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場上,有這樣一座座“地下城”,城裏不僅(jin) 有如迷宮一般的幹道、交通壕和各種作戰工事,就連宿舍、飯廳、禮堂也在其中。

  這是誌願軍(jun) 戰士用雙手挖出來的防禦體(ti) 係,攻不破、打不爛 ,讓敵人膽寒!

  入朝作戰後,為(wei) 了應對“聯合國軍(jun) ”的狂轟濫炸,誌願軍(jun) 官兵除了隨身攜帶的常規兵器,很多人身上還背著一件“秘密武器”。

  時任誌願軍(jun) 工兵政治部幹事 李清廉:

  每個(ge) 人身上都有個(ge) 鐵鍬,做好準備了,到了以後,先挖貓耳洞。

  所謂貓耳洞,就是類似貓耳朵外形的小型防炮洞。洞內(nei) 僅(jin) 能容納幾名士兵的貓耳洞,看起來結構簡單,卻有一定的避彈效果。

  軍(jun) 史專(zhuan) 家 徐焰:

  兩(liang) 個(ge) 貓耳洞連在一塊,成了U字形的這麽(me) 一個(ge) 坑道了。後來又發展成Y形,H形的各種各樣的坑道,而且坑道工事裏麵的設施越來越多了。

  1951年冬,彭德懷利用戰場較為(wei) 平靜的時機,命令部隊展開了以坑道為(wei) 核心的大規模築城活動。

  一時間,在朝鮮延綿數百公裏的正麵戰線上,一場不分晝夜,熱火朝天的築城競賽展開了。

  隨著坑道的大麵積修築,誌願軍(jun) 在陣地戰中的傷(shang) 亡開始大幅降低。

  對於(yu) 誌願軍(jun) 堅固的坑道工事,陰險狡猾的敵人用上了“火攻”和“毒攻”。不僅(jin) 如此,美軍(jun) 還用上了二戰中殺傷(shang) 力極大的火焰噴射器。

  為(wei) 此,誌願軍(jun) 各兵團和各軍(jun) 參謀長會(hui) 議製定了“七防”的構建標準,充滿智慧的誌願軍(jun) 官兵將敵人的招數一一化解。

  時任誌願軍(jun) 工兵政治部幹事 李清廉:

  坑道搞成之字形的,火就被之字形的牆擋住了。毒氣的話就是搭竹簾子的方法,幾套棉衣連起來,掛一個(ge) 簾子這麽(me) 來防毒,後來就是噴水,用水把毒氣衝(chong) 走。

  隨著誌願軍(jun) 的坑道越挖越大,一座座“地下城”在朝鮮群山中悄然誕生了。

  在這裏,除了如迷宮一般的幹道、交通壕和各種作戰工事,連宿舍、飯廳、廁所,甚至禮堂都被搬到了坑道當中。

  到1952年夏天,誌願軍(jun) 以坑道工事為(wei) 骨幹的支撐點式防禦體(ti) 係形成了。

  依托坑道防禦體(ti) 係,誌願軍(jun) 小規模作戰行動越來越頻繁,也越來越主動。這其中,最讓“聯合國軍(jun) ”膽寒的無疑是誌願軍(jun) 發起的冷槍冷炮殺敵運動。

  1951年,21歲的張桃芳隨誌願軍(jun) 第24軍(jun) 第72師第214團入朝參戰,一代神槍手的故事就此展開。

圖:張桃芳

  初上戰場,張桃芳便用9發子彈成功狙殺7名敵軍(jun) 。為(wei) 對付這名中國神槍手,美軍(jun) 特意調來了狙擊高手。

  時為(wei) 第24軍(jun) 第72師第214團戰士 張桃芳:

  當時我打出去的這一槍打中了,敵人的狙擊槍也響了。他在我後麵,稍後一點,打來的子彈爆起來,土打在我的臉上。我好好的,沒事,敵人倒下了。

  張桃芳單兵作戰31天,耗彈436發,斃傷(shang) 214名敵人,創下誌願軍(jun) 單槍斃敵的紀錄。

  在坑道的掩護下,誌願軍(jun) 中湧現出了很多像張桃芳這樣的神槍手。未曾留下一張照片的李景祿就是其中一員。

  由於(yu) 前線沒有紙筆來記錄每天的殲敵數,狙擊手李景祿想到了一個(ge) 辦法:每消滅一個(ge) 敵人,他就在自己的腰帶上鑽一個(ge) 孔。

  李景祿的腰帶上密密麻麻地鑽了64個(ge) 孔,他最後消滅7個(ge) 敵人還未來得及鑽孔,就遭到敵人炮擊而光榮犧牲。

  他的這條腰帶作為(wei) 國家一級文物被珍藏在中國人民革命軍(jun) 事博物館中,供後人緬懷這位不曾留下影像的英雄。

  守,守得下來;攻,攻得上去,依托坑道,誌願軍(jun) 掌握了戰場主動權。

  9月29日黃昏,誌願軍(jun) 第12軍(jun) 向南朝鮮軍(jun) 發起突然進攻,僅(jin) 用10分鍾就攻占官垈裏以西的無名高地。此後,戰士們(men) 又相繼打退敵軍(jun) 20餘(yu) 次瘋狂反撲。

  然而,在突擊分隊繼續進攻時,卻被敵軍(jun) 的機槍火力點封鎖,難以前進。

  眼見爆破組傷(shang) 亡很大,進攻受挫,第100團2連班長伍先華抄起炸藥包,奮不顧身地衝(chong) 進敵人陣地,與(yu) 40多名敵人同歸於(yu) 盡,打開了部隊前進的通道。

  在此次反擊作戰中,誌願軍(jun) 參戰部隊還湧現出了一位日後全國聞名的一級英雄邱少雲(yun) 。

  10月12日,在進攻金化以西391高地前的潛伏任務中,敵軍(jun) 發射的燃燒彈點燃了正在潛伏的第87團9連戰士邱少雲(yun) 。

  為(wei) 了保證潛伏任務的完成,邱少雲(yun) 忍受著烈火燃燒的劇痛,直到壯烈犧牲,從(cong) 而保證了戰鬥的順利發起。

  戰鬥過後,邱少雲(yun) 留下了這樣一幕悲壯的場景:衝(chong) 鋒槍死死壓在身下,全身唯一完整的,是深深插入泥土的雙手。

  1953年春,誌願軍(jun) 官兵在朝鮮東(dong) 西海岸展開了又一場工程浩大的築城運動。

  有了此前在正麵戰線的作業(ye) 經驗和修築標準,誌願軍(jun) 官兵爭(zheng) 分奪秒,僅(jin) 用不到4個(ge) 月的時間,就修築了8000多條坑道,總長720餘(yu) 公裏。連同此前挖掘的坑道,總長達1250餘(yu) 公裏,塹壕、交通壕超過6000公裏。為(wei) 建造這些工事挖出的土石方,如果以一立方米排列,這是一道足以環繞地球赤道一周多的長堤。

  國防大學國家安全學院教授 盧勇:

  沒有鋼鐵一般的意誌,你是堅持不了坑道戰的,如果沒有這種精神,坑道挖得再深它也隻是個(ge) 坑,有了這種精神,坑道就變成了堅不可摧的長城。

  麵對誌願軍(jun) 官兵用雙手挖出的“地下長城”和堅毅的戰鬥品格,無計可施的美國政府,隻能被迫回到談判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