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時期,我國持續推進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經濟結構持續優(you) 化。消費成為(wei) 經濟增長主引擎,供給體(ti) 係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不斷增強,為(wei) 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四川省瀘州市安民村,安裝家庭視頻設備成了“十一”假期村裏最流行的新鮮事。安裝視頻設備隻是村裏的最新消費之一,近幾年,安民村的消費水平逐年提高,建房、買(mai) 車的家庭越來越多,電商網點也進了村。

  “十三五”以來,我國鄉(xiang) 村消費品零售額增長了44%。2019年,我國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1.2萬(wan) 億(yi) 元,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wei) 57.8%,成為(wei) 拉動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動力,與(yu) 此同時,消費結構整體(ti) 升級的趨勢明顯。

  “十三五”之初,中央出台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方案,提出去產(chan) 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從(cong) 生產(chan) 領域加強優(you) 質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高全要素生產(chan) 率,使供給體(ti) 係更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

  通過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結構,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等,大數據、雲(yun) 計算等技術加快推廣應用,工業(ye) 機器人、智能製造加速崛起,中國製造向中高端進軍(jun) 。 在江蘇常州,這家企業(ye) 剛剛獲得工業(ye) 和信息化部5G應用征集大賽一等獎。他們(men) 啟用“5G+AI”技術後,檢測一個(ge) 零件的耗時從(cong) 2分鍾縮短到4秒。

  從(cong) “十二五”末的2015年到2019年,第三產(chan) 業(ye) 增加值占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的比重從(cong) 50.8%增加到了53.9%,與(yu) 此同時,第二產(chan) 業(ye) 增加值的比重下降到39%,第一產(chan) 業(ye) 增加值的比重下降到7.1%。我國經濟結構日益優(you) 化,發展方式從(cong) 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率型,發展動力從(cong) 主要依靠資源和勞動力等要素的投入,轉向創新驅動,產(chan) 業(ye) 融合速度不斷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