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個“怎麽看”——理論熱點麵對麵·2010》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 怎樣讓群眾(zhong) 看病更便捷?

家住杭州餘(yu) 杭某社區的張大媽,以前看病要坐半個(ge) 小時的公交車去大醫院,最近由於(yu) 腿腳不便,隻好去了家門口的社區衛生服務站。“以前心裏總犯嘀咕,怕這裏看不好病會(hui) 誤事。沒想到不用掛號直接就能看,而且醫生服務態度挺好,水平也挺高的。真是太方便了!”張大媽的一番話,道出了城鄉(xiang) 基層醫療機構在緩解群眾(zhong) 看病難方麵的重要作用。

城鄉(xiang) 基層醫療機構一般設在城鄉(xiang) 居民生活圈中,且數量眾(zhong) 多、分布廣泛,社區醫生是居民的鄰居、朋友,在提高醫療服務的便利性、可及性和控製醫療成本、改善醫患關(guan) 係方麵有著大醫院不可比擬的優(you) 勢。同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普遍使用基本藥品、適宜技術,廣泛開展健康教育、預防保健等活動,從(cong) 預防為(wei) 主、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入手,通過讓居民少生病來緩解看病難。因此,要切實緩解看病難,一個(ge) 重點是要按照胡錦濤總書(shu) 記“保基本、強基層、建機製”的要求,推動城鄉(xiang) 基層醫療機構發展,讓它成為(wei) 群眾(zhong) 接受便捷就醫服務的首選,從(cong) 而有效減輕大醫院的壓力。

近年來,城鄉(xiang) 基層醫療機構建設力度不斷加大,醫療條件明顯改善,疾病防治能力顯著增強。但仍然存在著醫療資源短缺、服務能力不強、群眾(zhong) 信任度不高等問題,不少農(nong) 村基層醫療機構還停留在血壓計、聽診器、溫度計“老三樣”的水平;適應社區衛生服務要求的醫療人才不足;基本藥物在社區醫療機構還未得到全麵使用;大醫院的患者還沒有充分分流到基層。因此必須把“強基層”作為(wei) 深化醫藥衛生體(ti) 製改革的重點,著力完善城鄉(xiang) 基層醫療服務體(ti) 係,加快形成大醫院和基層衛生機構分工合作的分層就醫格局,為(wei) 廣大城鄉(xiang) 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jia) 廉的醫療服務。

加快農(nong) 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要健全以縣級醫院為(wei) 龍頭、鄉(xiang) 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為(wei) 基礎的農(nong) 村醫療衛生服務網絡。繼續加大投入力度,使全國每個(ge) 鄉(xiang) 鎮至少要有一所衛生院,每個(ge) 行政村都要有一所政府舉(ju) 辦的衛生室,並配備必備醫療設備設施,改善就醫條件和環境。積極推進鄉(xiang) 村一體(ti) 化管理,合理規劃和配置鄉(xiang) 村衛生資源,規範服務行為(wei) ,提高服務能力,實現“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

加快城市社區醫療機構建設。把城市衛生投入重點轉向社區衛生服務建設,完善以社區衛生服務為(wei) 基礎的新型城市醫療衛生服務體(ti) 係。合理規劃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布局,合理調整和配置資源,既要將現有的一批小醫院轉型或改造為(wei)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又要引導社會(hui) 力量興(xing) 辦社區衛生服務機構。

加大基層衛生技術人員培訓力度。完善的基層醫療服務體(ti) 係不僅(jin) 需要“硬件”的發展,更離不開“軟件”——人才素質和能力的提高。要重點加強城鄉(xiang) 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並製定優(you) 惠政策,鼓勵優(you) 秀衛生人才到城鄉(xiang) 基層服務,在職稱晉升、待遇政策等方麵給予適當傾(qing) 斜。同時,也要鼓勵大醫院通過對口支援、人員培訓等方式,幫助城鄉(xiang) 基層醫療機構提高醫療水平和服務能力。

總之,要構建一個(ge) 城鄉(xiang)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yu) 大醫院分工協作、相互支持、協調有序的運轉機製。目前,大醫院業(ye) 務量的80%是可以在基層解決(jue) 的。平均來說,看同樣的疾病,三級醫院比二級醫院成本高30%。要科學界定各級醫院的功能定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wei) 群眾(zhong) 提供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市、區、縣級醫院作為(wei) 區域醫療中心,著力提高臨(lin) 床綜合優(you) 勢和整體(ti) 水平以及專(zhuan) 科服務,國家和省級醫院則主要把精力用於(yu) 提升醫療技術、加強學科建設、增強醫學創新能力、解決(jue) 疑難重症疾病診治上。通過在基層降低收費標準、提高報銷比例等綜合措施,逐步實現社區首診、分級醫療和雙向轉診,引導群眾(zhong) 養(yang) 成“小病解決(jue) 在基層,大病轉診大醫院”的就醫習(xi) 慣,使基層醫療機構真正承擔起居民健康“守門人”的職責。

● 怎樣切實減輕群眾(zhong) 醫藥費用負擔?

