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配秩序怎麽(me) 規範
“秩序美是所有美之最。”世間萬(wan) 事都要講求規則和秩序,收入分配亦是如此。當前,分配領域的同工不同酬、濫發獎金福利、部分行業(ye) 收入畸高、灰色收入大量存在等問題,都是分配秩序不規範的表現。
從(cong) 2011年起,國家適當提高了中央企業(ye) 國有資本收益收取比例。2002—2011年,中央企業(ye) 上繳稅金從(cong) 2926億(yi) 元增加到1.7萬(wan) 億(yi) 元,年均增長20%以上。
由於(yu) 秩序不規範產(chan) 生的這些問題,無疑加劇了收入差距。必須進一步健全法律法規,強化政府監管,加大執法力度,加快形成公開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
限製壟斷行業(ye) 收入。“銀行加證保(證券、保險),兩(liang) 電(電力、電信)加一草(煙草),石油加石化,看門也拿不少。”這種說法雖不盡準確,但反映出人們(men) 對壟斷行業(ye) 高收入的不滿。解決(jue) 這一問題,根本要靠深化改革,打破壟斷,引入競爭(zheng) 。而對必須由國家壟斷的行業(ye) 和領域,應進一步調整國家和企業(ye) 的分配關(guan) 係,擴大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施範圍、提高上交比例,更好地實現國有資本收益全民共享。特別是要對高管人員實行限薪,並嚴(yan) 格控製其職務消費。
權威聲音
深化壟斷行業(ye) 改革,解決(jue) “玻璃門”現象
張平(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ui) 主任):在一些行業(ye) 、領域,存在著“玻璃門”、“彈簧門”現象,看得見進不去,或者進去一半又被彈回來了,這樣的現象時有發生。要出台具體(ti) 的實施細則,建立公平、規範、透明的市場準入標準,深化壟斷行業(ye) 改革,支持民營資本進入鐵路、市政、金融、能源、電信、教育、醫療等領域。
堅決(jue) 取締非法收入。人們(men) 對收入差距拉大有意見,其實並不是對合理、合法的收入有意見,主要是對通過違法違規行為(wei) 獲得的巨額財富強烈不滿。必須堅決(jue) 堵住國企改製、土地出讓、礦產(chan) 開發等領域的漏洞。深入治理商業(ye) 賄賂,嚴(yan) 打官商勾結、走私販私、內(nei) 幕交易、操縱股市、製假售假、騙貸騙匯等非法活動。
大力規範灰色收入。目前,對禮金、紅包、出場費、好處費及各種名目的“福利”等形式的灰色收入,監管存在不少漏洞。應該加大規範力度,清理規範國有企業(ye) 和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工資外收入、非貨幣性福利等。繼續在黨(dang) 政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社會(hui) 團體(ti) 和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ye) 深入開展“小金庫”治理工作,切斷產(chan) 生灰色收入的渠道。
有效調節過高收入。“調高”,不是簡單的“抽肥補瘦”,更不是“劫富濟貧”,而是要通過稅收等方式對過高收入進行有效調節,把社會(hui) 成員收入差距控製在合理範圍內(nei) 。應進一步發揮好個(ge) 稅的調節作用,根據居民工薪收入水平變化、物價(jia) 影響、基本生活費開支等因素,適時進行合理調整。加大稅收征管力度,嚴(yan) 厲打擊偷、逃、漏稅等行為(wei) ,特別是做好高收入者應稅收入的管理和監控。
促進收入信息公開透明。讓收入透明化,是加強監管、促進分配公平的前提。應加快建立包括公民個(ge) 人資料、收入、財產(chan) 、住房等信息在內(nei) 的收入信息數據庫,建立個(ge) 人支付結算體(ti) 係,推進居民固定賬號信用卡或支票結算製度,推動交易電子化。這樣,每個(ge) 人的收入及家庭負擔情況都將“曬在陽光下”,灰色收入、非法收入將無所遁形,逃稅漏稅也將失去空間。
深度解讀
“小金庫”治理
“小金庫”,是指侵占、截留國家和單位收入,化大公為(wei) 小公、化小公為(wei) 私有,未在本單位財務會(hui) 計部門列收列支和私存私放的各種資金。“小金庫”其外表形形色色,內(nei) 在錯綜複雜,“小”已難涵蓋其實質,在某些方麵已成為(wei) 產(chan) 生腐敗的溫床,嚴(yan) 重幹擾了財經管理秩序。2009年開始,中央紀委在全國黨(dang) 政機關(guan) 和事業(ye) 單位範圍內(nei) 開展了“小金庫”專(zhuan) 項治理。
◎ 怎麽(me) 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麵對一個(ge) 時期以來收入差距擴大的狀況,一些人產(chan) 生了擔心和疑惑:是不是還要堅持共同富裕的目標?怎樣才能走好共同富裕之路?
