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月初,抗美援朝的第三次戰役勝利結束後,誌願軍(jun) 一線作戰部隊極度疲勞,補給困難,難以繼續作戰。

  1月8日,誌願軍(jun) 黨(dang) 委對各軍(jun) 下達休整指示,並暫定休整期為(wei) 兩(liang) 個(ge) 月。

  就在接連取得三次戰役勝利的誌願軍(jun) 和人民軍(jun) 轉入休整的同時,美國當局也陷入了對是否撤出朝鮮問題的爭(zheng) 論。

01 探明中朝部隊弱點 “聯合國軍(jun) ”發動反撲

  剛上任不久的美第8集團軍(jun) 司令李奇微認為(wei) ,雖然以美國為(wei) 首的“聯合國軍(jun) ”一再後退,但部隊主力卻並未受到嚴(yan) 重損失,仍有一戰之力。

圖:李奇微對軍(jun) 隊進行視察

圖:李奇微對軍(jun) 隊進行視察

  與(yu) 此同時,經驗豐(feng) 富的李奇微還發現了誌願軍(jun) 的弱點。

  軍(jun) 史專(zhuan) 家 徐焰:

  李奇微可以說是誌願軍(jun) 一個(ge) 很狡猾的對手,他總結出誌願軍(jun) 兩(liang) 個(ge) 弱點,一個(ge) 是禮拜攻勢,靠肩膀背點東(dong) 西打一個(ge) 禮拜之後,誌願軍(jun) 就前進不了了,就是停下來等待補給。再一個(ge) 是月夜攻勢,有月亮的晚間才便於(yu) 發起進攻,太黑了也不行。

  經過對美第8集團軍(jun) 的整頓後,李奇微於(yu) 1月25日集中25萬(wan) 大軍(jun) ,發動全線反撲。

  朝鮮戰場上最嚴(yan) 峻的第四次戰役就這樣打響了!

02 白雲(yun) 山血戰 誌願軍(jun) 誓與(yu) 陣地共存亡

  在誌願軍(jun) 第50軍(jun) 軍(jun) 長曾澤生布下的防禦體(ti) 係中,第149師第447團的陣地正好卡在通往漢城的公路上。

  作為(wei) 北進漢城的必經之地,白雲(yun) 山成為(wei) 了美軍(jun) 進攻的重點地區。

  為(wei) 攻占白雲(yun) 山,美軍(jun) 甚至出動了重型轟炸機,一顆炸彈炸出的彈坑足有五六米深。但即便陣地被美軍(jun) 炸成火海,第447團的指戰員們(men) 也毫不退縮。

  久攻不下,無計可施的美軍(jun) 竟然想起了心理戰。

  一天,一架美軍(jun) 轟炸機從(cong) 第447團陣地上掠過,它沒有像往常那樣投下炸彈,而是從(cong) 空中撒下了稱第50軍(jun) 為(wei) “炮灰”,並誘使他們(men) 投降的傳(chuan) 單。

  美軍(jun) 的伎倆(lia) 徹底激怒了第447團官兵,在隨後的作戰中,全團指戰員們(men) 愈戰愈勇,誓與(yu) 陣地共存亡。

  如今,在中國人民革命軍(jun) 事博物館中,收藏著在白雲(yun) 山血戰中,誌願軍(jun) 第50軍(jun) 司令部、政治部頒發給第447團的白雲(yun) 山團旗。

圖:現珍藏於(yu) 中國人民革命軍(jun) 事博物館的白雲(yun) 山團旗

圖:現珍藏於(yu) 中國人民革命軍(jun) 事博物館的白雲(yun) 山團旗

  第50軍(jun) 是遼沈戰役中,由國民黨(dang) 起義(yi) 部隊改編而成的。然而麵對兵力、裝備均占優(you) 勢的美軍(jun) ,這支由起義(yi) 改編而來的部隊卻打出了讓所有人歎服的戰績。

  國防大學國家安全學院教授 邵誌勇:

  當時,大家對第50軍(jun) 取得的戰果感到特別吃驚,為(wei) 什麽(me) 一支部隊起義(yi) 以後,變成了能夠在戰場上與(yu) 世界最強部隊交手的英勇善戰的部隊呢?因為(wei) 這支部隊有了信仰,他們(men) 知道背後就是祖國人民,就是為(wei) 新中國而戰!

03 親(qin) 曆者談“火海戰術” 揭露戰爭(zheng) 殘酷真相

  為(wei) 了對付誌願軍(jun) 防禦陣地,李奇微采用了“火海戰術”。

  所謂“火海戰術”,就是美軍(jun) 利用火力優(you) 勢,從(cong) 地麵和空中對誌願軍(jun) 陣地進行火力突擊。

  在持續不斷的火力覆蓋下,陣地上的誌願軍(jun) 戰士往往要付出巨大的傷(shang) 亡代價(jia) 。

圖:見證了這一殘酷戰術的老戰士塗伯毅

圖:見證了這一殘酷戰術的老戰士塗伯毅

  這位老戰士名叫塗伯毅。初見塗老,或許很多人都會(hui) 被“嚇到”。嚴(yan) 重毀容的麵部,是塗老在抗美援朝第四次戰役中被美軍(jun) 投下的凝固汽油彈燒傷(shang) 所致。

  1951年3月,全身大麵積燒傷(shang) 、麵部被毀、雙手致殘的塗伯毅被轉送回國繼續醫治。

  毀容、傷(shang) 殘,對一個(ge) 年僅(jin) 20歲出頭的年輕人來說,無疑是一件極其痛苦的事情。

圖:塗伯毅年輕時照片

圖:塗伯毅年輕時照片

  上不了戰場,塗伯毅用另一種方式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jia) 值。

  在此後幾十年裏,他克服肉體(ti) 上的傷(shang) 痛,用親(qin) 身經曆告訴人們(men) 那場戰爭(zheng) 的真相。

04 運動防禦撤出漢城 爭(zheng) 取時間輪番作戰

  3月7日,李奇微發動“撕裂者行動”,目標是奪取漢城和向三八線推進。誌願軍(jun) 各部隊一麵開展頑強阻擊,一麵逐步向北轉移。

  運動防禦作戰的關(guan) 鍵在於(yu) 消滅敵人有生力量,而不計較於(yu) 一城一地的得失。

圖:彭德懷關(guan) 於(yu) 主動撤出漢城的4A級電報

圖:彭德懷關(guan) 於(yu) 主動撤出漢城的4A級電報

  在這封珍藏於(yu) 中央檔案館的4A級電報中,我們(men) 可以看到,3月11日,彭德懷密電周恩來,“決(jue) 放棄漢城,采取運動防禦,保持有生力量。”

  軍(jun) 史專(zhuan) 家 徐焰:

  彭德懷就是先放棄漢城,撤到三八線以北,縮短供應線,等待國內(nei) 戰略預備隊到達再反擊。因此呢,這個(ge) 撤出漢城還是井井有條的。

  整個(ge) 第四次戰役,是誌願軍(jun) 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進行的防禦作戰,殲敵7.8萬(wan) 餘(yu) 人,把“聯合國軍(jun) ”阻止在三八線附近。

  更為(wei) 重要的是,誌願軍(jun) 第二番入朝部隊由此獲得了寶貴的開進、部署時間,為(wei) 第五次戰役的開展創造了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