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熱點麵對麵·2007》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三、風正好加力  惠農(nong) 正當時——如何理解發展現代農(nong) 業(ye) 是新農(nong) 村建設的首要任務

    農(nong) 業(ye) 豐(feng) 則基礎強,農(nong) 民富則國家盛,農(nong) 村穩則社會(hui) 安。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過程中,“三農(nong) ”問題始終是黨(dang) 和政府高度重視解決(jue) 的問題,中央先後製定了許多政策措施。據統計,從(cong) 1978年到2003年,中央下發的關(guan) 於(yu) 農(nong) 業(ye) 和農(nong) 村工作的文件共計56個(ge) ,這其中包括從(cong) 1982年到1986年中央連續下發的5個(ge) “一號文件”。黨(dang) 的十六大以來,我們(men) 黨(dang) 堅持把解決(jue) 好“三農(nong) ”問題作為(wei) 全黨(dang) 工作的重中之重,從(cong) 2004年開始連續下發4個(ge) “一號文件”,大力推進社會(hui) 主義(yi) 新農(nong) 村建設,加快農(nong) 業(ye) 和農(nong) 村發展,促進農(nong) 民增收。特別是2007年1月29日中央下發的關(guan) 於(yu) 積極發展現代農(nong) 業(ye) 的“一號文件”,明確了發展現代農(nong) 業(ye) 是社會(hui) 主義(yi) 新農(nong) 村建設的首要任務。“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這份“一號文件”猶如春風春雨,進一步催發了農(nong) 村大地的勃勃生機,將會(hui) 給廣大農(nong) 民帶來更多的實惠。

  什麽(me) 是現代農(nong) 業(ye) ?

  一提到“農(nong) 業(ye) ”,也許不少人腦海中浮現出來的還是“麵朝黃土背朝天”的場景。其實,這隻是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的“標準相”。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以小生產(chan) 為(wei) 特征,規模小、商品率低、科技含量少,也就是人們(men) 常說的“小農(nong) 經濟”。而現代農(nong) 業(ye) 是以資本高投入為(wei) 基礎,以工業(ye) 化生產(chan) 手段和先進科學技術為(wei) 支撐,有社會(hui) 化的服務體(ti) 係相配套,用科學的經營理念來管理的農(nong) 業(ye) 形態。與(yu) 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相比,現代農(nong) 業(ye) 可謂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現代農(nong) 業(ye) ,是一種“大農(nong) 業(ye) ”。它不僅(jin) 包括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的種植業(ye) 、林業(ye) 、畜牧業(ye) 和水產(chan) 業(ye) 等,還包括產(chan) 前的農(nong) 業(ye) 機械、農(nong) 藥、化肥、水利和地膜,產(chan) 後的加工、儲(chu) 藏、運輸、營銷以及進出口貿易等,實際上貫穿了產(chan) 前、產(chan) 中、產(chan) 後三個(ge) 領域,成為(wei) 一個(ge) 與(yu) 發展農(nong) 業(ye) 相關(guan) 、為(wei) 發展農(nong) 業(ye) 服務的龐大產(chan) 業(ye) 群體(ti) 。

  現代農(nong) 業(ye) ,靠的是高科技投入。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主要依賴資源的投入,而現代農(nong) 業(ye) 則日益依賴不斷發展的新技術投入,包括生物技術、信息技術、耕作技術、節水灌溉技術等農(nong) 業(ye) 高新技術。像我國超級稻育種技術的新突破,就是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實現了畝(mu) 產(chan) 800公斤的跨越,引領了水稻生產(chan) 的新革命。新技術的應用,使現代農(nong) 業(ye) 的增長方式由單純地依靠資源,轉到主要依靠提高資源利用率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方向上來。

  現代農(nong) 業(ye) ,闖的是大市場之路。與(yu) 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以自給為(wei) 主的取向和相對封閉的環境不同,現代農(nong) 業(ye) 的大部分經濟活動被納入市場交易之中,農(nong) 產(chan) 品的商品率很高,生產(chan) 主要是為(wei) 了滿足市場的需求,具有高度的規模化、產(chan) 業(ye) 化和市場化。像河南雙匯集團、內(nei) 蒙古伊利集團等,已經發展成為(wei) 產(chan) 供銷相連接、貿工農(nong) 一體(ti) 化的大型企業(ye) 集團。

