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25日,太平洋兩(liang) 岸相隔萬(wan) 裏的新中國領導人毛澤東(dong) 與(yu) 美國總統哈裏·杜魯門,幾乎同時收到了一份特急報告。
兩(liang) 人得知的是同一個(ge) 消息:朝鮮戰爭(zheng) 爆發。
01
朝鮮內(nei) 戰爆發
朝鮮半島,是亞(ya) 洲大陸東(dong) 北部伸向太平洋中的一個(ge) 半島,三麵環海,北與(yu) 中國接壤、東(dong) 北角與(yu) 俄羅斯相連,東(dong) 隔日本海,與(yu) 日本列島相鄰。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軍(jun) 第25集團軍(jun) 突入朝鮮,對侵朝日軍(jun) 展開進攻,解放了朝鮮羅津和清津地區。此時,距朝鮮最近的美軍(jun) 尚位於(yu) 幾百公裏的衝(chong) 繩島。
8月10日,美國國務院、陸軍(jun) 部、海軍(jun) 部的官員緊急研究對策。美國國防部長助理責成迪安·臘斯克和另一位上校參謀在30分鍾之內(nei) 搞出一個(ge) 既能滿足美國的政治意願,又符合軍(jun) 事現狀的折中方案。
臘斯克用鉛筆在朝鮮地圖上畫出了一條線,也就是北緯38度線。一個(ge) 完整的主權國家由此被分割成了兩(liang) 半。此後,三八線以南由美軍(jun) 接受日軍(jun) 投降,三八線以北由蘇軍(jun) 接受日軍(jun) 投降。
1948年的8月和9月,朝鮮半島南北雙方先後成立了兩(liang) 個(ge) 政府,大韓民國政府和朝鮮民主主義(yi) 人民共和國政府。73歲的李承晚和36歲的金日成分別成為(wei) 這兩(liang) 個(ge) 政府的領導人。
圖:李承晚與(yu) 美國國務院顧問杜勒斯
圖:金日成
從(cong) 1949年初開始,南朝鮮軍(jun) 隊不斷在三八線地區製造軍(jun) 事摩擦事件,挑起軍(jun) 事衝(chong) 突。美國也積極支持李承晚集團的活動,進行戰爭(zheng) 挑唆。
1950年6月25日早晨,三八線地區大雨如注,長期小規模的武裝衝(chong) 突和摩擦終於(yu) 發生了質變,隆隆重炮轟擊的巨響,宣告朝鮮大規模內(nei) 戰爆發了。
02
美國幹涉朝鮮內(nei) 戰
6月26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布萊爾大廈召開緊急會(hui) 議,命令美國海軍(jun) 和空軍(jun) 部隊向朝鮮出動,“毫無限製”地攻擊三八線以南的朝鮮人民軍(jun) 部隊,支援南朝鮮軍(jun) 作戰。同時,命令第7艦隊入侵台灣海峽。
6月27日夜晚,第一批美國作戰飛機飛臨(lin) 朝鮮上空。6月28日,更多的美國飛機蜂擁而至,對朝鮮三八線以南地區的目標狂轟濫炸。
於(yu) 是,曆時3年零1個(ge) 月的美國侵朝戰爭(zheng) ,成為(wei) 美國曆史上第一場不宣而戰的戰爭(zheng) 。
而美國在武裝幹涉朝鮮內(nei) 戰一開始,就將朝鮮問題與(yu) 中國的主權尊嚴(yan) 連到一起。中國政府作出了迅速而強烈的反應。
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hui) 緊急舉(ju) 行第八次會(hui) 議,毛澤東(dong) 明確指出:中國人民早已聲明,全世界各國的事務應由各國人民自己來管,亞(ya) 洲的事務應由亞(ya) 洲人民自己來管,而不應由美國來管。美國對亞(ya) 洲的侵略,隻能引起亞(ya) 洲人民廣泛的和堅決(jue) 的反抗。杜魯門在今年1月5日還聲明說美國不幹涉台灣,現在他自己證明了那是假的。
