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統計,國慶8天長假,全國共接待國內(nei) 遊客6.37億(yi) 人次,實現國內(nei) 旅遊收入4665.6億(yi) 元,預約、錯峰、限流等措施讓景區更加安全有序。隨著旅遊業(ye) 態的不斷豐(feng) 富完善,我國旅遊業(ye) 發展加速轉型升級,旅遊消費不斷升級,旅遊經濟穩步增長。

  這個(ge) 國慶假期,在加大疫情防控的同時,全國上千家景區相繼推出免門票或者半價(jia) 優(you) 惠政策,激發遊客消費潛力。多地先後推出的鄉(xiang) 村旅遊、夜遊經濟等促使了旅遊市場活力迸發。旅遊市場的迅速回暖,得益於(yu) “十三五”期間旅遊業(ye) 態、旅遊產(chan) 品的持續創新。在浙江良渚古城遺址公園,正在使用的“智慧大腦”旅遊管理係統確保了假期旅遊安全有序。在數字大屏上,今日車流、客流量等數據的實時顯示讓管理人員通過手機就可以對園區內(nei) 情況一目了然。

  5年來,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助力旅遊業(ye) 發展,一大批智慧旅遊示範城市和地區加速發展,旅遊管理方式和運營模式不斷變革。與(yu) 此同時,紅色旅遊熱度不斷攀升,僅(jin) 2019年全國紅色旅遊人數達到7億(yi) 人次,旅遊收入4800億(yi) 元。在湖南汝城沙洲村專(zhuan) 題陳列館,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正在實地探尋紅軍(jun) 長征時期“半條被子”的感人故事。地處貧困區的沙洲村定位紅色旅遊,建設了紅色文化館、田園綜合體(ti) 、特色瑤寨,讓當地百姓得益於(yu) 旅遊發展的實惠,村民朱小紅還記得自家土菜館開業(ye) 時的情景。

  5年來,2.26萬(wan) 個(ge) 貧困村通過發展鄉(xiang) 村旅遊、紅色旅遊實現了脫貧致富。發展鄉(xiang) 村旅遊、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成為(wei) “十三五”期間我國旅遊業(ye) 發展的一大亮點。2018年開始,山東(dong) 棗莊馮(feng) 卯鎮將辣椒小院兒(er) 、染布藍坊等特色元素植入土生土長的非遺業(ye) 態中,依托沿水庫生態優(you) 勢和大量非遺文化留存將22個(ge) 老百姓的閑置小院進行複活,傳(chuan) 統手藝也在這裏煥發了新生機。

  “十三五”期間,我國新旅遊業(ye) 態不斷湧現,休閑度假產(chan) 品不斷豐(feng) 富,度假區產(chan) 品涵蓋了溫泉、冰雪、濱海、山地等多種類型。截至目前,全國共有精品A級旅遊景區12402家、500多家全域旅遊示範區、10個(ge) 中國旅遊休閑示範城市。5年來,我國國內(nei) 旅遊人數累計超過249.8億(yi) 人次,年均增長10.7%;實現國內(nei) 旅遊收入22.8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年均增長達13.6%。出境旅遊人數合計超過7.8億(yi) 人次,接待入境旅遊者8.3億(yi) 人次,實現國際旅遊收入7208.3億(yi) 美元,年均增長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