  現代農(nong) 業(ye) ,搞的是多功能發展。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men) 生活水平的提高,現代農(nong) 業(ye) 已不僅(jin) 僅(jin) 局限於(yu) 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的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功能,其廣度和深度大大增加了。比如,通過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鏈的延伸,農(nong) 業(ye) 對農(nong) 村勞動力的吸納功能和就業(ye) 增收功能明顯增強;通過開發利用各類農(nong) 業(ye) 資源,發展“一村一品”的特色經濟,農(nong) 業(ye) 開始承擔起生活休閑、生態保護、旅遊度假、文化傳(chuan) 承、教育等功能,由此也形成了生態保護農(nong) 業(ye) 、休閑觀光農(nong) 業(ye) 、循環農(nong) 業(ye) 、服務型農(nong) 業(ye) 等多種新型農(nong) 業(ye) 形態。

  總的來看,現代農(nong) 業(ye) 一改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的基本麵貌,具有了新的內(nei) 涵、功能和定位。可以說,從(cong) 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到現代農(nong) 業(ye) 的轉變,是實現農(nong) 業(ye) 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整個(ge) 經濟社會(hui) 現代化不可或缺的部分。

  為(wei) 什麽(me) 要把發展現代農(nong) 業(ye) 作為(wei) 新農(nong) 村建設的首要任務?

  經過改革開放29年的發展,13億(yi) 多中國人民正在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的道路上闊步前進。但也要看到,目前在我國農(nong) 村一些地方還沒有擺脫世世代代以“農(nong) 耕為(wei) 生”、“土裏刨食”為(wei) 標誌的自給自足的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方式。在整個(ge) 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的“大棋局”中,隻有走好農(nong) 業(ye) 現代化這顆重要的“棋子”,才會(hui) 出現滿盤皆活的生動局麵。

  黨(dang) 的十六屆五中全會(hui) 基於(yu) 我國基本國情,從(cong)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全局出發,明確提出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新農(nong) 村的重大戰略任務,並對建設新農(nong) 村提出了“生產(chan) 發展、生活寬裕、鄉(xiang) 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20字方針。生產(chan) 發展是新農(nong) 村建設的基礎,而實現生產(chan) 發展就必須發展現代農(nong) 業(ye) 。

  發展現代農(nong) 業(ye) ,就是要努力實現糧食增產(chan) 、農(nong) 民增收和農(nong) 業(ye) 多功能發展的目標。這既是實現生活寬裕的重要途徑,也是實現鄉(xiang) 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重要基礎。可以說,現代農(nong) 業(ye) 建設進程快慢、成果大小,決(jue) 定著新農(nong) 村建設的進展和成效。

  發展現代農(nong) 業(ye) ,是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農(nong) 業(ye) 發展滯後、難以適應工業(ye) 化和城鎮化需要的重要舉(ju) 措。近年來,我國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工作形勢很好,但也麵臨(lin) 嚴(yan) 峻挑戰。農(nong) 業(ye) 基礎設施依然薄弱,農(nong) 民穩定增收依然困難,農(nong) 村社會(hui) 事業(ye) 發展依然滯後,城鄉(xiang) 經濟社會(hui) 發展失衡、差距繼續拉大等基本狀況尚未根本改變,農(nong) 業(ye) 仍然是國民經濟中最薄弱的環節。特別是要看到,在人增、地減、水減的情況下,要繼續發揮農(nong) 業(ye) 對國民經濟的支撐作用,難度越來越大。因此,大力發展現代農(nong) 業(ye) ,是社會(hui) 主義(yi) 新農(nong) 村建設的重要著力點,也是統籌城鄉(xiang) 和工農(nong) 業(ye) 發展的基本前提與(yu) 物質保障。

  發展現代農(nong) 業(ye) ,是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根本途徑。糧食安全是實現經濟增長、社會(hui) 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多年來,我國農(nong) 業(ye) 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解決(jue) 了世界上約1/5人口的吃飯問題,這是一個(ge) 非常了不起的成就。盡管當前我國的糧食生產(chan) 問題解決(jue) 得比較好,實現了總量平衡、豐(feng) 年有餘(yu) 的根本轉變,但糧食需求日益增長,耕地逐年減少,保障糧食安全麵臨(lin) 巨大壓力。隻有加快建設現代農(nong) 業(ye) ,依靠科學技術進步,走“穩定麵積、提高單產(chan) ”的路子,才有助於(yu) 全麵提高糧食綜合生產(chan) 能力,提高農(nong) 業(ye) 綜合效益,從(cong) 根本上夯實糧食增收的基礎,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現階段,我國已經具備了加快現代農(nong) 業(ye) 建設的基本條件和能力。我國總體(ti) 上已進入工業(ye) 化中期階段,人均GDP突破2000美元,在經濟規模上已具備加快發展現代農(nong) 業(ye) 的能力。2006年,全國非農(nong) 產(chan) 業(ye) 占GDP的比重上升到87.6%,非農(nong) 業(ye) 勞動就業(ye) 份額達到53.1%,城鎮化水平達到43%。這些結構性指標反映出,我國不但已經到了可以不依賴農(nong) 業(ye) 積累來實現快速發展的階段,而且還可以用“以工促農(nong) 、以城帶鄉(xiang) ”的方式,支持農(nong) 業(ye) 轉變發展方式,進行現代農(nong) 業(ye) 建設。特別是近年來我國財政收入保持持續快速增長,國家財政支持現代農(nong) 業(ye) 建設的能力明顯增強。

