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2月初的一天,一份緊急文件呈上了毛澤東(dong) 的案頭。
這是一份由聯合國13個(ge) 亞(ya) 洲國家聯合倡議的備忘錄,由印度駐華大使潘尼迦向中國外交部轉交。
備忘錄中,13國建議,朝鮮戰場交戰雙方首先在三八線停火,然後通過談判和平解決(jue) 朝鮮問題。
對於(yu) 停火談判的建議,毛澤東(dong) 有著自己的判斷:誌願軍(jun) 入朝參戰後,連續取得兩(liang) 次戰役的勝利,以美國為(wei) 首的“聯合國軍(jun) ”已有潰敗之勢。美國此時通過聯合國拋出“停火”信號,不過是想給 “聯合國軍(jun) ”爭(zheng) 取喘息的時間。
早在11月30日,也就是第二次戰役西線美軍(jun) 陷入絕境之時,眼見軍(jun) 事作戰一敗塗地,杜魯門在記者招待會(hui) 上揚言:美國一直在積極考慮使用原子彈。
杜魯門的核威脅沒有嚇倒毛澤東(dong) ,反而讓美國的盟友們(men) 大驚失色,世界輿論更是紛紛譴責美國試圖擴大戰爭(zheng) 。
對美國政府玩弄先停火後談判,以爭(zheng) 取時間準備再戰這一手,毛澤東(dong) 早已料到,並提出了對策。
毛澤東(dong) 指出:“我軍(jun) 必須越過三八線。如到三八線以北即停止,將給政治上以很大的不利。”
為(wei) 了不給敵人喘息的時間,打過三八線,以爭(zheng) 取政治上的主動地位,就需要及時地發動第三次戰役。
軍(jun) 事科學院原世界軍(jun) 事研究部副部長 羅援:
因為(wei) 戰爭(zheng) 是政治的繼續。毛澤東(dong) 講,如果不打第三次戰役,從(cong) 政治上對我們(men) 是不利的,所以第三次戰役我覺得更多的是一種政治加軍(jun) 事仗。
就在誌願軍(jun) 積極備戰之時,美國方麵同樣在調兵遣將。
正在與(yu) 家人一起歡度聖誕假期的美軍(jun) 將領李奇微突然接到命令,要他立即啟程趕往朝鮮半島,出任朝鮮戰場主力部隊——美第8集團軍(jun) 司令。
1950年12月31日黃昏,臨(lin) 津江北岸,一發發炮彈劃過天際,呼嘯著飛向臨(lin) 津江南岸,拉開了誌願軍(jun) 入朝作戰第三次戰役的序幕。
伴隨著一聲聲的炮響,敵軍(jun) 的陣地上煙火升騰,誌願軍(jun) 將士們(men) 看到炮彈準確命中敵軍(jun) 陣地,興(xing) 奮地振臂高呼。
炮火準備雖然隻有短短20分鍾,卻是誌願軍(jun) 入朝以來規模最大、火力最強的炮火準備。
炮火為(wei) 誌願軍(jun) 戰士們(men) 轟出了一條前進之路,炮擊剛一結束,戰士們(men) 不顧江水刺骨寒冷,跳入江中,展開衝(chong) 鋒。
在嚴(yan) 寒中,誌願軍(jun) 第39軍(jun) 第116師僅(jin) 用50分鍾就成功突破臨(lin) 津江防線,“聯合國軍(jun) ”口中的銅牆鐵壁,被瞬間擊破。
中朝大軍(jun) 跨過三八線當天,正值1951年元旦。
這一天,人民日報發表了題為(wei) 《在偉(wei) 大愛國主義(yi) 旗幟下鞏固我們(men) 的偉(wei) 大祖國》的元旦社論。
在這篇由毛澤東(dong) 主席親(qin) 自修改的社論中,這位共和國領袖表達了自己對抗美援朝戰爭(zheng) 勝利的信心:
“人民誌願軍(jun) 在朝鮮兩(liang) 個(ge) 多月的英勇作戰,證明了甚至在沒有飛機坦克和很少大炮的條件下,最‘強大’的帝國主義(yi) 軍(jun) 隊也是可以擊敗的。”
麵對敵人的全麵潰敗,彭德懷決(jue) 定,乘勝追擊,向漢城進軍(jun) 。
誌願軍(jun) 第50軍(jun) 接到任務後,立即向高陽進擊,並在高陽以南的佛彌地截斷了向漢城撤退的英軍(jun) 第29旅的退路。
國防大學國家安全學院教授 盧勇:
當時我們(men) 的部隊把英29旅給它衝(chong) 斷以後,就把敵人截下來,麵臨(lin) 一個(ge) 天大的難題。為(wei) 什麽(me) ?這裏麵有個(ge) 坦克中隊,是英國最先進的坦克。它是個(ge) 重型坦克,戰鬥全重超過50噸。
當時,誌願軍(jun) 的每個(ge) 班隻配備一根爆破筒和一個(ge) 炸藥包,直接摧毀坦克難度極大。
戰士們(men) 首先要做的,就是讓敵軍(jun) 坦克停下來,不再發揮機動作用。
經過觀察,誌願軍(jun) 戰士發現,英軍(jun) 坦克在上坡或者轉彎時,速度會(hui) 慢下來。如果找準時機,適時炸斷坦克履帶,就能讓敵軍(jun) 坦克停下來。
然而,爆破組接連兩(liang) 次嚐試都未能成功。這中間到底出了什麽(me) 問題呢?
