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高,沂水長。在沂蒙這片紅色土地上,湧現過許許多多感人至深的故事,來到這裏的黨(dang) 員幹部和軍(jun) 隊與(yu) 沂蒙人民一起,譜寫(xie) 了魚水情深的時代篇章。
位於(yu) 蒙山腹地的山東(dong) 省沂南縣馬牧池鄉(xiang) 東(dong) 辛莊村,因三麵環水、僅(jin) 一麵出路,被稱為(wei) “兵家絕地”。“沂蒙母親(qin) ”王換於(yu) 的家就在這裏。
黃草覆頂的三間農(nong) 屋雖然今年剛整修過,卻仍然顯得老舊,屋梁一伸手就能摸到。村裏人說,在80多年前,這可是全村數一數二的好房子。
出生於(yu) 1888年的王換於(yu) ,19歲時嫁到了東(dong) 辛莊於(yu) 家。抗戰爆發後,思想先進、辦事幹練的她,逐步被當地黨(dang) 組織培養(yang) 成了抗日積極分子,擔任黨(dang) 的情報聯絡員。
1938年,在黨(dang) 中央“派兵去山東(dong) ”及創建沂蒙根據地的指示下,沂蒙山區的抗日活動發展到新的階段。就在這一年11月,50歲的王換於(yu) 加入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
“因當時重男輕女思想,奶奶被稱為(wei) 於(yu) 王氏,沒有自己的名字,填表時犯了難。”王換於(yu) 的孫女於(yu) 愛梅說,一名幹部詢問奶奶的經曆後說,你是於(yu) 家用兩(liang) 鬥穀子換來的媳婦,幹脆就叫王換於(yu) 吧。
1939年夏,敵人來沂蒙山“掃蕩”,中共山東(dong) 分局和八路軍(jun) 第一縱隊機關(guan) 首長徐向前、朱瑞搬到東(dong) 辛莊村,並將“帥帳”安在王換於(yu) 家。此後,八路軍(jun) 一一五師、山東(dong) 縱隊、省戰工會(hui) (省政府前身)等機關(guan) 先後住過王換於(yu) 家,山東(dong) 黨(dang) 政軍(jun) 的其他領導人羅榮桓、蕭華、郭洪濤等也都曾住過她家。
山東(dong) 抗戰的首腦機關(guan) 來了,將士們(men) 的子女也跟著過來了。“當時抗戰部隊經常急行軍(jun) ,根本沒有辦法帶孩子,於(yu) 是艾山鄉(xiang) 成立了戰時托兒(er) 所,集體(ti) 照顧孩子們(men) 。”於(yu) 愛梅說。
第一批27名抗戰將士的兒(er) 女在王換於(yu) 的張羅下全部都得到了妥善安置,王換於(yu) 自家也養(yang) 了2個(ge) 。當時,他們(men) 中最大的不過五六歲,最小的出生才3天。
對戰時托兒(er) 所裏的每一個(ge) 孩子,王換於(yu) 都盡心嗬護。在婆婆的影響和帶動下,兩(liang) 個(ge) 兒(er) 媳張淑貞、陳洪良也都盡心嗬護著這些革命後代。
孩子們(men) 最多時有42個(ge) ,吃飯是個(ge) 大問題。“婆婆當時對我說,這些孩子有些是烈士的後代,讓咱的孩子在家吃粗的,把奶給孩子喝吧。咱的孩子沒了還可以再生,可不能讓烈士斷了根呀!”張淑貞生前回憶。
戰爭(zheng) 歲月,除了孩子們(men) 的吃穿住行外,安全問題最要緊。1941至1942年間,敵人幾次來“掃蕩”,王換於(yu) 都帶著孩子躲進山洞,有一次在山洞裏住了兩(liang) 個(ge) 多月。
從(cong) 1939年秋到1942年年底的三年時間裏,戰時托兒(er) 所的40多名孩子均健康成長。1943年後,又有革命將士的45名孩子由王換於(yu) 撫養(yang) 長大,以後這批孩子又被陸續接走,最晚的到1948年才離開。而王換於(yu) 自己的4個(ge) 孫子,卻均因營養(yang) 不良、照顧不周先後夭亡。她和兒(er) 子兒(er) 媳們(men) 用自家的巨大犧牲,換來革命後代的安然無恙。
1947年,中國婦女運動的先驅者蔡暢在第一次世界婦女代表大會(hui) 上,代表中國婦女作了王換於(yu) 事跡的專(zhuan) 題報告。王換於(yu) 的名字從(cong) 此名揚中外,被稱作“沂蒙母親(qin) ”。張淑貞等人也成了“沂蒙紅嫂”的代表人物,她們(men) 送子參軍(jun) 、送夫支前、舍生忘死救傷(shang) 員、不遺餘(yu) 力撫養(yang) 革命後代的故事,永遠值得人們(men) 傳(chuan) 頌。
沂南縣專(zhuan) 門建立了沂蒙紅嫂紀念館,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開展以來,常有各地黨(dang) 員幹部和群眾(zhong) 前來學習(xi) 。副館長金靜告訴記者,沂蒙這片紅色土地誕生的英雄兒(er) 女遠不止這些。據統計,在革命戰爭(zheng) 年代,沂蒙根據地420萬(wan) 人口有120多萬(wan) 人擁軍(jun) 支前,21萬(wan) 多人參軍(jun) 參戰,10萬(wan) 餘(yu) 名烈士英勇犧牲,為(wei) 民族的獨立和解放付出了重大的犧牲。
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所說,曆史充分證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關(guan) 係黨(dang) 的生死存亡。贏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黨(dang) 就能夠克服任何困難,就能夠無往而不勝。
今天的東(dong) 辛莊整潔漂亮,再不是過去的舊模樣。村裏發展了300畝(mu) 黃桃種植基地,扶貧車間、溫室蔬菜大棚等項目都運轉良好。“我們(men) 村2020年集體(ti) 收入超過10萬(wan) 元,人均年收入在全鄉(xiang) 處於(yu) 中上水平。”東(dong) 辛莊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杜中信表示。
直到現在,這裏的紅色傳(chuan) 統都沒變。全村280多戶,家家都有參軍(jun) 入伍的,鄉(xiang) 親(qin) 們(men) 都說年輕人就該到軍(jun) 營裏鍛煉鍛煉。當年的戰地托兒(er) 所,也早已成為(wei) 換於(yu) 紅軍(jun) 小學。學校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他們(men) 辦學的宗旨,就是弘揚沂蒙精神、爭(zheng) 做紅色傳(chuan) 人。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