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個“怎麽看”——理論熱點麵對麵·2010》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 如何緩解大學畢業(ye) 生就業(ye) 壓力?

位於(yu) 四川德陽市的東(dong) 方汽輪機有限公司,今年招聘了6名清華大學畢業(ye) 生。該公司人力資源處負責人說:“我在企業(ye) 負責招聘工作20多年了,今年第一次出現30多名清華大學畢業(ye) 生到我們(men) 企業(ye) 求職的情況。”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學生的就業(ye) 觀念正在出現積極變化,更加理性、更加務實。如今,“基層”、“創業(ye) ”、“西部”等逐漸成為(wei) 大學畢業(ye) 生就業(ye) 熱詞。

大學畢業(ye) 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現代化建設中一支高素質的生力軍(jun) 。做好大學畢業(ye) 生就業(ye) 工作,關(guan) 係千家萬(wan) 戶的切身利益,關(guan) 係國家現代化建設和社會(hui) 和諧穩定。今年大學畢業(ye) 生達到630餘(yu) 萬(wan) 人,是10年前的5倍多,再創曆史新高。加上往屆未實現就業(ye) 的,需要就業(ye) 的畢業(ye) 生超過700萬(wan) 人,就業(ye) 形勢不容樂(le) 觀。

黨(dang) 和政府在落實和完善已有政策的基礎上,又及時推出一係列有針對性的就業(ye) 促進措施,實施大學畢業(ye) 生就業(ye) 推進行動,全方位促進畢業(ye) 生就業(ye) 。實施“崗位拓展計劃”,拓寬大學畢業(ye) 生到城鄉(xiang) 基層、中西部地區和中小企業(ye) 就業(ye) 的主渠道;實施“創業(ye) 引領計劃”,對大學畢業(ye) 生創業(ye) 實施創業(ye) 培訓、項目開發、小額擔保等一體(ti) 化運作和服務;實施“就業(ye) 服務與(yu) 援助計劃”,為(wei) 大學畢業(ye) 生提供免費就業(ye) 公共服務;舉(ju) 辦大學畢業(ye) 生就業(ye) 服務周、就業(ye) 服務月專(zhuan) 項活動……這些政策措施越來越細、越來越實、越來越成體(ti) 係,為(wei) 大學畢業(ye) 生就業(ye) 提供了多種渠道和重要保障。

促進大學畢業(ye) 生就業(ye) 是一項係統工程,離不開各級政府、高校以及全社會(hui) 的共同努力。要進一步加大力度,多措並舉(ju) 、多管齊下,形成促進大學畢業(ye) 生就業(ye) 的強大合力。

對各級政府來講,要把中央各項部署落到實處,采取更加積極的促進大學畢業(ye) 生就業(ye) 的政策。要將大學畢業(ye) 生就業(ye) 納入當地就業(ye) 總體(ti) 規劃,放在當前就業(ye) 工作的首位,加強統籌安排。積極深化戶籍、人事和用工製度改革,清理大學畢業(ye) 生就業(ye) 的製度障礙。通過發展經濟和各項社會(hui) 事業(ye) 增加就業(ye) 崗位,特別是結合經濟結構調整,創造更多智力密集型就業(ye) 機會(hui) 。落實企業(ye) 吸收大學畢業(ye) 生就業(ye) 的各項優(you) 惠政策,使各類企業(ye) 尤其是民營企業(ye) 成為(wei) 吸納大學畢業(ye) 生的“蓄水池”。完善創業(ye) 扶持政策,鼓勵大學畢業(ye) 生自主創業(ye) ,加強對參加基層就業(ye) 項目的大學畢業(ye) 生的指導、管理和服務。大力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ye) ,引導和鼓勵各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積極開展針對大學畢業(ye) 生的就業(ye) 服務,為(wei) 大學生就業(ye) 減少成本、提供方便。

對高校來說,要把促進就業(ye) 作為(wei) 頭等大事,努力拓展畢業(ye) 生就業(ye) 空間。要全麵落實就業(ye) 的“一把手”工程,確保就業(ye) 指導服務在機構、人員、經費上的“三到位”,健全就業(ye) 工作體(ti) 係。開設就業(ye) 指導課程,開展創業(ye) 教育與(yu) 服務,努力提高畢業(ye) 生的就業(ye) 競爭(zheng) 力和社會(hui) 適應力。主動適應社會(hui) 需求和就業(ye) 市場的變化,加大學科和專(zhuan) 業(ye) 調整力度,進一步整合和優(you) 化教育資源,著力培養(yang) 高素質的複合型人才,實現由人才供給導向型向就業(ye) 需求導向型的轉變。

對用人單位來說,要積極承擔社會(hui) 責任,努力吸納大學畢業(ye) 生就業(ye) 。目前,很多用人單位存在著過分看重高學曆、看重工作經曆、拒絕女生求職、故意壓低待遇等傾(qing) 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畢業(ye) 生就業(ye) 。用人單位應該樹立長遠眼光和正確的用人觀念,消除性別、學曆等偏見,完善用人機製,積極吸收和儲(chu) 備優(you) 秀人才。