為(wei) 了確保同朝鮮方麵、與(yu) 金日成保持溝通聯係,6月30日深夜,周恩來緊急召見原定派駐德意誌民主共和國使館任職的柴成文,命他迅速赴朝,組建中國駐朝鮮大使館。短短十天後,中國駐朝鮮大使館正式建立。
1950年6月29日,美國遠東(dong) 軍(jun) 總司令麥克阿瑟親(qin) 自到朝鮮戰地視察。在飛往朝鮮的途中,他下達命令,轟炸三八線以北地區的軍(jun) 事目標,這意味著此前所確定的南北雙方三八線界限已經被徹底打破。
此時,美國海空軍(jun) 已直接出動支援南朝鮮軍(jun) 作戰。在漢江南岸的一個(ge) 土丘上,麥克阿瑟佇(zhu) 立良久,觀察著戰場情況,看著節節敗退、已經陷入崩潰境地的南朝鮮軍(jun) 隊,最後他得出一個(ge) 結論,必須立即把美國地麵部隊投入戰鬥,或許可以擋住北朝鮮軍(jun) 隊。
圖:美國遠東(dong) 軍(jun) 總司令麥克阿瑟
6月30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布萊爾大廈召開國家安全委員會(hui) 會(hui) 議,決(jue) 定派出美國地麵部隊在朝鮮參戰。
7月1日上午11時,第一批美國地麵部隊——美第8集團軍(jun) 第24步兵師第21團第2營即史密斯特遣隊,乘坐飛機在朝鮮南部釜山空軍(jun) 基地降落,並隨即被運至漢城以南的烏(wu) 山。隨著美軍(jun) 地麵部隊投入戰鬥,標誌著美國全麵入侵朝鮮的行動已經由此展開。
6天後,由美國操縱的聯合國安理會(hui) 在蘇聯代表缺席的情況下,公然通過了幹涉一個(ge) 國家內(nei) 戰的提案,由聯合國會(hui) 員國組成侵略朝鮮的“聯合國軍(jun) ”司令部。在朝鮮戰爭(zheng) 期間,先後派兵參加“聯合國軍(jun) ”的有16個(ge) 國家,其中美軍(jun) 占90%以上。
圖:聯合國軍(jun)
美國對朝鮮的侵略行動披上了“聯合國軍(jun) ”的外衣。7月10日,美國總統杜魯門任命美國遠東(dong) 軍(jun) 總司令麥克阿瑟為(wei) “聯合國軍(jun) ”總司令。麥克阿瑟後來說,仿佛我統率下的部隊都是清一色的美國人。
軍(jun) 事科學院原軍(jun) 事曆史部副部長 齊德學:
南北雙方是為(wei) 了朝鮮的統一,爆發的內(nei) 戰。美國一插進去,這等於(yu) 外來一個(ge) 勢力,那麽(me) 就是你美國侵略,朝鮮人民反侵略。後來美國又組成“聯合國軍(jun) ”,就把這個(ge) 戰爭(zheng) 性質變成了國際性的一場局部戰爭(zheng) 。
03
未雨綢繆 組建東(dong) 北邊防軍(jun)
在當時中國的國防部署中,東(dong) 北和華北老解放區主要是地方部隊和留守部隊,主力很少。而國防重點是以天津、上海、廣州三點為(wei) 中心,部署呈現南重北輕的態勢,東(dong) 北處於(yu) 戰略大後方的地位。但從(cong) 美國武裝幹涉朝鮮內(nei) 戰那一刻起,中國東(dong) 北由戰略後方變成了國防前哨。
國際形勢的突變,促使毛澤東(dong) 和中共中央迅速調整國防部署:抽調部隊擔負保衛東(dong) 北邊防,必要時援助朝鮮人民。
軍(jun) 史專(zhuan) 家 徐焰:
毛澤東(dong) 對國際戰略形勢那是有很準確地判斷的。美國那麽(me) 強大的國家,朝鮮它既然要幹涉的話,它怎麽(me) 可能那麽(me) 輕易地放手呢,毛澤東(dong) 就看到朝鮮戰局有惡化的可能。
