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來,我國水利建設投入持續加大,以完善江河流域防洪體(ti) 係、優(you) 化水資源配置格局為(wei) 重點,開工建成一大批重大水利工程,保江河安瀾,築牢了國計民生根基。

  今年汛期,我國遭遇了1998年以來最嚴(yan) 重的洪澇災害,但全國大江大河幹流和重要圩垸堤防無一決(jue) 口,大中型水庫無一垮壩,工程險情顯著減少。

  今年8月中旬,長江上遊接連發生今年第4號和第5號洪水,接到水利部緊急調令後,長江上遊多座控製性骨幹工程聯合調度,持續控製下泄流量。其中,僅(jin) 四川亭子口水利樞紐就攔洪滯洪26.7億(yi) 立方米。

  “十三五”以來,我國大江大河治理持續推進,一批控製性樞紐開工建設,重點河段和區域防洪減災能力明顯提升,從(cong) 而確保了今年汛期我國江河安瀾。

  “十三五”期間,多項重大引調水工程也在逐步緩解部分地區長期缺水和幹旱的困擾。其中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已累計向北輸水超300億(yi) 立方米,已使沿線24座大中城市100多個(ge) 縣市6000萬(wan) 人口受益。同時,南水北調通過向沿線部分河道開展生態補水,也取得了顯著的生態效益,流經河北的滹沱河因此得以重現生機。

  “十三五”期間,水利工程在推動我國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方麵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就在前不久,廣西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水位首次達到52米最高水位,至此,一期工程開始全麵發揮綜合效益。

  大藤峽水利樞紐是國務院確定的172項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到今年底,這172項工程將全部開工建設。

  國家持續不斷的投入是水利工程發揮效益的根本保障。截至今年8月底,“十三五”水利建設規模達3.1萬(wan) 億(yi) 元,這些“真金白銀”有力保障了“十三五”規劃確定的水利建設目標能夠如期較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