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環境問題怎麽(me) 破解
2010年,某地礦區汙水池滲漏造成周邊水域汙染,居民不得不搶購純淨水。
2011年,某石油企業(ye) 海上作業(ye) 不慎,導致大麵積海域汙染,生態環境和漁業(ye) 資源受到重創。
2012年,某蓄電池企業(ye) 違法排汙,兒(er) 童吸入鉛汙染的空氣和進食鉛汙染的食物後導致血鉛超標。
……
近年來,由水、空氣、重金屬、化學品汙染引發的突發環境事故時有發生,一些地區汙染排放大大超過環境容量,嚴(yan) 重危害人民群眾(zhong) 身體(ti) 健康,影響社會(hui) 和諧穩定。
我國目前尚有部分人口飲用不合格的水,大量的城市人口呼吸著受到汙染的空氣。我們(men) 要在2020年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最重要的標誌之一、也是最大的製約因素之一就是生態環境。
當前和今後一個(ge) 時期,必須把解決(jue) 損害群眾(zhong) 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擺在環境保護的重要位置,進一步強化環保為(wei) 民的理念,積極回應人民群眾(zhong) 的關(guan) 切,認真抓好水、空氣、重金屬汙染等防治工作,切實改善環境質量,增進人民群眾(zhong) 的福祉。
抓好水汙染防治。2012年1月,國務院下發《關(guan) 於(yu) 實行最嚴(yan) 格水資源管理製度的意見》。應貫徹落實好意見精神,以水資源配置、節約和保護為(wei) 重點,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現在一些地區中小河流和溝渠有水皆汙,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視水係治理,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通過財稅優(you) 惠、項目傾(qing) 斜等措施,鼓勵一些地方率先摘掉流域水汙染嚴(yan) 重的帽子,讓其休養(yang) 生息。進一步提高城市汙水處理率,“十二五”期末全國城市要平均達到85%以上,東(dong) 部發達地區城市要超過90%。
抓好空氣汙染防治。近年來我國城市空氣環境質量令人憂慮,區域性陰霾問題越來越突出。要完善大氣汙染聯防聯控機製,實施多汙染物協同控製,打響一場以降低PM2.5濃度為(wei) 重點、提升空氣質量的攻堅戰。積極推廣清潔能源,大力削減汙染物排放總量。加強機動車汙染防治,提升車用燃油品質。按照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抓好監測,“十二五”期間,全國338個(ge) 地級以上城市將分階段形成PM2.5、一氧化碳和臭氧等新增指標的監測能力,及時發布信息,滿足公眾(zhong) 的環境知情權。
抓好重金屬汙染防治。近年來,重金屬汙染事件呈高發態勢。僅(jin) 2011年,全國就發生11起重金屬汙染事件,其中9起為(wei) 血鉛事件,對人們(men) 身體(ti) 健康構成嚴(yan) 重威脅。當前,應進一步加強重金屬汙染防治,對重點防控區域、行業(ye) 和企業(ye) 采取綜合措施,嚴(yan) 禁新增重金屬汙染物排放建設項目,對造成汙染的重金屬企業(ye) ,實行限期治理、停產(chan) 治理和限產(chan) 限排等。
此外,農(nong) 村環境保護、化學品和危險廢物處理、垃圾圍城和城市噪聲等突出環境問題,直接影響到人民群眾(zhong) 生活,老百姓反映比較強烈,也必須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jue) 。
百姓心聲
●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不要沙粒拂麵,勿讓酸雨綿綿。
●別讓眼淚成為(wei) 地球上的最後一滴水。
●保護環境,從(cong) 我做起。在抱怨環境問題時,也該捫心自問:“我做到了嗎?我做好了嗎?”