根據2008年第四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顯示,醫生診斷需住院而病人未住院的比例高達25.1%,其中主要因“經濟困難”的占70.3%。可見,緩解看病難,既要讓群眾(zhong) 看病更便捷,也要努力把群眾(zhong) 醫藥費的負擔降下來。前者涉及醫療服務的可及性,後者涉及醫療服務的有效性,從(cong) 某種意義(yi) 上說後者更為(wei) 重要。

一般來說,醫藥費用負擔主要取決(jue) 於(yu) 群眾(zhong) 參加的醫保保障水平、藥品費用和醫療服務費用的高低。醫療保障製度體(ti) 現社會(hui) 互助共濟精神,對於(yu) 個(ge) 人抵禦疾病風險、減輕醫藥費用負擔具有重要意義(yi) ;藥價(jia) 高低主要與(yu) 其定價(jia) 標準、流通環節加價(jia) 幅度、醫院加成政策相關(guan) ;醫療服務費用主要取決(jue) 於(yu) 醫院采取的診療行為(wei) 、收費標準和收費模式。因此,必須從(cong) 醫療保障製度、藥品生產(chan) 流通體(ti) 係和醫療服務體(ti) 係等幾個(ge) 方麵同時著手,多管齊下,努力“調製”一服減輕群眾(zhong) 醫藥費用負擔的“複方藥”。

一是通過醫療保障建設“減負”。在農(nong) 村要進一步鞏固完善新型農(nong) 村合作醫療製度,確保參合人數穩定在高位;提高籌資標準,今年政府補助水平達到每人每年120元;提高補償(chang) 比例,力爭(zheng) 使政策範圍內(nei) 住院費用報銷比例達到60%左右。在城鎮要進一步完善城鎮職工醫保和城鎮居民醫保,加快覆蓋就業(ye) 人口以及老人、殘疾人和兒(er) 童;今年城鎮居民醫保的政府補助水平也要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改進城鄉(xiang) 基本醫療保障服務,簡化報銷手續,製定基本醫療保險關(guan) 係轉移接續辦法。做好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新農(nong) 合、城鄉(xiang) 醫療救助各項製度之間的銜接工作。

二是通過基本藥物製度“減負”。要建立國家基本藥物製度,對治病優(you) 先需要的基本藥物進行統籌管理,從(cong) 製度上保證其價(jia) 格的穩定性和可及性。在所有政府舉(ju) 辦的基層醫療機構實行藥品價(jia) 格零差率銷售,通過實行公開招標采購,統一配送,使群眾(zhong) 用上安全、放心和價(jia) 廉的藥品。目前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已經發布,確立了307種基本藥物;通過試點使得許多地方基本藥物價(jia) 格降低了25%—50%,且全部納入醫保報銷範圍。

三是通過推進公立醫院改革“減負”。公立醫院作為(wei) 我國醫療服務機構的主體(ti) ,承擔著為(wei) 廣大群眾(zhong) 健康服務的重要職責,必須堅持公益性方向。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形成規範合理的政府投入機製,確保公立醫院真正姓“公”。改革“以藥補醫”機製,逐步取消藥品加成,切斷醫院與(yu) 藥品銷售之間的利益鏈條,改變過度依賴藥品銷售收入維持運轉的局麵。適當調整醫療服務價(jia) 格,減少“大處方”和過度檢查,進一步降低藥品、醫用耗材和大型設備檢查價(jia) 格。公立醫院由此減少的收入或形成的虧(kui) 損通過增加政府補貼、增設藥事服務費等途徑解決(jue) ,藥事服務費納入醫保報銷範圍。

四是通過強化規範監管“減負”。要對非國家基本藥物加強監管,嚴(yan) 格市場準入和藥品注冊(ce) 審批,大力規範和整頓生產(chan) 流通秩序,促進藥品生產(chan) 、流通企業(ye) 的整合,盡快建成高效率、低成本、符合國情特點的藥品流通供應保障體(ti) 係。加強產(chan) 供銷各環節的監管,杜絕舊藥“高價(jia) 複出”。充分發揮行政監督、技術監督和社會(hui) 監督的作用,堅決(jue) 治理醫藥購銷中的商業(ye) 賄賂。加強對公立醫院財物收支、業(ye) 務開展、資源布局的規範,開展對公立醫院的績效評估,吸收患者和群眾(zhong) 參加對公立醫院管理的監督,使得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落到實處。

觀點聲音

讓醫療回歸公益的前提是讓公益醫院醫生這一職業(ye) 變成公益職業(ye) ,而不是牟利職業(ye) 。

要改變“大醫院吃不了,小醫院吃不飽”的現狀,就必須把公共財政投資重點放在農(nong) 村和城市社區,改善民生當有大手筆!

中醫的“簡、便、驗、廉”等特點,在解決(jue) 看病難方麵具有獨特的優(you) 勢,應該加大對中醫藥研發的支持力度。

醫改不是“速效針”,更像是調養(yang) 氣血的中藥處方。

有一支穩定、敬業(ye) 、高素質的醫療隊伍,比擁有先進設備和豪華醫院重要得多。

發布時間:2012年08月29日 14:32 來源:學習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編輯:朱子豔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