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質教育為(wei) 何需協力共推
提起素質教育落實難,人人都有一肚子苦水。有專(zhuan) 家形象地用“家長焦慮、學生鬱悶、教師困惑、社會(hui) 迷茫”,來形容人們(men) 的糾結與(yu) 無奈。如此這般,就陷入一個(ge) 素質教育人人期待、卻人人無力,應試教育人人聲討、卻人人助推的“僵局”。
百姓心聲
◎ 素質教育就是要避免這樣的怪圈:幼兒(er) 園讀小學的內(nei) 容,小學讀初中的內(nei) 容,初中讀高中的內(nei) 容,高中讀大學的內(nei) 容,而大學讀幼兒(er) 園的內(nei) 容——學習(xi) 如何做人。
◎ 沒有錢辦不好教育,有了錢不改革體(ti) 製和機製問題,同樣辦不好教育。
◎ 凡是與(yu) 考試有關(guan) 的教育,我們(men) 做得“過度”了;凡是與(yu) 考試無關(guan) 但與(yu) 孩子發展相關(guan) 的教育,卻做得“不及”。
◎ 一邊對應試教育口誅筆伐,一邊卻為(wei) 應試教育推波助瀾;一邊大談素質教育,一邊卻把考試分數、升學率作為(wei) 評價(jia) 辦學質量的最重要標準。
實施素質教育,是一項複雜的係統工程,不僅(jin) 是學校的事,也不僅(jin) 是教育部門的事,而是涉及學校、家庭、社會(hui) 各個(ge) 方麵。隻有政府、學校、家庭、社會(hui) 相互理解、相互配合,才能營造有利於(yu) 素質教育落實的良好育人環境,共同擔負起培育下一代的責任。
政府是主導。教育是關(guan) 係國計民生的戰略性、基礎性事業(ye) ,讓人民群眾(zhong) 接受良好教育,是政府義(yi) 不容辭的職責。各級政府應樹立科學的教育政績觀,充分發揮政策引導作用,加強對學校推行素質教育的指導。按照4%的目標,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提供更多的優(you) 質教育資源,促進教育公平。教育行政部門不應用升學率對學校進行排名和獎懲,不向學校下達升學指標,為(wei) 學校推進素質教育創造寬鬆條件。
學校是關(guan) 鍵。作為(wei) 培養(yang) 人才的搖籃,學校是落實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各級各類學校都應樹立正確辦學理念,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強化德育為(wei) 先、能力為(wei) 重、全麵發展的育人理念。真正把提高學生素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wei) 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每個(ge) 學生的個(ge) 性,關(guan) 愛每個(ge) 學生的進步,為(wei) 他們(men) 的發展提供適合的教育。
內(nei) 蒙古呼和浩特從(cong) 2012年起,在3年內(nei) 新建、改擴建56所公辦幼兒(er) 園,解決(jue) “入園難”;明確規定中小學班額的標準,解決(jue) “超編班”問題;嚴(yan) 格執行義(yi) 務教育“劃片、免試、就近”入學,逐步消除“擇校熱”現象。
家庭是基礎。父母是兒(er) 女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人成長的第一站。不少家長懷著望子成龍的期待,在社會(hui) 大環境影響下,不顧子女的興(xing) 趣愛好,讓他們(men) 學“奧數”、考證書(shu) 、上“占坑班”……成為(wei) 應試教育的“推手”。其實,這是對教育規律的扭曲,而很多家長或渾然不覺,或無可奈何。父母應該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以子女的身心健康和成長成才為(wei) 根本,不能盲目地揠苗助長,甚至把自己的願望強加到子女身上。應該配合學校安排好學生的課餘(yu) 生活,避免“學校減負、家長加壓”,把家庭變成“第二戰場”。
此外,社會(hui) 對人的評價(jia) 機製、用人機製,對教育具有直接的導向作用。應該倡導正確的人才觀,改變單純追求學曆、追求文憑的傾(qing) 向,形成使用人才重素質、重實際能力的觀念。大力營造“身份無高低、職業(ye) 無貴賤”的社會(hui) 風氣,消除行業(ye) 歧視,縮小行業(ye) 間收入差距,使人們(men) 不再僅(jin) 僅(jin) 靠拚升學、拚職業(ye) 贏得社會(hui) 尊重。努力消除社會(hui) 浮躁之氣、功利之風對教育的侵蝕,讓教育回歸育人的本真。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目前我國職業(ye) 有8個(ge) 大類、66個(ge) 中類、413個(ge) 小類、1838個(ge) 細類,並且還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 考試評價(jia) 製度怎麽(me) 改
