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冬天,一位二十歲出頭的小夥(huo) 子踏上了前往莫斯科的列車。

  他早就知道,遙遠的俄國在十月革命後,已經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個(ge) 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但那是一個(ge) 什麽(me) 樣的國家?那裏的一切發生了什麽(me) 變化?他隻在書(shu) 裏見過,總覺得不甘心。

  這個(ge) 小夥(huo) 子叫瞿秋白,後來成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第二任最高領導人。

  在莫斯科,他見到了列寧,見到了真正的“布爾什維克”,還聽到了一首旋律雄壯的歌。那首歌叫《國際歌》,瞿秋白聽完就沒有忘記。

  他把歌譜帶回了祖國,翻譯後發表在《新青年》雜誌上。

  歌中“international”一詞,本該譯作“國際”,但這個(ge) 年輕人一定要叫它“英特納雄耐爾”,究竟是因為(wei) 什麽(me) ?

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專(zhuan) 題

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