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

朝鮮內(nei) 戰爆發。

朝鮮戰場形勢的突變,

也使中國大陸的安全麵臨(lin) 嚴(yan) 重威脅

1950年10月,

中共中央艱難作出決(jue) 策: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一切準備就緒,隻待大軍(jun) 入朝。然而,就在此時,彭德懷卻突然收到了毛澤東(dong) 的緊急電報。

  電報中,毛澤東(dong) 不僅(jin) 要求大軍(jun) 按兵不動,還要求彭德懷和高崗緊急返京。出國作戰的命令剛剛下達,緊要關(guan) 頭究竟發生了怎樣的變故?

  1950年10月13日,彭德懷、高崗緊急飛回北京,才弄清原委。原來,被寄予厚望的蘇軍(jun) 空中掩護落空了。

  斯大林突然變卦,暫緩提供原先承諾的空中掩護,而隻提供飛機、坦克、大炮等方麵的裝備援助。如果沒有蘇聯空軍(jun) 的支援,誌願軍(jun) 就會(hui) 暴露在美國強大的空中火力之下。

  軍(jun) 事科學院原軍(jun) 事曆史研究部副部長 齊德學:

  這時候高崗和彭德懷都是已經在東(dong) 北,又召回來,政治局再研究。毛主席問彭德懷能不能打,彭德懷說也能打。

  當天,毛澤東(dong) 致電周恩來,並轉告斯大林。在分析了各方麵利弊之後,電文中明確提出:“總之,我們(men) 認為(wei) 應當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

  出兵朝鮮,箭已在弦上。

  就在毛澤東(dong) 和中共中央下決(jue) 心援朝作戰並日夜籌備大軍(jun) 入朝之際,美國也在多方搜集中蘇等各方麵的情報,他們(men) 的目的隻有一個(ge) :中國或蘇聯會(hui) 出兵朝鮮嗎?

  事實上,在當時,幾乎所有的美國軍(jun) 事情報機關(guan) ,都將中蘇是否出兵朝鮮當成了頭等大事。為(wei) 此,美國總統杜魯門決(jue) 定親(qin) 自與(yu) “聯合國軍(jun) ”總司令麥克阿瑟會(hui) 晤。

  北京大學國際關(guan) 係學院教授 牛軍(jun) :

  威克島會(hui) 談,其實杜魯門就兩(liang) 件事,中國人到底會(hui) 不會(hui) 參戰?麥克阿瑟給他一個(ge) 保證,第一,中國人不會(hui) 參戰。第二,中國按現在的軍(jun) 力即使參戰了,我也能打贏。

  會(hui) 談兩(liang) 天後,杜魯門總統在舊金山發表廣播演說:朝鮮共產(chan) 黨(dang) 人有效的抵抗力量不久必將告終。

  美國政府低估了中國人民捍衛和平的決(jue) 心和力量。

  此時此刻,鴨綠江北岸,20多萬(wan) 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連同他們(men) 的統帥,早已整裝待發。

  1950年10月15日深夜,第42軍(jun) 軍(jun) 長吳瑞林接到誌願軍(jun) 司令部發來的一封加急電報:同意第42軍(jun) 先頭部隊16日夜渡過鴨綠江,迅速向長津湖地區集結。

  其實,早在三個(ge) 月前,第42軍(jun) 剛集結於(yu) 中朝邊境時,吳瑞林就秘密帶領作戰處長、偵(zhen) 察處長,裝扮成火車司機,到朝鮮境內(nei) 偵(zhen) 察地形。

  在疾馳的火車上,吳瑞林發現江麵上居然有人涉水過江,這讓他萌發了在鴨綠江輯安(今集安)口岸鋪設水下橋的想法。

  時任第42軍(jun) 政治部幹事 武際良:

  吳瑞林軍(jun) 長挽起褲子來,就到江裏頭去蹚,有一天在那裏逛,他發現了大條石,青石頭堆得像小山似的,就把所有的石頭條子都拉到鴨綠江,鋪了這個(ge) 水麵下橋。

  經過工兵的反複試驗,全長375米的水下橋順利完工,吳瑞林親(qin) 自駕駛中型吉普車通過並成功驗收。

  水下橋的建成既能保證部隊順利過江,又能防止美軍(jun) 空襲。

  10月16日晚,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第42軍(jun) 先頭部隊在副師長肖劍飛的帶領下,率先從(cong) 輯安(今集安)秘密渡江,進入朝鮮。

  時任第42軍(jun) 第124師370團政治處幹事 於(yu) 永波:

  那時候還沒宣布出國,過去是靜悄悄的,過江沒有誰說話,非常靜。路線我們(men) 也不知道,就全部是朝鮮人民軍(jun) 的警察擺著旗子指路。

  10月19日,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第13兵團第38軍(jun) 、第39軍(jun) 、第40軍(jun) 、第42軍(jun) 及炮兵部隊20多萬(wan) 大軍(jun) ,按照預定計劃,從(cong) 中朝邊境的安東(dong) (今丹東(dong) )、長甸河口及輯安渡口,開始跨過鴨綠江,秘密入朝。

