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促進農(nong) 民工就業(ye) ?
2010年,青島市推出了惠及數萬(wan) 農(nong) 民工的“職業(ye) 技能提升計劃”——全年組織培訓農(nong) 民工5萬(wan) 人,對培訓合格的農(nong) 民工給予200—500元的補貼;培訓“金藍領”2000人,其中技師1000人,高級工1000人……不僅(jin) 培訓力度比往年更大,而且適應當前經濟結構調整和產(chan) 業(ye) 升級對農(nong) 民工技能提出的新要求,進一步突出了培訓的針對性,著力提升農(nong) 民工的就業(ye) 層次,受到熱烈歡迎。
截至2009年年底,我國農(nong) 民工總量為(wei) 22978萬(wan) 人,廣泛分布在國民經濟的各個(ge) 行業(ye) ,已成為(wei) 產(chan) 業(ye) 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由於(yu) 文化程度普遍較低、缺乏技能或技能單一、缺乏必要的社會(hui) 保障等方麵的原因,他們(men) 的就業(ye) 麵臨(lin) 著特殊困難。必須給農(nong) 民工更多的關(guan) 懷、支持和鼓勵,切實幫助他們(men) 解決(jue) 求職就業(ye) 中遇到的種種難題。
穩定企業(ye) 就業(ye) 。企業(ye) 是經濟活動和吸納就業(ye) 的主體(ti) 。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chong) 擊過程中,國家實施“五緩四減三補兩(liang) 協商”等措施,引導企業(ye) 盡量不裁員、少減員。要保持援企穩崗政策的連續性,減輕企業(ye) 負擔,穩定在崗農(nong) 民工就業(ye) 崗位。大力支持勞動密集型產(chan) 業(ye) 、中小企業(ye) 、非公有製經濟和服務業(ye) 發展,增強吸納農(nong) 民工就業(ye) 的能力。發揮政府投資和國有企事業(ye) 單位對穩定就業(ye) 的導向作用,盡可能提供更多就業(ye) 崗位。
強化就業(ye) 服務。組織實施“春風行動”等各種農(nong) 民工就業(ye) 服務活動,加強用工信息搜集和發布工作,推進在輸出地和輸入地之間搭建勞務對接平台,引導農(nong) 民工有序外出。進一步健全公共就業(ye) 服務體(ti) 係,加強就業(ye) 服務信息網絡建設,做好城市和縣鄉(xiang) 公共就業(ye) 服務機構間的信息對接,及時為(wei) 農(nong) 民工提供有效崗位信息。加快建立統一規範的人力資源市場,形成城鄉(xiang) 勞動者平等就業(ye) 的製度。大力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ye) ,提高就業(ye) 服務水平。根據用人單位需求及時舉(ju) 辦招聘會(hui) ,為(wei) 農(nong) 民工提供更多、更方便的擇業(ye) 機會(hui) 。建立人力資源市場監測係統,完善統計和調查製度,提高對人力資源配置的預測和反應能力。
加強技能培訓。要根據企業(ye) 用工急需和人力資源市場的需求信息,組織開展上門、對口培訓和崗前培訓,實現培訓和上崗就業(ye) 無縫對接。根據農(nong) 民工意願,分級分類開展勞動預備製培訓、中短期實用技能培訓、崗位培訓、技能提升培訓、創業(ye) 培訓、農(nong) 村實用技術培訓等各類技能培訓,切實提高農(nong) 民工創業(ye) 就業(ye) 能力。強化企業(ye) 責任,用人單位要結合崗位需求和工作需要,組織農(nong) 民工參加崗位培訓和技能提升培訓。
優(you) 化創業(ye) 環境。要將農(nong) 民工納入創業(ye) 政策扶持範圍,在用地、收費、信息、工商登記、納稅服務等方麵,降低創業(ye) 門檻,給予農(nong) 民工創業(ye) 更大的支持。推行聯合審批、“一站式”服務、限時辦結和承諾服務等,開辟農(nong) 民工創業(ye) “綠色通道”。組織開展創業(ye) 培訓,提供政策谘詢、項目推薦、開業(ye) 指導、後續支持等創業(ye) 服務。做好農(nong) 民工創業(ye) 的金融服務工作,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貸產(chan) 品支持力度,提供符合農(nong) 民工創業(ye) 特點的金融產(chan) 品。農(nong) 民工創業(ye) 屬於(yu) 政府貼息的項目要按照規定給予財政貼息,幫助其解決(jue) 創業(ye) 資金困難。
加強權益保護。依法規範農(nong) 民工的勞動關(guan) 係,指導、幫助農(nong) 民工簽訂勞動合同,及時查處拖欠農(nong) 民工工資違法行為(wei) ,確保農(nong) 民工工資按時足額發放。健全農(nong) 民工社會(hui) 保障製度,深入開展工傷(shang) 保險全覆蓋行動,推進農(nong) 民工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加強職業(ye) 病防治和農(nong) 民工健康服務,落實農(nong) 民工基本養(yang) 老保險關(guan) 係轉移接續辦法。
網友提問
網友:一方麵強調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另一方麵又要擴大就業(ye) ,兩(liang) 者是否矛盾?
答:兩(liang) 者並不矛盾。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淘汰生產(chan) 工藝落後、高汙染、高耗能企業(ye) ,一方麵在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現代製造業(ye) 的同時,大力發展第三產(chan) 業(ye) ;另一方麵也不能放棄勞動密集型產(chan) 業(ye) ,特別是要支持那些技術先進、附加值較高、就業(ye) 容量大的製造業(ye) 和出口加工業(ye) 發展,這是擴大就業(ye) 的需要,也是發揮我國人力資源優(you) 勢、保持國際競爭(zheng) 力的需要。
知識點
“五緩四減三補兩(liang) 協商”
“五緩”是指對暫時無力繳納社會(hui) 保險費的困難企業(ye) ,在一定條件下允許緩繳養(yang) 老、醫療、失業(ye) 、工傷(shang) 和生育五項社會(hui) 保險費;
“四減”是指階段性降低除養(yang) 老保險外的四項社會(hui) 保險費費率;
“三補”是指使用失業(ye) 保險基金為(wei) 困難企業(ye) 穩定崗位支付社會(hui) 保險補貼和崗位補貼,以及使用就業(ye) 專(zhuan) 項資金對困難企業(ye) 開展職工在崗培訓給予補貼;
“兩(liang) 協商”是指困難企業(ye) 不得不進行經濟性裁員時,對確實無力一次性支付經濟補償(chang) 金的,在企業(ye) 與(yu) 工會(hui) 或職工雙方依法平等協商一致的基礎上,可簽訂分期支付或以其他方式支付經濟補償(chang) 的協議。支持困難企業(ye) 職工通過集體(ti) 協商,采取縮短工時、調整工資等措施,共同應對困難,穩定勞動關(guan) 係。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