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我國積極把握人工智能發展新機遇,大力推進人工智能在教育、交通等領域的深度應用,引領高質量發展。
上午11點,浙江大學校園內(nei) ,快遞機器人正在等待配送任務。
分揀員把包裹交給機器人的同時,係統已經計算出送貨所需時間,並向收件人發送信息,約定取件時間。幾分鍾後,機器人到達指定宿舍樓。
五年前,這樣的產(chan) 品在國內(nei) 還基本處於(yu) 研究階段,如今,已經出現在人們(men) 的日常生活中。
安徽蚌埠,這所學校的學生有了人工智能的新“老師”,可以糾正他們(men) 的錯誤發音,還可以報聽寫(xie) 、批改作業(ye) 。
這五年,人工智能被運用在諸多場景下。全國範圍內(nei) ,相當數量的智能商店、智慧交通係統應運而生。
2016年,人工智能被寫(xie) 入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2017年,人工智能首次寫(xie) 入政府工作報告。此後,各項詳細規劃陸續出台。截至2020年6月,我國的人工智能企業(ye) 已經超過1000家,是人工智能企業(ye) 數量第二的國家。
人工智能企業(ye) 的快速增長,不僅(jin) 帶動了現有的上下遊產(chan) 業(ye) 鏈,更是催生出了服務於(yu) 人工智能的新研發成果。這間實驗室裏,為(wei) 智能駕駛服務的項目就超過10種。
整個(ge) 行業(ye) 內(nei) ,專(zhuan) 利申請也在快速增長。截至2020年6月,我國人工智能專(zhuan) 利總申請量30.1萬(wan) 件,總授權量5.5萬(wan) 件,全球占比分別是39%和28%。2017年,我國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還隻有百億(yi) 級規模,而2020年,預計這一數字將超過1200億(yi) 元。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