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

  位於(yu) 廣西東(dong) 部的六堡鎮,是一個(ge) 因茶而聞名的地方。在大山深處的瑤族山村,一位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十多年如一日,帶領村民修路、修橋,發展產(chan) 業(ye) ,一步步使鄉(xiang) 親(qin) 們(men) 走上致富路,讓小小的茶葉在新時代繼續發光,傳(chuan) 遞溫暖,凝聚力量。

  今天的山坪村,村容整潔,道路平整,百姓生活富足,很難想象十多年前,這裏是另外一番模樣。

  2008年9月,37歲的祝雪蘭(lan) 成為(wei) 了山坪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從(cong) 小跟隨外公學習(xi) 製茶技藝的她,決(jue) 心要“醫治”這裏的貧窮。

  參差不齊的技術,來路不一的原料,不穩定的質量,嚴(yan) 重製約著六堡茶產(chan) 業(ye) 的發展。要挖掘這份沉睡的寶藏,就必須轉變思路,統一思想。祝雪蘭(lan) 一戶一戶走訪,動員村民嚐試規模化種植,由村裏的合作社統一收購,統一管理。可這樣的勸說會(hui) 有效嗎?

  口頭動員,收效甚微。那段時間,信任問題像一堵牆,擋在了村民和祝雪蘭(lan) 之間。

  從(cong) 1866年第一代茶人算起,到祝雪蘭(lan) 繼承衣缽,已曆經四代傳(chuan) 承。她不僅(jin) 掌握著祖傳(chuan) 六堡茶獨特的製作工藝,更是這一領域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的傳(chuan) 承人,思來想去,她決(jue) 定以此為(wei) 突破口,把行業(ye) 內(nei) 曆來秘而不宣的製作工藝免費傳(chuan) 授給村民,消息一出,整個(ge) 山村沸騰了。

  統一技術、注冊(ce) 品牌、規模化種植……一套“組合拳”下來,原本小散亂(luan) 的問題,轉變成了黨(dang) 建引領、組織發力、團結協作的新局麵,六堡茶價(jia) 格倍增,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收入逐年攀升。

  十多年來,為(wei) 了家鄉(xiang) 的發展,祝雪蘭(lan) 幾乎傾(qing) 其所有,平坦的公路,嶄新的民宿,每一處改變都是她無悔付出的見證,如今的祝雪蘭(lan) 已開始向著更大的目標衝(chong) 刺,那就是讓故鄉(xiang) 的茶葉沿著祖先留下的“茶船古道”繼續遠行,為(wei) 把六堡茶打造成麵向東(dong) 南亞(ya) 海外華僑(qiao) 的“僑(qiao) 銷茶之王”而努力奮鬥。

  延伸閱讀

  祝雪蘭(lan) :茶香氤氳蘊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