  從(cong) 世界各國的經驗來看,工業(ye) 化、城鎮化的加速發展階段是現代化進程中的關(guan) 鍵時期,而現代農(nong) 業(ye) 的發展水平則直接關(guan) 係到工業(ye) 化、城鎮化的發展進程。如果農(nong) 業(ye) 現代化搞不上去,不僅(jin) 會(hui) 製約農(nong) 業(ye) 和農(nong) 村經濟的健康發展,也勢必會(hui) 拖工業(ye) 化、城鎮化和整個(ge) 國民經濟的後腿。因此,加快發展現代農(nong) 業(ye) ,既抓住了推進社會(hui) 主義(yi) 新農(nong) 村建設的關(guan) 鍵,又適應了整個(ge) 國民經濟的發展要求,為(wei) 加快推進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打開了廣闊前景。

  如何立足國情發展現代農(nong) 業(ye) ?

  在江蘇省沛縣楊屯鎮,由於(yu) 推廣綠色無公害稻米種植,僅(jin) 2006年稻米銷售收入就達10億(yi) 元。農(nong) 民兄弟喜笑顏開地說,現代化科學種田“種”出了“黃金”。放眼全國,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農(nong) 村,開始大力發展這樣的現代農(nong) 業(ye) ,取得了積極成效。比如山東(dong) 壽光的蔬菜、內(nei) 蒙古和林格爾的乳品、雲(yun) 南的普洱茶,都已家喻戶曉。它們(men) 既滿足了人民群眾(zhong) 日益豐(feng) 富的生活需求,又鼓了農(nong) 民的“錢袋子”。

  就全國的情況來看,發展現代農(nong) 業(ye) 還麵臨(lin) 不少突出問題。比如,農(nong) 業(ye) 投入不足、資金分散、基礎設施欠賬較多,農(nong) 產(chan) 品市場體(ti) 係不健全;不少地方農(nong) 業(ye) 技術推廣網絡是“網破、線斷、人散”,農(nong) 業(ye) 科技難以進村入戶;還有土地、金融、勞動力等生產(chan) 要素市場發育跟不上,農(nong) 村公共服務嚴(yan) 重短缺;等等。

  因而,發展現代農(nong) 業(ye) ,必須從(cong) 各地實際出發,從(cong) 最有利於(yu) 農(nong) 民,最需要解決(jue) 、最有條件解決(jue) 的問題著手,持續不斷地推進下去。在具體(ti) 實施過程中,既要突出重點、整體(ti) 推進,又要防止一刀切、搞單一模式;既要科學規劃、立足長遠,又要防止脫離實際、急於(yu) 求成,確保現代農(nong) 業(ye) 建設取得實效,努力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農(nong) 業(ye) 現代化道路。

  好政策還要抓好落實。近年來,中央按照統籌城鄉(xiang) 發展和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實行了一係列支農(nong) 惠農(nong) 政策。2007年中央“一號文件”對發展現代農(nong) 業(ye) 作出了具體(ti) 部署,現在的關(guan) 鍵是一項一項抓好落實。要強化和落實耕地保護責任製,不折不扣地落實各項政策,實行糧食最低收購價(jia) 政策。擴大農(nong) 業(ye) 政策性保險試點範圍,對農(nong) 戶參加農(nong) 業(ye) 保險給予保費補貼。加快發展農(nong) 村社會(hui) 事業(ye) ,落實農(nong) 村義(yi) 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製。加快普及新型農(nong) 村合作醫療製度,2008年要擴大到全國80%以上的縣(區、市)。積極探索建立覆蓋城鄉(xiang) 居民的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在全國範圍內(nei) 建立農(nong) 村最低生活保障製度。