●破壞環境,禍及千古;保護環境,功蓋千秋。
●天空是藍藍的,那是小鳥自由飛翔的家;河流是清清的,那是魚兒(er) 歡快暢遊的家;祖國大地是綠綠的,那是億(yi) 萬(wan) 人民充滿幸福的家。
■與(yu) 環境有關(guan) 的紀念日
2月2日 國際濕地日
3月12日 中國植樹節
3月22日 世界水日
3月23日 世界氣象日
4月22日 地球日
5月22日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5月31日 世界無煙日
6月5日 世界環境日
6月17日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幹旱日
6月25日 中國土地日
7月11日 世界人口日
9月16日 國際保護臭氧層日
10月4日 世界動物日
10月16日 世界糧食日
環保長效機製怎麽(me) 構建
在一些地方,環境保護麵臨(lin) 尷尬境地:雖然花了很大力氣去治理環境汙染,但汙染問題依然照舊,甚至還有加重趨勢。
之所以這樣,原因很多,歸根結底是沒有形成環境保護的長效機製。我國環境保護已經進入一個(ge) 新的曆史階段,環境保護的很多管理製度和管理模式,不能適應形勢需要,必須探索建立有利於(yu) 保護環境的長效機製,形成黨(dang) 委領導、政府負責、相關(guan) 部門各負其責、環保部門統一監管、全社會(hui) 共同參與(yu) 的工作格局,走出一條“代價(jia) 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續”的環保新道路。
落實政府責任,發揮主導作用。基本的環境質量是一種公共產(chan) 品,是一條底線,是政府應當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地方政府要對環境質量負總責,把環境保護擺上議事日程。建立環境保護目標管理責任製,製定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指標體(ti) 係,納入地方經濟社會(hui) 發展評價(jia) 範圍和幹部政績考核,實行環境保護一票否決(jue) 製。對於(yu) 因決(jue) 策失誤、監管不力造成重大環境汙染事故的,要嚴(yan) 肅追究責任。
完善政策措施,創造良好條件。各級財政要把環保投入列入年度預算,保持合理增長。完善中央財政轉移支付製度,加大對中西部地區、民族自治地方和重點生態功能區環境保護的轉移支付力度。建立健全有利於(yu) 環境保護的價(jia) 格、稅收、貿易、信貸、土地和政府采購等政策體(ti) 係。完善生態補償(chang) 政策,建立生態補償(chang) 機製。
引入市場機製,用好經濟杠杆。汙染治理不能單純依靠法律和行政力量推動,積極發揮市場作用是長久之計。堅持“汙染者負擔、治理者受益”的原則,全麵實施城市汙水、生活垃圾處理收費製度,鼓勵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汙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運營。推行排汙許可證製度,開展排汙權有償(chang) 使用和交易試點,建立國家排汙權交易中心,發展排汙權交易市場。
健全監測體(ti) 係,織密防控網絡。環境監測是環境管理的耳目,是參與(yu) 環境與(yu) 發展綜合決(jue) 策的依據。監測數據是環保部門最大的資源。必須集中力量加強先進環境監測預警體(ti) 係建設,加大風險隱患排查和評估力度,把環境汙染事件消滅在萌芽狀態。完善環境監測網絡,強化監測站標準化建設,擴大監測範圍。建立快速高效的環境事故應急監控和突發事件預警體(ti) 係。
環境保護是涉及人人的事業(ye) ,必須動員全社會(hui) 參與(yu) 。大力開展環境宣傳(chuan) 教育,增強全民環保意識,在全社會(hui) 形成保護環境的良好氛圍。每個(ge) 公民、每個(ge) 家庭、每個(ge) 單位、每個(ge) 社區都要從(cong) 自身做起,自覺遵守環境法規,從(cong) 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共同創造一個(ge) 美好家園。
政策傳(chuan) 真
實行環境保護一票否決(jue) 製
製定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指標體(ti) 係,納入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績效考核,考核結果作為(wei) 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jia) 的重要內(nei) 容,作為(wei) 幹部選拔任用、管理監督的重要依據,實行環境保護一票否決(jue) 製。對未完成目標任務考核的地方實施區域限批,暫停審批該地區除民生工程、節能減排、生態環境保護和基礎設施建設以外的項目,並追究有關(guan) 領導責任。
——摘自《國務院關(guan) 於(yu) 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的意見》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