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個“怎麽看”——理論熱點麵對麵·2010》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 如何有效調節過高收入?

新時期以來,很多人在改革開放政策的鼓勵下,抓住機遇、勇於(yu) 開拓,通過發展個(ge) 體(ti) 和私營經濟等方式,率先富了起來。對他們(men) 的合法收入依法予以保護,同時進行必要的調節,這是促進分配公平、縮小社會(hui) 成員收入差距的必然要求,有利於(yu) 整個(ge) 社會(hui) 的和諧穩定。

5月31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出通知,要求加大對高收入者的個(ge) 稅征收力度,將高收入的重要來源——財產(chan) 轉讓、利息、股息、紅利所得等,納入個(ge) 稅征管對象。這是通過稅收手段加強收入分配調節的重要舉(ju) 措,對於(yu) 有效調節過高收入將產(chan) 生積極意義(yi) 。

應該說,“調高”不是簡單的“抽肥補瘦”、“劫富濟貧”,更不是“均貧富”,而是要通過稅收等手段,使高收入群體(ti) 的一部分財富交給國家,用於(yu) 二次分配。當前,要進一步完善有關(guan) 製度和政策,加大調節力度,既充分保護人們(men) 勞動創業(ye) 的積極性、激發社會(hui) 創造活力,又有效緩解收入差距過大趨勢。

深化壟斷行業(ye) 改革。加快壟斷行業(ye) 改革步伐,進一步打破壟斷,放寬準入領域,引入競爭(zheng) 。調整國家和企業(ye) 的分配關(guan) 係,建立健全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製度,使國家作為(wei) 國有資本所有者在壟斷行業(ye) 的權益得到保障。完善對壟斷行業(ye) 工資總額和工資水平的雙重調控政策,嚴(yan) 格規範國有企業(ye) 、金融機構經營管理人員特別是高層管理人員的收入,完善監管辦法。

加大稅收的調節作用。完善個(ge) 人所得稅製度,建立綜合與(yu) 分類相結合的個(ge) 人所得稅製,降低工薪階層的稅收負擔。加強稅源監控和稅收征管,加大對高收入的調節力度。加強個(ge) 人收入信息體(ti) 係和個(ge) 人信用體(ti) 係建設,減少稅收流失。

積極發展社會(hui) 慈善事業(ye) 。大力弘揚人道主義(yi) 精神和扶危濟困、樂(le) 善好施的傳(chuan) 統美德,增強全社會(hui) 慈善意識,鼓勵先富起來的人承擔更多的社會(hui) 責任。建立健全鼓勵和引導社會(hui) 捐贈的相關(guan) 製度和政策,對公益事業(ye) 的捐贈款項實行全額稅前列支或抵扣。充分發揮社會(hui) 組織在財富分配中的作用,促進民間自願捐贈活動,吸納社會(hui) 資金幫助困難群體(ti) ,推動縮小收入差距、實現共同富裕。

堅決(jue) 打擊取締非法收入。廣大群眾(zhong) 對收入差距拉大有意見,其實並不是對合理、合法的收入有意見,而主要是對通過違規、違法行為(wei) 獲得巨額財富而造成的收入差距強烈不滿,對這些非法收入要堅決(jue) 取締和打擊。應堵住國企改製、土地出讓、礦產(chan) 開發等領域的漏洞,深入治理商業(ye) 賄賂。嚴(yan) 厲打擊走私販私、偷稅漏稅、內(nei) 幕交易、操縱股市、製假售假、騙貸騙匯等經濟犯罪活動,切斷違法違規收入渠道。

● 如何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國內(nei) 外的實踐都證明,在一個(ge) 社會(hui) 中,中等收入者群體(ti) 的發展壯大有助於(yu) 社會(hui) 穩定。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應該是一個(ge) 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數、中等收入者占多數的“兩(liang) 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型格局。這一觀點越來越得到人們(men) 的普遍認可。