  為(wei) 了保持入朝部隊的隱蔽性,每天部隊的渡江行動從(cong) 18點30分開始,到第二天淩晨4點結束,5點前全部隱蔽完畢。

  誌願軍(jun) 過江進入朝鮮後,一律采取夜間行軍(jun) 。

  時任第40軍(jun) 第120 師第359團第1營教導員 王鳳和 :

  有關(guan) 中國字樣的標誌,一律不準戴,連帽徽都得抹下。

  邁出國門,回望家園。身處異國他鄉(xiang) ,這些年輕戰士卻肩負了祖國人民的重托。

  時任第39軍(jun) 第116師山炮營3連連長 黃雲(yun) 騰:

  我和指導員走在前邊,我說夥(huo) 計啊,咱們(men) 要出國了。是,要出國了,要離開家了。誰都明白離開這個(ge) 家,不知道多少天能回來。我們(men) 邁的步很沉重,沉重什麽(me) ,就叫責任重大。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歌詞不長,卻成為(wei) 新中國一個(ge) 時代的文化符號。

  這首歌詞是首批入朝官兵中的一名指導員寫(xie) 的出征詩。

  時任炮1師第26團第5連指導員 麻扶搖(生前采訪):

  在入朝前半個(ge) 月,開誓師大會(hui) ,我很受教育。一天晚上,拿筆就寫(xie) ,雄赳赳、氣昂昂,橫渡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xiang) 。中華好兒(er) 女,齊心團結緊,抗美援朝鮮,打敗美帝野心狼。

  誓師大會(hui) 後,新華社記者陳伯堅采訪了麻扶搖,覺得詩歌寫(xie) 得很好,並提出將橫渡鴨綠江改為(wei) 跨過鴨綠江。隨後這篇戰地通訊發表在1950年11月26日的人民日報上。

  著名音樂(le) 家周巍峙看到這首詩歌後,僅(jin) 用半個(ge) 小時就譜出了曲子。唱遍全軍(jun) ,傳(chuan) 遍全國,傳(chuan) 唱至今的《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戰歌》就此誕生。

  大軍(jun) 跨江入境,掌握製空權的美軍(jun) 卻罕有察覺,這還要得益於(yu) 誌願軍(jun) 的高度組織性和紀律性。

  由於(yu) 行動隱蔽,偽(wei) 裝巧妙,直到入朝6天後,美軍(jun) 才偵(zhen) 察到有一支大約5萬(wan) 人的軍(jun) 隊在向南開進。

  而為(wei) 會(hui) 見朝鮮金日成首相,盡早掌握全局,上任僅(jin) 僅(jin) 12天的誌願軍(jun) 統帥彭德懷,先於(yu) 大部隊之前幾個(ge) 小時,便踏上了出國作戰的征程。

  時任彭德懷軍(jun) 事秘書(shu) 楊鳳安 (生前采訪):

  彭老總和我、兩(liang) 個(ge) 警衛員坐一個(ge) 吉普車,蘇聯嘎斯-69,又帶了一部電台,報務員和譯電員,7個(ge) 人,由崔倫(lun) 處長帶著,坐一個(ge) 大卡車在後麵跟著,就這樣在部隊先頭就入了朝了。

  與(yu) 此同時,誌願軍(jun) 後續部隊也在陸續入朝。

  10月26日,第50軍(jun) 接到東(dong) 北軍(jun) 區電令,立即入朝。一天之後,第66軍(jun) 同樣奉命入朝。

  到10月下旬,誌願軍(jun) 首批入朝的6個(ge) 軍(jun) 已全部到位。大戰似乎一觸即發。 

  然而,就在誌願軍(jun) 秘密入朝的幾天前,美國華盛頓當局和日本東(dong) 京的麥克阿瑟總部,已沉浸在朝鮮戰爭(zheng) 即將結束的樂(le) 觀情緒中。

  時任第27軍(jun) 第79師第235團3營教導員 遲浩田:

  我們(men) 是忍無可忍,被迫參與(yu) 的這場戰爭(zheng) 。當時杜魯門、杜勒斯、美國遠東(dong) 司令麥克阿瑟,十分囂張。

  1950年10月20日,以美國為(wei) 首的“聯合國軍(jun) ”占領平壤。隨即兵分多路,繼續向朝鮮北部邊境快速推進,企圖在11月23日感恩節前占領全朝鮮。

  占領平壤後,麥克阿瑟狂妄地宣稱:“平壤是敵人的首都,它的陷落象征著北朝鮮的徹底失敗。”

  然而,這個(ge) 結論下得太早了。

  一直誤判戰局的麥克阿瑟不會(hui) 想到,他口中不敢貿然渡江的中國軍(jun) 隊早已引弓待發,將矛頭瞄準了貿然北進的以美國為(wei) 首的“聯合國軍(jun) ”。

  隨後即將發生的一係列戰事,不僅(jin) 會(hui) 讓他跌入人生穀底,還將改變整個(ge) 世界的政治格局。

  朝鮮戰爭(zheng) 並沒有結束,偉(wei) 大的抗美援朝戰爭(zheng) 帷幕正在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