共同富裕是我們(men) 黨(dang) 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我們(men) 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的目的,就是要大家有事做,有飯吃,大家共同富裕。”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們(men) 黨(dang) 就發出這樣的錚錚誓言。在這個(ge) 問題上,我們(men) 黨(dang) 的態度是一貫的、鮮明的。2011年7月,胡錦濤總書(shu) 記在建黨(dang) 90周年紀念大會(hui) 上再次鮮明強調,要“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
黨(dang) 的領導人關(guan) 於(yu) 共同富裕的論述
◎要鞏固工農(nong) 聯盟,我們(men) 就得領導農(nong) 民走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使農(nong) 民群眾(zhong) 共同富裕起來,窮的要富裕,所有農(nong) 民都要富裕。
——毛澤東(dong)
◎社會(hui) 主義(yi) 不是少數人富起來、大多數人窮,不是那個(ge) 樣子。社會(hui) 主義(yi) 最大的優(you) 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這是體(ti) 現社會(hui) 主義(yi) 本質的一個(ge) 東(dong) 西。
——鄧小平
◎我們(men) 搞社會(hui) 主義(yi) ,是要解放和發展生產(chan) 力,消滅剝削和貧窮,最終實現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貧窮不是社會(hui) 主義(yi) 。一部分人富起來、一部分人長期貧困,也不是社會(hui) 主義(yi) 。
——江澤民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hui) 主義(yi) 的本質要求,是改革開放和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的重大任務,是全黨(dang) 全國各族人民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
——胡錦濤
要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讓全體(ti) 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在人民生活總體(ti) 達到小康水平之後,廣大群眾(zhong) 對過上更好生活提出新的期待。應積極回應社會(hui) 關(guan) 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與(yu) 公平的關(guan) 係,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讓發展成果惠及全體(ti) 人民。要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努力分好社會(hui) 財富這個(ge) “蛋糕”,切實增加城鄉(xiang) 居民收入。采取更加有力措施,發展各項社會(hui) 事業(ye) ,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完善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使廣大群眾(zhong) 特別是困難群眾(zhong) 得到更多實實在在的實惠。
深度解讀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指政府為(wei) 社會(hui) 成員提供基本的、與(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水平相適應的、能夠體(ti) 現公平正義(yi) 原則的大致均等的公共產(chan) 品和服務。從(cong) 我國現實情況出發,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內(nei) 容主要包括:一是基本民生性服務,如就業(ye) 服務、社會(hui) 救助、養(yang) 老保障等;二是公共事業(ye) 性服務,如公共教育、公共衛生、公共文化等;三是公益基礎性服務,如公共設施、生態維護、環境保護等;四是公共安全性服務,如社會(hui) 治安、生產(chan) 安全、消費安全、國防安全等。
同時應看到,共同富裕的實現是一個(ge) 長期曆史過程,隻有在生產(chan) 力高度發達基礎上才能充分實現。生產(chan) 力決(jue) 定生產(chan) 關(guan) 係,沒有堅實的物質基礎,共同富裕隻能是“空中樓閣”。雖然我國已成為(wei)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但人均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仍排在世界100位左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隻有發達國家的1/10左右。我國仍處於(yu) 並將長期處於(yu) 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落後的社會(hui) 生產(chan) 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hui) 主要矛盾沒有變。無論是加強社會(hui) 建設還是改善民生,都要從(cong) 這一基本國情出發,立足實際、量力而行,不能提出超越階段的目標和要求。應始終牢記發展是解決(jue) 我國所有問題的關(guan) 鍵,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ge) 中心不動搖,通過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chan) 力,築牢全國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強大物質基礎。
江蘇省華西村是全國農(nong) 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典型,2011年全村銷售收入超過550億(yi) 元,向國家繳稅85億(yi) 元,年人均收入達8.5萬(wan) 元。
為(wei) 政之道,在於(yu) 安民;安民之舉(ju) ,在於(yu) 富民。縮小收入差距、共享發展成果,是人民群眾(zhong) 的熱切期盼,也是我們(men) 黨(dang) 的莊嚴(yan) 承諾。在經濟社會(hui) 不斷發展和收入分配製度改革不斷深化的過程中,這一目標會(hui) 逐步成為(wei) 現實,全體(ti) 人民必將共沐公平正義(yi) 陽光,共享幸福美好生活。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