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2月14日,周恩來率中國政府代表團抵達朝鮮平壤。此行,他肩負著一個(ge) 重大使命,將代表中國政府與(yu) 朝鮮民主主義(yi) 人民共和國政府首相金日成,商談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撤出朝鮮的具體(ti) 事宜。
2月20日,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總部發表聲明,表示: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全體(ti) 官兵完全讚同我國政府的建議,決(jue) 定於(yu) 1958年底以前分批全部撤出朝鮮。
從(cong)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出兵朝鮮,至此已過去了7年零4個(ge) 多月。
戰後的朝鮮,百廢待興(xing) 。
為(wei) 幫助朝鮮政府和人民恢複生產(chan) ,重建家園,周恩來與(yu) 金日成分別代表兩(liang) 國政府簽訂經濟與(yu) 文化合作協定,發表聯合公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決(jue) 定:從(cong) 1950年6月25日起至1953年12月31日止,這一時期內(nei) ,中國政府援助朝鮮的一切物資和費用無償(chang) 地贈給朝鮮政府,並決(jue) 定從(cong) 1954年至1957年,4年內(nei) ,再撥八億(yi) 元人民幣,無償(chang) 地贈給朝鮮政府,作為(wei) 恢複其國民經濟之用。
誌願軍(jun) 官兵遵照中共中央和毛澤東(dong) 的指示,幫助朝鮮人民醫治戰爭(zheng) 創傷(shang) ,協助朝鮮恢複和重建家園。
對於(yu) 重建平壤,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第四任司令員楊勇提出,以建設北京的心情建設平壤。
誌願軍(jun) 工程兵部隊帶著戰場的硝煙,風塵仆仆來到平壤,擔負起38項工程的新建和修複任務。
大同江公路鐵橋
大同江公路鐵橋,連接平壤市的中區和東(dong) 區長達620米,是朝鮮北半部最大的公路橋之一。
修複這座鐵橋期間,正值嚴(yan) 冬時節,誌願軍(jun) 工程兵指戰員冒著嚴(yan) 寒,破開冰層,潛入五六米深的江底,在刺骨的江水中作業(ye) 。經過7個(ge) 月的緊張施工,大同江公路鐵橋比原計劃提前一個(ge) 月勝利竣工。
朝鮮內(nei) 閣聯合辦公大廈
朝鮮內(nei) 閣聯合辦公大廈,誌願軍(jun) 工程兵奮戰半年多,於(yu) 1954年8月15日——朝鮮光複紀念日完成重建這座大廈的任務。
平壤綜合醫院
平壤綜合醫院,朝鮮北部最大的醫院,誌願軍(jun) 工程兵的官兵們(men) 在工地上豎立的標語牌上寫(xie) 道:用我們(men) 的血保衛朝鮮,用我們(men) 的汗建設平壤。8個(ge) 月後,醫院按時竣工。
戰後五年多的時間裏,誌願軍(jun) 官兵幫助朝鮮人民修建公共場所881座,民房45000多間;恢複和新建各種橋梁4263座;修築堤壩4096條,全長近430公裏;修建大小水渠2295條,長達1200多公裏;植樹3600多萬(wan) 棵,運送各種物資63000多噸;為(wei) 群眾(zhong) 治病188萬(wan) 人次。
朝鮮這片曾飽受戰爭(zheng) 的土地,在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將士的幫助下,再次煥發出嶄新的活力和生機。
從(cong) 朝鮮撤出誌願軍(jun) 不僅(jin) 涉及麵廣,部隊行動複雜,且還有重大的國際意義(yi) 和曆史意義(yi) 。根據周恩來的指示,誌願軍(jun) 黨(dang) 委向全軍(jun) 發出了不驕不躁,善始善終;軍(jun) 隊撤出,友誼長存的口號,要求部隊做到:交好,走好,到好。
軍(jun) 事科學院副研究員 褚楊:
交好,就是除了武器裝備以及個(ge) 人攜帶的一些物品,其餘(yu) 的東(dong) 西全部移交給朝鮮人民軍(jun) ;走好,就是圓滿安全地撤走;到好,就是回到了祖國不要居功,不要自傲,服從(cong) 祖國安排。
3月16日,誌願軍(jun) 首批六個(ge) 師8萬(wan) 人的先頭部隊撤離朝鮮。7月11日,第二批六個(ge) 師及特種兵部隊抵達安東(dong) (今丹東(dong) )。
當誌願軍(jun) 官兵乘坐的列車駛過鴨綠江大橋,穿過凱旋門時,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站台上歡呼聲、口號聲一片歡騰。
1958年10月25日,是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參戰八周年的紀念日,也是最後一批誌願軍(jun) 撤離朝鮮的日子。朝鮮民主主義(yi) 人民共和國決(jue) 定把這個(ge) 月定為(wei) 朝中友好月。
在朝中友好月裏,朝鮮首都平壤市及元山等地舉(ju) 行了豐(feng) 富多彩的歡送活動。
臨(lin) 別之際,中朝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體(ti) 現得淋漓盡致。
時為(wei) 第1軍(jun) 第7師偵(zhen) 察科翻譯 彌生泉:
老百姓知道誌願軍(jun) 要走,他不知道什麽(me) 時候走,從(cong) 晚上他就在營房附近就等著,要送我們(men) 。
10月25日,在中朝兩(liang) 國人民的友誼史上注定成為(wei) 不平凡的一天。
1950年的這一天,揭開了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的序幕;時隔八年之後的同一天,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全部撤離朝鮮,載譽歸國。
這一天,平壤市全城到處飄揚著朝中兩(liang) 國國旗,在雄偉(wei) 的平壤車站大樓上,高懸著金日成和毛澤東(dong) 的巨幅畫像。
上午10時,誌願軍(jun) 總部官兵從(cong) 金日成廣場整隊出發,前往車站,誌願軍(jun) 司令員楊勇和政治委員王平走在隊伍的最前麵。
誌願軍(jun) 步行經過的街道兩(liang) 旁,簇擁著熱情洋溢的30萬(wan) 平壤市民,他們(men) 手執鮮花和彩旗,把整個(ge) 街道組成一條彩色的“河流”。約兩(liang) 公裏的街道,誌願軍(jun) 隊伍整整用了一個(ge) 小時才穿過熱情送別的群眾(zhong) 行列,到達車站廣場。
1958年10月26日中午,列車駛過鴨綠江大橋,駛過斑斑彈坑中的金黃色稻田,回到祖國的懷抱。
1958年10月26日,誌願軍(jun) 總部向全世界鄭重公報: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已全部撤離朝鮮,兌(dui) 現了自己的承諾。
此時的首都北京到處都披上了節日的盛裝。10月28日,周恩來親(qin) 自到北京前門火車站迎接載譽而歸的英雄兒(er) 女。
天安門廣場早已集合起的20萬(wan) 群眾(zhong) 夾道歡迎,歡迎最可愛的人勝利歸國。
在偉(wei) 大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爭(zheng) 中,中國人民不畏強暴反抗侵略,創造了震撼世界的輝煌業(ye) 績,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和驕傲。
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一把炒麵,一把雪,用鮮血、用青春、用生命再次向世人昭示了中國軍(jun) 人鋼鐵般的意誌和必勝的信念,誌願軍(jun) 的精神必將永載中華民族的光輝史冊(ce) ,豐(feng) 績永存。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