目前,我國中等收入者數量偏少,在全社會(hui) 比重小。應通過多種措施,不斷擴大中等收入者規模,逐步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加快推進城鎮化。製約我國中等收入者階層擴大的一個(ge) 重要因素,就在於(yu) 城鄉(xiang) 二元結構導致的占人口大多數的農(nong) 村人口收入長期偏低。擴大中等收入群體(ti) 規模,十分重要的就是推動農(nong) 業(ye) 勞動力向非農(nong) 行業(ye) 轉移,提高他們(men) 的收入水平。加強農(nong) 民外出務工就業(ye) 指導和服務力度,切實維護農(nong) 民工合法權益,促進農(nong) 村勞動力平穩有序流動。推進戶籍製度改革,解決(jue) 好進城務工人員的社會(hui) 保障、子女就學等問題,穩步推進進城農(nong) 民逐步融入城鎮,讓更多從(cong) 農(nong) 村轉移出來的人口進入中等收入者行列。

鼓勵和支持自主創業(ye) 。積極引導人們(men) 自主創業(ye) ,大力促進中小企業(ye) 發展,是培育中等收入群體(ti) 的重要渠道。應進一步完善有利於(yu) 勞動者創業(ye) 的稅收優(you) 惠、小額擔保貸款、資金補貼、場地安排、工商管理等政策,降低創業(ye) 門檻,減少創業(ye) 成本和風險,為(wei) 更多社會(hui) 成員提供創業(ye) 的機會(hui) 和平台。認真落實促進中小企業(ye) 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為(wei) 中小企業(ye) 發展創造更加有利的環境。

努力提高勞動者素質。研究表明,一個(ge) 人接受教育水平與(yu) 其收入水平呈現正相關(guan) 關(guan) 係,受教育時間越長,預期收益也就越高。因此必須大力發展教育事業(ye) ,使更多的人通過攀登“知識的階梯”進入中等收入者行列。加強各種類型的職業(ye) 教育和技能培訓,把低知識水平、低技能的勞動者提升到高技能的勞動崗位上,從(cong) 而提高他們(men) 的收入水平。

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zhong) 擁有財產(chan) 性收入。財產(chan) 性收入是衡量國民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標,2008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財產(chan) 性收入比重隻有2.3%,且來源渠道比較單一。要規範和發展房地產(chan) 、股票、債(zhai) 券、期貨、黃金、外匯、保險市場,為(wei) 居民提供多樣化的投資理財渠道。完善法律製度,加強對公民財產(chan) 權的保護力度,為(wei) 增加居民財產(chan) 性收入提供公開、公平、公正的法製環境。

有一位思想家說過:“財富的公平分配是人類社會(hui) 至高無上之美德。”古往今來,人類對於(yu) 公平分配的追求從(cong) 未停歇。當代中國,億(yi) 萬(wan) 人民必將在為(wei)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這一偉(wei) 大事業(ye) 共同奮鬥的過程中,共同分享自己創造的甘甜果實。

觀點聲音

公平正義(yi) 比太陽還要有光輝。

“兩(liang) 頭超載”、中間纖弱的“啞鈴形”發展,必然是病態的發展。

隻有促進分配公平,才能避免部分社會(hui) 群體(ti) 產(chan) 生深刻的挫折感和被剝奪感,才能給全體(ti) 人民帶來普遍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如果說做大社會(hui) 財富這個(ge) “蛋糕”是政府的責任,那麽(me) 分好社會(hui) 財富這個(ge) “蛋糕”就是政府的良知。

必須像守住18億(yi) 畝(mu) 耕地“紅線”一樣,守住貧富差距的“紅線”。

企業(ye) 提高工人工資要算成本賬、收益賬、良心賬。

深度閱讀

胡錦濤:《在201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hui) 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0年4月28日。

發布時間:2012年08月29日 14:32 來源:學習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編輯:朱子豔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