對大學畢業(ye) 生自身來說,應該增強信心,切實提高就業(ye) 能力。要轉變觀念,樹立“先就業(ye) 、後擇業(ye) ”、“重事業(ye) 、輕地域”等正確的擇業(ye) 觀,自覺把自己的知識、技能和國家、社會(hui) 的需要結合起來。要勇於(yu) 創業(ye) ,利用自己較高的知識水平和較強的工作能力、學習(xi) 能力自主創業(ye) ,闖出屬於(yu) 自己的廣闊天地。要練好“內(nei) 功”,在刻苦學習(xi) 、提高知識水平的同時,積極參與(yu) 各種社會(hui) 實踐活動,增加社會(hui) 經曆,積累工作經驗。要及時了解就業(ye) 信息,掌握就業(ye) 技能,把握好每一個(ge) 就業(ye) 機會(hui) 。

此外,社會(hui) 各方麵要共同幫助大學畢業(ye) 生順利跨過就業(ye) 這道“坎”。廣大學生家長要引導子女正確看待當前就業(ye) 形勢,更新就業(ye) 觀念,合理確定就業(ye) 預期。新聞媒體(ti) 要大力宣傳(chuan) 黨(dang) 和政府促進大學畢業(ye) 生就業(ye) 的政策措施,宣傳(chuan) 到西部、到基層就業(ye) 和自主創業(ye) 的先進典型,營造促進大學畢業(ye) 生就業(ye) 的良好輿論氛圍。

● 怎樣幫扶困難人員就業(ye) ?

5月13日,由天津市殘聯等單位舉(ju) 辦的“攜手助殘就業(ye) ,改善殘疾人生活”殘疾人專(zhuan) 場招聘會(hui) 拉開帷幕。財務會(hui) 計、工程師、廣告設計、軟件編程師、車工、鉗工……170多個(ge) 用人單位提供的1500多個(ge) 就業(ye) 崗位,靜候殘疾人求職者的挑選。近年來,天津市每年都為(wei) 殘疾人舉(ju) 辦多場專(zhuan) 場招聘會(hui) ,為(wei) 許多殘疾人朋友打開了就業(ye) 的新天地,找到了生活的新希望。

在我國龐大的就業(ye) 大軍(jun) 中,有一個(ge) 自身條件較差、非常渴望工作崗位而又很難實現就業(ye) 和創業(ye) 的群體(ti) ,被稱為(wei) 就業(ye) 困難人員。這一群體(ti) ,主要包括以“4050”人員為(wei) 主的大齡失業(ye) 人員、殘疾人、低保對象、“零就業(ye) 家庭人員”等。

解決(jue) 好就業(ye) 困難人員就業(ye) 問題,幫助他們(men) 找到或重新找到工作崗位,有助於(yu) 改善他們(men) 的生活,解決(jue) 民生問題中的“短板”,是實現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維護社會(hui) 和諧穩定的重要任務。麵對當前嚴(yan) 峻的就業(ye) 形勢,必須進一步加大對就業(ye) 困難人員的扶持力度。

創造更多的就業(ye) 崗位。要引導各類企業(ye) 增強社會(hui) 責任感,積極安置就業(ye) 困難人員就業(ye) 。對於(yu) 招用就業(ye) 困難人員,簽訂勞動合同並繳納社會(hui) 保險費的,在相應期限內(nei) 給予基本養(yang) 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和失業(ye) 保險補貼等優(you) 惠政策。推進城市環保、綠化、衛生、治安、交通、便民服務等公益性崗位開發。政府投資開發的公益性崗位,要優(you) 先安置符合崗位要求的就業(ye) 困難人員就業(ye) 。

強化就業(ye) 援助和服務。要在公共就業(ye) 服務機構中設立專(zhuan) 門為(wei) 就業(ye) 困難人員服務的綜合服務窗口,免費提供勞動保障、政策谘詢、職業(ye) 指導、技能培訓、職業(ye) 介紹等公共就業(ye) 服務。針對就業(ye) 困難人員的特點和需求,集中開展上門服務和“一對一”精細化援助。進一步實施特別職業(ye) 培訓計劃,組織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職業(ye) 技能培訓,幫助他們(men) 提高技能水平和就業(ye) 能力。落實鼓勵就業(ye) 困難人員自謀職業(ye) 、自主創業(ye) 的政策,鼓勵他們(men) 立足實際、各展所長,多渠道就業(ye) 和創業(ye) ,並提供全過程、全方位的服務。

“我們(men) 要通過持之以恒的努力,創造更多的就業(ye) 機會(hui) ,讓廣大勞動者各盡所能、各得其所。”這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作出的莊嚴(yan) 承諾。我們(men) 深信,隨著各項促進就業(ye) 政策和措施的深入實施,各類群體(ti) 就業(ye) 難的問題必將得到進一步緩解,社會(hui) 就業(ye) 總量和結構更加均衡、就業(ye) 環境更加完善、就業(ye) 保障更加健全、就業(ye) 質量更加良好的就業(ye) 局麵也一定會(hui) 逐步成型。

知識點

“4050”人員

“4050”人員是指城鎮登記失業(ye) 人員中,女性年滿40周歲、男性年滿50周歲,本人就業(ye) 願望迫切,但因自身就業(ye) 條件較差、技能單一等原因,難以在勞動力市場競爭(zheng) 中就業(ye) 的勞動者。據有關(guan) 部門抽樣調查,“4050”人員占下崗失業(ye) 人員的28.7%,全國“4050”人員約300萬(wan) 人。

深度閱讀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加大統籌城鄉(xiang) 發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基礎的若幹意見》,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2.《政府工作報告》,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發布時間:2012年08月29日 14:32 來源:學習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編輯:朱子豔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