善於(yu) 觀察的爆破手李光祿發現,炸藥包導火索過長,以至於(yu) 放在公路上的炸藥包經常會(hui) 在坦克駛過後才爆炸。
爆破手李光祿
為(wei) 此,膽大心細的李光祿決(jue) 定,將導火索從(cong) 10公分截至3公分。這就意味著李光祿必須在3秒內(nei) 完成點火、投送、撤離等一係列戰術動作。
這份珍藏於(yu) 中國人民革命軍(jun) 事博物館的曆史文件向我們(men) 講述了李光祿爆破坦克時的震撼一幕:
“爆破手李光祿沉著又勇敢,冒著那槍林彈雨不慌也不忙,測量好坦克距離和速度,十斤重藥包送到公路旁,敵坦克眼看來到跟前兒(er) ,李英雄拉動了導火索,隱蔽在路旁。隻聽得轟隆隆震天一聲響,這一輛旱王八炸死在路中央。”
在中朝軍(jun) 隊全線南下追擊的過程中,誌願軍(jun) 第39軍(jun) 第116師第347團奉命攻占釜穀裏,他們(men) 的對手是英軍(jun) 第29旅的王牌部隊。
兵力和火力均占優(you) 勢的英軍(jun) 先後發起數次衝(chong) 鋒,7連傷(shang) 亡慘重。幾場戰鬥下來,隻剩下連司號員鄭起和其他十幾名戰士堅持戰鬥。
英軍(jun) 一輪輪地進攻衝(chong) 鋒,一直衝(chong) 到了離誌願軍(jun) 陣地隻有40多米的地方。此時,戰士們(men) 已經打光了全部彈藥。
麵對即將湧上陣地的敵人,身負重傷(shang) 的鄭起猛然站立起來,從(cong) 背上抽出軍(jun) 號,忍著劇痛,用盡全身力量吹響了衝(chong) 鋒號。
時為(wei) 第39軍(jun) 第116師第347團7連司號員 鄭起:
嘀嘀嗒,嘀嘀嘀……其實我那時候不知道哪來的那麽(me) 大的勁呢。
硝煙籠罩的釜穀裏,響徹著隻屬於(yu) 中國軍(jun) 隊的嘹亮號角。
誤以為(wei) 誌願軍(jun) 增援部隊發起衝(chong) 鋒的英軍(jun) 立即轉身向後,一路狂奔。鄭起一遍遍吹著軍(jun) 號,一直將敵人吹到公路上。
鄭起的衝(chong) 鋒號,為(wei) 增援部隊爭(zheng) 取了寶貴的時間,最終第347團成功殲滅英軍(jun) 兩(liang) 個(ge) 連。
戰後,鄭起將這支吹退敵軍(jun) 的軍(jun) 號從(cong) 戰火紛飛的朝鮮戰場帶回了祖國。
作為(wei) 國家一級文物,它被永久珍藏在了中國人民革命軍(jun) 事博物館。這支富有傳(chuan) 奇色彩的軍(jun) 號,記錄和見證著那段熠熠閃光的曆史。
在中朝軍(jun) 隊的猛烈攻勢下,第三次戰役發起短短3天後,就對漢城形成了弧形包圍圈,甚至漢江南岸也出現了誌願軍(jun) 滲透的跡象,坐鎮漢城的李奇微意識到:從(cong) 整個(ge) 戰略上考慮,必須放棄漢城。
1月3日清晨,李奇微下令,“聯合國軍(jun) ”全線撤至漢城以南組織防禦。
1月4日,誌願軍(jun) 第39軍(jun) 、第50軍(jun) 和人民軍(jun) 第1軍(jun) 團各一部先後進入已被美軍(jun) 完全破壞,籠罩在烈火濃煙和爆炸聲中的漢城。
占領漢城後,中朝軍(jun) 隊繼續追擊數日,隨後轉為(wei) 休整補充。
至1月8日,第三次戰役勝利結束。此戰,粉碎了美國當局妄圖爭(zheng) 取時間、整軍(jun) 再犯的企圖,打破了美方在三八線玩弄停火的伎倆(lia) !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