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後,麵對國破之痛,鄒韜奮在他主編的《生活》周刊上,不斷以犀利筆鋒抨擊國民黨(dang) 的妥協退讓和賣國行徑。他還創辦了生活書(shu) 店,在全國拓展了很多分店,大量進步書(shu) 刊受到讀者歡迎。這一切,引發了國民黨(dang) 當局的惶恐不安。

  鄒韜奮創辦的進步報刊一次次遭遇滅頂之災,而他也經曆了數次流亡甚至入獄。1937年全麵抗戰爆發,出獄不久的鄒韜奮又接連創辦《抗戰》三日刊、《全民抗戰》等刊物,繼續用手中的筆鼓舞前方將士、傳(chuan) 播進步文化。

  在民族危亡的至暗時刻,《全民抗戰》鼓舞了無數國人,卻多次遭遇查禁、停刊。1941年年初,46歲的鄒韜奮被迫避走香港。

  香港淪陷後,鄒韜奮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幫助下,躲過國民黨(dang) 特務的嚴(yan) 密偵(zhen) 查,輾轉來到蘇中、蘇北革命根據地。這裏的一切,都讓他感到新奇。

  鄒韜奮飽受苦難的流亡之路似乎就要結束。然而此時,他長期未能醫治的耳病愈發嚴(yan) 重了,隻能暫時離開根據地。這也成了他最遺憾的一次告別。在上海,他被確診為(wei) 癌症晚期……

  1944年7月24日,在抗戰勝利曙光將至的時刻,49歲的鄒韜奮帶著遺憾離開這個(ge) 世界。生命垂危之際,他口授遺囑:“請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中央嚴(yan) 格審查我一生奮鬥曆史,如其合格,請追認入黨(dang) ,遺囑亦望能妥送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