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一首《念奴嬌·追思焦裕祿》,飽含著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焦裕祿的崇敬之情。
1962年,河南蘭(lan) 考,內(nei) 澇、風沙、鹽堿“三害”肆虐,糧食產(chan) 量降到曆史最低水平,臨(lin) 危受命的焦裕祿來到這裏擔任縣委書(shu) 記。從(cong) 此,帶著“拚上老命大幹一場,決(jue) 心改變蘭(lan) 考麵貌”的誓言,他的名字永遠和蘭(lan) 考連在了一起。
1964年5月14日,年僅(jin) 42歲的焦裕祿因肝病不治不幸逝世。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心中惦念的還是蘭(lan) 考的工作和未來。時隔50多年,如今的蘭(lan) 考窮困不再,蘭(lan) 考人民過上了好日子。
“焦裕祿用生命凝聚的精神,激勵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在黨(dang) 的領導下與(yu) 困難作鬥爭(zheng) 。”焦裕祿幹部學院教學科研部幹部賈關(guan) 青認為(wei) ,焦裕祿精神之所以能夠跨越時空,愈久彌新,最根本的原因是它集中體(ti) 現了我們(men) 黨(dang) 的性質、宗旨。
“心中想著老百姓,就不會(hui) 隻為(wei) 臉麵爭(zheng) 虛名;心中想著老百姓,就不會(hui) 貪圖私利把百姓坑。”豫劇《焦裕祿》中的唱詞,道出了焦裕祿樸素的公仆情懷。
焦裕祿“心中裝著全體(ti) 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在妻子徐俊雅眼裏,他有個(ge) “丟(diu) 東(dong) 西”的習(xi) 慣。
焦裕祿在花生地(資料圖片)
那是1963年深秋的一天,焦裕祿下鄉(xiang) 回到家,徐俊雅發現他的外套不見了,追問才知是“幫老鄉(xiang) 幹活,不知丟(diu) 哪兒(er) 了”。焦裕祿去世後不久,當一位老農(nong) 拿著一件舊外套來到家裏時,徐俊雅才意識到,外套根本沒丟(diu) ,隻是留給了那天站在村口的這位衣著單薄的老人。
不僅(jin) “丟(diu) ”外套,徐俊雅的記憶裏,焦裕祿每次下鄉(xiang) ,無論兜裏裝了多少錢,帶了多少糧票,回來都是一分不剩,因為(wei) “他看不得別人吃苦”。
焦裕祿與(yu) 妻子徐俊雅(圖片來源:新華社)
在外人看來,看不得別人吃苦的焦裕祿,自己卻“吃盡了苦頭”:他用過的一條被子上有42個(ge) 補丁,褥子上有36個(ge) 補丁。他穿過的鞋,裏麵的襯布全部都磨光了,鞋麵破了12個(ge) 窟窿。
在蘭(lan) 考的475天裏,他走訪了全縣149個(ge) 大隊中的120多個(ge) 。他沒有“走馬觀花”,不是“蜻蜓點水”,而是坐到了老百姓的炕頭上,走出了貼合蘭(lan) 考實際的新路子。習(xi) 得舌頭鑒別鹽堿的方法後,他帶領“三害”調查隊,嚐出了蘭(lan) 考縣10萬(wan) 畝(mu) 的鹽堿地分布圖;通過深入調研,他基本掌握了水、沙、堿發生發展的規律,作出並實施了治理“三害”的決(jue) 策。
焦裕祿去世後,蘭(lan) 考人民在根治“三害”的道路上接續奮鬥,並取得了決(jue) 定性勝利。1992年,蘭(lan) 考縣被授予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全國綠化模範縣稱號,而焦裕祿帶領蘭(lan) 考人民種植的泡桐樹,因適合製作民族樂(le) 器音板,還逐步帶動了當地民族樂(le) 器產(chan) 業(ye) 發展。如今,蘭(lan) 考,成了中國四大民族樂(le) 器生產(chan) 基地之一。
“這是焦裕祿給蘭(lan) 考留下的寶貴財富,也是蘭(lan) 考人民對焦裕祿精神傳(chuan) 承弘揚的成果。”蘭(lan) 考縣焦裕祿紀念園辦公室主任孔留根說。
“為(wei) 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提到焦裕祿為(wei) 蘭(lan) 考人民辦的實事,自然就想起了他騎著的那輛自行車。當年,縣委有一輛破舊的吉普車,但焦裕祿從(cong) 來沒有坐過,唯獨“青睞”那輛別人騎過11年、除了鈴鐺什麽(me) 地方都響的自行車,下鄉(xiang) 調研都靠它。有一次,他不顧身邊工作人員勸阻,堅持騎車去70多裏外的地方調研,哪怕要帶著鋪蓋也不嫌麻煩。因為(wei) 他怕乘汽車跑太快聽不見群眾(zhong) 說話,“與(yu) 群眾(zhong) 拉開了距離,就會(hui) 隔了心”。
電視劇《焦裕祿》劇照
近11年,孔留根一直致力於(yu) 研究焦裕祿精神。從(cong) 焦裕祿身上,這位土生土長的蘭(lan) 考人看到了黨(dang) 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和作風。“他身體(ti) 力行詮釋了共產(chan) 黨(dang) 人腳踏實地幹事業(ye) 的求實精神,踐行群眾(zhong) 路線,走進群眾(zhong) 聽民生,走到群眾(zhong) 心裏麵,成為(wei) 黨(dang) 員幹部的典範。”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黨(dang) 員幹部要對黨(dang) 忠誠、個(ge) 人幹淨、敢於(yu) 擔當。回溯焦裕祿在蘭(lan) 考的日日夜夜,是什麽(me) 驅動他在大雨滂沱時趟洪水、察流勢,在風沙最大時查風口、探流沙,在鹽堿最重時嚐堿土、辨種類?他又是如何在肝癌晚期,用一根棍子頂著肝部堅持工作?那就是,堅如磐石的信念。
“這份信念激勵焦裕祿以‘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拚勁,擔起蘭(lan) 考‘圓夢人’的重擔。”賈關(guan) 青說,半個(ge) 多世紀前,焦裕祿在蘭(lan) 考激勵全縣幹部群眾(zhong) 一起與(yu) 自然災害進行頑強鬥爭(zheng) ,改變蘭(lan) 考麵貌。“如今焦裕祿的這份拚勁、這份精神仍在延續。”
2017年,蘭(lan) 考提前兌(dui) 現了“三年脫貧”的莊嚴(yan) 承諾。看著全鄉(xiang) 黨(dang) 員幹部群眾(zhong) 並肩苦幹換來的成果,葡萄架鄉(xiang) 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劉銀花深深感覺到,焦裕祿給蘭(lan) 考留下的精神,活了。
“在新時代,我們(men) 把科學求實、迎難而上、拚搏創新放在前麵,把我們(men) 對群眾(zhong) 的親(qin) 勁兒(er) 、幹工作的拚勁兒(er) 、抓工作的韌勁兒(er) 和鞏固脫貧攻堅工作成果嚴(yan) 絲(si) 合縫地結合在一起。現在的蘭(lan) 考各個(ge) 鄉(xiang) 鎮、各個(ge) 村,都是領導領著幹,鄉(xiang) 鎮基層幹部搶著幹,群眾(zhong) 比著幹。”
過去的是歲月,不變的是精神。“曆經半個(ge) 多世紀的焦裕祿精神,其‘生命力’在新時代迸發出特有的樸實魅力,體(ti) 現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堅持自我革命的奮鬥精神和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時代要求,必將發揮更大的價(jia) 值。”賈關(guan) 青說。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