  要切實加大對農(nong) 業(ye) 的投入,形成穩定的增長機製。抓緊建立“以工促農(nong) 、以城帶鄉(xiang) ”的長效機製。抓住當前經濟發展較快和財政增收較多的有利時機,著力落實好“三個(ge) 繼續高於(yu) ”和“一個(ge) 主要用於(yu) ”的投入政策,切實把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hui) 事業(ye) 發展的重點轉向農(nong) 村,解決(jue) 農(nong) 村水利、能源、通信、交通、環境衛生等基礎設施的欠賬,解決(jue) 農(nong) 村教育、衛生、文化等公共事業(ye) 的短缺。要製定相關(guan) 政策,為(wei) 社會(hui) 力量、社會(hui) 資金投資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創造良好環境。

  要努力提高農(nong) 業(ye) 科技研發能力和推廣力度。中國農(nong) 科院的專(zhuan) 家測算,對農(nong) 業(ye) 科技每1元錢的投入,回報是9.59元。當前,加快完善基層農(nong) 業(ye) 技術研發和推廣體(ti) 係十分關(guan) 鍵。要不斷增加現代農(nong) 業(ye) 科研專(zhuan) 項,支持重大農(nong) 業(ye) 科技項目,加強國家基地、區域性農(nong) 業(ye) 科研中心建設。繼續增加農(nong) 業(ye) 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投入,建立鄉(xiang) 村級農(nong) 民技術員隊伍,樹立科技示範農(nong) 戶,組織培訓農(nong) 民,引導農(nong) 業(ye) 科技新成果進村入戶。高度重視土地、水以及環境等方麵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走高產(chan) 、優(you) 質、高效和可持續的農(nong) 業(ye) 發展道路。

  要繼續推進農(nong) 村綜合改革。以轉變政府職能為(wei) 核心,加強基層政府社會(hui) 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形成精幹高效的農(nong) 村基層行政管理體(ti) 製和工作機製,提高農(nong) 村社會(hui) 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加快推進農(nong) 村集體(ti) 林權製度改革,明晰林地的使用權和林木的所有權。積極搞好水權製度改革,探索建立水權分配、登記、轉讓的各項管理製度。繼續推進農(nong) 墾體(ti) 製改革,發揮農(nong) 墾企業(ye) 在建設現代農(nong) 業(ye) 中的示範作用。積極發展農(nong) 業(ye) 保險,提高農(nong) 業(ye) 的風險防範能力。加快推進農(nong) 村金融體(ti) 製改革,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對農(nong) 業(ye) 的放貸力度。2006年春節前後,四川、吉林等地村鎮銀行、農(nong) 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農(nong) 村金融機構紛紛“亮相”,為(wei) 創新農(nong) 村金融服務開了好頭。

  發展現代農(nong) 業(ye) ,主體(ti) 是農(nong) 民。現代農(nong) 業(ye) 最終要靠有文化、懂技術、會(hui) 經營的新型農(nong) 民。據農(nong) 業(ye) 部統計,在我國4.9億(yi) 農(nong) 村勞動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僅(jin) 占13%,接受過係統農(nong) 業(ye) 職業(ye) 技術教育的不足5%。相對偏低的農(nong) 民素質是發展現代農(nong) 業(ye) 的瓶頸。必須發揮農(nong) 村的人力資源優(you) 勢,大幅度增加人力資源開發投入,普遍開展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技能培訓,擴大新型農(nong) 民科技培訓工程和科普惠農(nong) 興(xing) 村計劃規模,組織實施新農(nong) 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努力把廣大農(nong) 戶培養(yang) 成有較強市場意識、有較高生產(chan) 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現代農(nong) 業(ye) 經營者。積極發展種養(yang) 專(zhuan) 業(ye) 大戶、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組織、龍頭企業(ye) 和集體(ti) 經濟組織等各類適應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要求的經營主體(ti) 。鼓勵外出務工農(nong) 民帶技術、帶資金回鄉(xiang) 創業(ye) ,成為(wei) 建設現代農(nong) 業(ye) 的帶頭人。支持工商企業(ye) 、大專(zhuan) 院校和中等職業(ye) 學校畢業(ye) 生、鄉(xiang) 土人才創辦現代農(nong) 業(ye) 企業(ye) 。

  建設現代農(nong) 業(ye) 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係統工程。隻要我們(men) 堅決(jue) 貫徹中央精神,從(cong) 國情實際出發,遵循客觀規律,有重點、有計劃、有步驟地去推進,就一定能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道路。

發布時間:2012年08月30日 11:06 來源:學習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編輯:朱子豔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