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堂黨史課丨兩張黨證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2021年3月30日,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習(xi) 近平對革命文物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革命文物承載黨(dang) 和人民英勇奮鬥的光榮曆史,記載中國革命的偉(wei) 大曆程和感人事跡,是黨(dang) 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是弘揚革命傳(chuan) 統和革命文化、加強社會(hui) 主義(yi) 精神文明建設、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的生動教材。

  在四川省通江縣的紅四方麵軍(jun) 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裏,保存著一張紅色緞麵的黨(dang) 員代表證,而在兩(liang) 千裏之外的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裏,同樣保存著一張用白布做成的優(you) 秀黨(dang) 員證。這兩(liang) 張黨(dang) 證,一張被譽為(wei) “紅色的黨(dang) 證”,一張被譽為(wei) “血染的黨(dang) 證”,它們(men) 誕生於(yu) 八十多年前的同一次會(hui) 議上。

  隨著全國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高潮的掀起,每天來自全國各地的數十個(ge) 團體(ti) 和成百上千的遊客,在紅四方麵軍(jun) 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裏,聆聽著這兩(liang) 張黨(dang) 證背後感人的故事,感受先輩們(men) 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對黨(dang) 的無限忠誠以及優(you) 良的革命傳(chuan) 統。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事變震驚中外。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革命運動席卷神州大地。1929年春,20歲的陳波(原名陳漢清)在家鄉(xiang) 湖北紅安加入地下黨(dang) 並參加紅軍(jun) 。1932年12月,紅四方麵軍(jun) 千裏轉戰入川,以通江、南江、巴中為(wei) 核心區域,創建了被毛澤東(dong) 主席譽為(wei)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個(ge) 大區域”的川陝革命根據地。1933年2月,中共川陝省委第一次代表大會(hui) 在通江縣城召開,選舉(ju) 產(chan) 生了川陝省委領導機構,建立了省、道市、縣、鄉(xiang) 、村六級蘇維埃紅色政權,成立了3800多個(ge) 黨(dang) 組織,發展黨(dang) 員3萬(wan) 餘(yu) 人。在兩(liang) 年多的時間裏,根據地麵積達4.2萬(wan) 平方公裏,人口約600萬(wan) ,並連續取得了反“三路圍攻”、三次進攻戰和反“六路圍剿”等一係列戰鬥戰役的重大勝利。

  1934年10月,川陝省委在巴中縣城召開第四次黨(dang) 員代表大會(hui) 。大會(hui) 總結了反“六路圍攻”的經驗,提出了“鞏固現在赤區並要打過嘉陵江去”,準備粉碎“川陝會(hui) 剿”,大會(hui) 討論了形勢和任務,黨(dang) 的組織和土地革命等十一項議題,決(jue) 定對紅軍(jun) 部隊和地方的優(you) 秀黨(dang) 員給予表彰。來自恩陽的黨(dang) 員代表孫國凡參加了會(hui) 議,代表證采用紅色緞麵材料做成;時任紅四方麵軍(jun) 被服廠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的陳波,作為(wei) 優(you) 秀黨(dang) 員在會(hui) 上受到表彰,並發給了用白布做成的優(you) 秀黨(dang) 員證。回到通江後,陳波找來一小塊牛皮,精心縫製成一個(ge) 皮囊別在腰間,專(zhuan) 門放置黨(dang) 證和積攢的黨(dang) 費。

  1941年3月,時任八路軍(jun) 特務團副團長的陳波,在山西黃崖洞向戰士們(men) 講解滾雷的使用方法時,他讓大家退到安全線之外,自己抱起西瓜大的滾雷給大家做示範。由於(yu) 當時的條件所限,生產(chan) 的滾雷質量參差不齊,演示過程中,滾雷突然爆炸,陳波倒在了血泊中,雖經搶救奇跡般地活了下來,但僅(jin) 剩了右臂和兩(liang) 條無法彎曲的殘腿。蘇醒後他發現小皮囊不在了,便立即派人尋找,終於(yu) 找了回來,但放在裏麵的黨(dang) 證已經完全被鮮血浸染,成了“血染的黨(dang) 證”。

  當年不少受到表彰的紅軍(jun) 指戰員,為(wei) 防止落入敵手暴露身份,就把黨(dang) 證銷毀了。但陳波在槍林彈雨中一直揣著這張血染的黨(dang) 證征戰南北。解放後,他一直帶著這張黨(dang) 證參與(yu) 新中國的社會(hui) 經濟建設。

  1955年,陳波被授予少將軍(jun) 銜,成為(wei) 了我軍(jun) 著名的“獨臂將軍(jun) ”。兒(er) 女們(men) 長大懂事之後,都想通過父親(qin) 的關(guan) 係和影響找一份好工作。他取出那張被鮮血浸染的黨(dang) 證並以此立下家規,絕不允許任何人利用自己的影響向組織上提條件。最後,大女兒(er) 主動到北京郊區南口農(nong) 場當了林業(ye) 工人,其他孩子也都到陝北農(nong) 村插隊,接受鍛煉,與(yu) 當地農(nong) 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從(cong) 未享受過任何特殊待遇。

  1982年8月的一天,一位年過七旬的老人來到紅四方麵軍(jun) 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小心翼翼地從(cong) 懷裏掏出孫國凡這張被包裹了多層的紅色黨(dang) 員代表證,老人說:“這是一個(ge) 老黨(dang) 員的心願,交給你們(men) ,我也就放心了。”趁著工作人員去給老人倒水的空隙,老人一聲不響地離開了,連名字都未曾留下。

  2009年12月3日,101歲高齡的陳波將軍(jun) 在京逝世,臨(lin) 終前,特意委托子女將陪伴了自己一生的黨(dang) 證和最後一筆黨(dang) 費交給了黨(dang) 組織。

  這兩(liang) 張保存了87年的黨(dang) 證,雖然現在相距千裏,但都同樣見證了中國革命的腥風血雨,見證了一代共產(chan) 黨(dang) 人對黨(dang) 的忠貞不渝,見證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帶領中國人民從(cong) 苦難走向輝煌的奮鬥曆程。這些珍貴的革命文物,是先輩們(men) 留給後世的寶貴精神財富。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所強調的:“加強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弘揚革命文化,傳(chuan) 承紅色基因,是全黨(dang) 全社會(hui) 的共同責任。切實把革命文物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發揮好革命文物在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革命傳(chuan) 統教育、愛國主義(yi) 教育等方麵的重要作用,激發廣大幹部群眾(zhong) 的精神力量,信心百倍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而奮鬥。”

  不同的黨(dang) 證,共同的使命。先輩們(men) 用鮮血和生命書(shu) 寫(xie) 了對黨(dang) 和人民的無限忠誠,承載著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初心使命,時刻提醒著後世一定要傳(chuan) 承和發揚光榮的革命傳(chuan) 統,保持本真本心本色,努力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厚植家國情懷,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的理想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