策,使中央和省級財政在這方麵的投入能隨著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加,每年都有更多的增長,從(cong) 而使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和公益性文化事業(ye) 單位所需的資金得到穩定的保障。要進一步改進投入方式,采取建立基金、政府采購、項目補貼、定向資助、貸款貼息等辦法,不斷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對中西部地區,中央財政要給予更多扶持和傾(qing) 斜。同時,應進一步完善稅收減免等相關(guan) 經濟政策,引導和鼓勵企業(ye) 、個(ge) 人捐助或投資興(xing) 辦公共文化實體(ti) ,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為(wei) 主、社會(hui) 力量積極參與(yu) 的公共文化服務投入保障機製。

  要著力加強基層文化設施建設,完善農(nong) 村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在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的鏈條中,基層和農(nong) 村仍然是相對薄弱的環節。要加大力度改善農(nong) 村、偏遠山區公共文化基礎設施條件,切實解決(jue) 農(nong) 民群眾(zhong) 看書(shu) 難、看戲難、看電影難、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難的問題。同時,采取政府補貼的方式,由國有藝術院團、影劇院承擔,主要麵向低收入居民,每年安排一定場次的低價(jia) 演出或放映,保障和實現殘疾人、老年人和農(nong) 民工等群體(ti) 的基本文化生活需求,並通過完善文化設施和服務網絡,方便人們(men) 就近快捷享受文化服務。

  要繼續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廣播電視“村村通”、鄉(xiang) 鎮綜合文化站和基層文化陣地建設、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農(nong) 村電影放映、農(nong) 家書(shu) 屋等重點文化工程,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惠及千家萬(wan) 戶的民心工程,也是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建設的重頭戲。要發揮好這些工程在保障經濟欠發達地區群眾(zhong) 的基本文化權益,縮小東(dong) 西部、城鄉(xiang) 之間公共文化服務差距等方麵的重要作用。要不斷提高公共文化產(chan) 品和服務供給能力。我國已進入文化消費的快速增長期,公益性文化單位要

  充分發揮在公共文化服務中的骨幹作用,麵向基層、麵向群眾(zhong) ,著力提高生產(chan) 能力和服務水平,多創作符合人民群眾(zhong) 需求、質優(you) 價(jia) 廉的文化產(chan) 品。而要做到這一點,歸根結底要靠深化改革。一方麵,要深入推進文化事業(ye) 單位的內(nei) 部改革,創新用人和收入分配機製,促使其增強活力、改善服務;另一方麵,要善於(yu) 借助市場的力量,引入競爭(zheng) 機製,推動重要公共文化產(chan) 品生產(chan) 、重大公共文化服務項目和公益性文化活動的開展,引導文化資源向公共文化服務領域合理流動,拓寬選擇公共文化產(chan) 品的視野,增強公共文化服務效能。

  人民群眾(zhong) 是文化建設的主體(ti) ,也是文化成果的最終享有者和受益者。隨著我國經濟社會(hui) 的快速發展和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的不斷完善,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的文化權益必將得到進一步保障和實現,將會(hui) 享受到越來越多的文化大餐,人們(men) 的文化生活也將越來越豐(feng) 富多彩。

發布時間:2012年08月29日 16:10 來源:學習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編輯:朱子豔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