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就是對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最大貢獻。要堅持對曆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世界負責的態度,守護好高原的生靈草木、萬(wan) 水千山,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wei) 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十三五”以來,沿著青藏鐵路這條世界上海拔最高、高原線路裏程最長的交通動脈,沿線人民正以綠色發展為(wei) 目標,努力把青藏高原建設成人與(yu) 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li) 家園。
這個(ge) “十一”假期,不少遊客選擇登上火車,向著青藏高原出發。據中國鐵路青藏集團公司客運部門統計,從(cong) 10月1日至10月4日,青藏鐵路旅客列車共運送進藏旅客14996人。
從(cong) 西寧一駛出,很多遊客就都紛紛舉(ju) 起手機,無論是“能在大西北看海”的青海湖,還是長江源頭沱沱河,都讓大家舍不得休息片刻。
這份美凝聚著沿線幹部群眾(zhong) 守護好高原的生靈草木、萬(wan) 水千山的持久努力。當年,為(wei) 了響應國家保護三江源政策,128戶藏族牧民從(cong) 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的長江源頭沱沱河地區搬遷下來,告別了祖祖輩輩的遊牧生活,搬遷到格爾木市唐古拉鎮長江源村。
2016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青海視察時指出,保護三江源是黨(dang) 中央確定的大政策,生態移民是落實這項政策的重要措施,一定要組織實施好。這幾年,長江源村的環境越來越好,每戶還都有一名草原管護員,每月去巡護已經禁牧十多年的高寒草原。
目前,青海省內(nei) 已有各類生態管護員超過14萬(wan) 名,三江源重點生態功能區水源涵養(yang) 功能持續鞏固,濕地麵積居全國首位。
跨過可可西裏,穿越長江源頭沱沱河,翻越唐古拉山,火車一路向南進入西藏,首先到達的就是遼闊的藏北草原。措那湖是青藏高原珍稀野生動物的棲息地,今年58歲的安多縣牧民桑木才已在這裏義(yi) 務守湖33年。從(cong) 最開始的自發守護,到如今被任命為(wei) 村級的河湖長,有了自己的誌願者隊伍,桑木才說最大的感受就是國家對環境保護越來越重視。
作為(wei) 我國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區之一,那曲的生態環境極為(wei) 脆弱,靠天吃草的犛牛、藏羊又是當地重要的畜牧產(chan) 業(ye) 。如何在保護草場和經濟發展之間找到平衡?那曲市嚐試用集約化養(yang) 殖取代傳(chuan) 統散養(yang) ,做到草畜平衡。今年51歲的牧民普次仁曾被認定為(wei) 建檔立卡貧困戶,2018年,他把自家的兩(liang) 百多畝(mu) 草場入股合作社,而今犛牛肉奶製品等搭著青藏鐵路源源不斷地發出,全家收入是原來的10倍。
越過冰山,穿過草原,火車到達千年古城拉薩。從(cong) 布達拉宮到羅布林卡,再到我國麵積最大的城市天然濕地——拉魯濕地,大麵積的植被綠化讓遊客和市民感受到的是綠色圍城的拉薩。
5年來,拉薩市通過水係修複、綠色圍城等重點建設項目,全市實現了海拔3900米以上山體(ti) 人工造林零的突破,全市綠化麵積增加了252.7平方公裏。
截至目前,西藏已建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47處,總麵積41.22萬(wan) 平方公裏,居全國首位。西藏主要城鎮環境空氣質量平均優(you) 良率達到95%以上,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