“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從(cong) 入學考到畢業(ye) 考,從(cong) 期中考到期末考,從(cong) 中考到高考……自入學起,每個(ge) 學生都要經曆不計其數、名目繁多的考試。在當前社會(hui) 條件下,考試作為(wei) 評價(jia) 教育教學的重要手段,作為(wei) 一種相對公平的人才選拔方式,必然還會(hui) 長期存在。但考什麽(me) 、怎麽(me) 考,直接影響著素質教育落實的成效。
理想的考試評價(jia) 製度,可以實現“一手托兩(liang) 家”,既能滿足對各類人才的選拔,又能始終把正評價(jia) 導向、教育方向。為(wei) 實現這一目標,近年來,考試評價(jia) 製度改革正在穩步推進。中考把日常評價(jia) 與(yu) 畢業(ye) 考試評價(jia) 結合,增加了綜合素質評價(jia) 。高考在部分省份進行自主命題改革,一些高校開展基於(yu) 高考的綜合評價(jia) 招生。這些探索對實施素質教育起到了積極作用。
《山東(dong) 省教育體(ti) 製改革推進計劃(2011—2015年)》提出,將逐步推行本科與(yu) 專(zhuan) 科(高職)入學分類考試,普通本科入學考試繼續執行全國招生政策,統一組織考試,結合學業(ye) 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jia) 擇優(you) 錄取;高等職業(ye) 教育入學考試由山東(dong) 省自定政策,單獨組織考試、錄取。
但在現行考試評價(jia) 製度下,考試依然是整個(ge) 教育教學活動的“指揮棒”,對學生的評價(jia) 仍然集中在考試分數上,對學校和教師的評價(jia) 集中在升學率上。特別是“一考定終身”的高考模式,不僅(jin) “指揮”高中,左右初中,而且已經影響到小學甚至學前階段。有人提出“高考不改,素質教育就不會(hui) 成功”。為(wei) 此,必須通過改革,建立起更加合理、公正、公平和科學評價(jia) 學生的體(ti) 係。
調整考試內(nei) 容,變“為(wei) 考試而學”為(wei) “為(wei) 選才而考”。現行考試評價(jia) 製度,過於(yu) 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的測試,缺乏對綜合素質的考查,其結果是學生“學習(xi) 是為(wei) 了考試”,選拔出“背多分”。糾正這一偏向,就要對考試內(nei) 容進行調整,努力使考試科目和命題內(nei) 容進一步貼近時代、社會(hui) 和考生的實際,更科學地考查學生分析和解決(jue) 問題的能力。2002年以來,在全國範圍推行“3+X”高考科目設置和考試內(nei) 容改革,目前全國有16個(ge) 省份進行自主命題考試,考試內(nei) 容更加靈活豐(feng) 富。
2012年江蘇省仍將采用“3(語文、數學、外語)+學業(ye) 水平測試+綜合素質評價(jia) ”的高考模式。
探索分類考試,變“格式化”為(wei) “個(ge) 性化”。長期以來,我們(men) 的考試忽略學生個(ge) 性發展,不利於(yu) 多層次、多樣化人才的選拔。為(wei) 改變這種現狀,教育規劃綱要提出,逐步實施高等學校分類入學考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入學考試由全國統一組織,高等職業(ye) 院校則可以單獨考試或以學業(ye) 水平考試成績作為(wei) 錄取主要依據。這樣就能依據不同的標準,選拔不同的人才。2011年開展了普通本科和高等職業(ye) 教育分類入學考試試點,高職單獨錄取考生約66萬(wan) 人。
2012年3月16—18日,上海交通大學自主招生考試舉(ju) 行複試。
推行多元錄取,變“獨木橋”為(wei) “立交橋”。長期以來,高考是依據單一考試成績來錄取,很多學生因一次失利而影響一生。目前,正在健全多元錄取機製,高等學校普通本科招生以統一入學考試為(wei) 基本方式,同時積極探索自主錄取、推薦錄取、定向錄取、破格錄取等多種方式。目前已有90所高校探索自主選拔錄取,為(wei) 廣大學子躋身大學校園提供了更多機會(hui) 。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