7月13日,中央軍(jun) 委作出了關(guan) 於(yu) 保衛東(dong) 北邊防的決(jue) 定,決(jue) 定調動駐河南等地的戰略預備隊第13兵團下轄的第38軍(jun) 、第39軍(jun) 、第40軍(jun) 和原在東(dong) 北的第42軍(jun) 以及炮兵等部共25萬(wan) 多人,組成東(dong) 北邊防軍(jun) ,即刻集結東(dong) 北地區,布防在中朝邊境。
在指揮員層麵,以鄧華為(wei) 司令員,賴傳(chuan) 珠為(wei) 政治委員,洪學智為(wei) 第一副司令員,韓先楚為(wei) 副司令員,解方為(wei) 參謀長,杜平為(wei) 政治部主任。
軍(jun) 事科學院原軍(jun) 事曆史部副部長 齊德學:
我們(men) 這個(ge) 準備叫備而不用。如果將來戰局形勢發生逆轉,那加重了我們(men) 的準備責任,我們(men) 必須要抓緊準備,要準備好,而且要準備出手即勝,就是不要臨(lin) 急被動,這兩(liang) 句話都是周總理的話。
重任在肩的新任第13兵團司令員鄧華,時年40歲,年富力強。此前他率領第四野戰軍(jun) 第15兵團剛剛取得了解放海南島的偉(wei) 大勝利。
8月5日,中南海豐(feng) 澤園,剛剛抵京的鄧華受到毛澤東(dong) 的接見。毛澤東(dong) 對鄧華說:你們(men) 集結東(dong) 北後的任務是保衛東(dong) 北邊防,但要準備同美國人打仗,要準備打前所未有的大仗,還要準備他打原子彈,我們(men) 打手榴彈,抓住他的弱點,跟著他,最後打敗他。
8月4日,毛澤東(dong)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hui) 議上指出:如美帝得勝,就會(hui) 得意,就會(hui) 威脅我。對朝鮮不能不幫,必須幫助,用誌願軍(jun) 的形式,時機當然還要適當選擇,我們(men) 不能不有所準備。
為(wei) 了保衛和平,將士們(men) 義(yi) 無反顧地踏上東(dong) 北邊境。
9月6日,邊防軍(jun) 力量再度增強,中央軍(jun) 委決(jue) 定從(cong) 中南抽調第50軍(jun) 開赴東(dong) 北,編入邊防軍(jun) 序列。
為(wei) 了保證穩固邊防以及部隊在出動作戰後能夠擁有源源不斷的後續支援力量,中央軍(jun) 委決(jue) 定把華東(dong) 野戰軍(jun) 的主力部隊,準備執行解放台灣作戰任務的第9兵團第20軍(jun) 、第26軍(jun) 、第27軍(jun) 作為(wei) 二線部隊;正在從(cong) 事生產(chan) 、兼任地方警備和鐵路修複任務的第19兵團第63軍(jun) 、第64軍(jun) 、第65軍(jun) 作為(wei) 三線部隊。
原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 陳晉:
組建東(dong) 北邊防軍(jun) ,實際上就是見微知著,未雨綢繆,防患於(yu) 未然,這是毛澤東(dong) 的一貫的決(jue) 策方式和戰略意識的體(ti) 現,這就是他作為(wei) 一個(ge) 大戰略家的基本素養(yang) 所在。
在鴨綠江北岸,五個(ge) 軍(jun) 嚴(yan) 陣以待,守衛著東(dong) 北邊防。他們(men) 的到來讓中國牢牢掌握了戰略上的主動權。
一個(ge) 臨(lin) 急應戰的局麵已經避免,一張保家衛國的防護網悄然織就,一場正義(yi) 之戰已經做好必要準備。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