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cong) 空中俯瞰今天的黃河阿拉善段,人民會(hui) 驚奇地發現,漫天飛舞的黃沙正逐漸被一種神奇的綠草覆蓋。
這種草名叫菌草,來自千裏之外的福建,被譽為(wei) “世界菌草技術之父”的福建農(nong) 林大學教授林占熺,帶著他的科研團隊已經在這裏進行了長達十年的艱苦試驗,成功種植菌草3000多畝(mu) ,菌草正成為(wei) 沙漠裏的綠色屏障、當地百姓脫貧致富的幫手。
林占熺,出生在閩西山區一個(ge) 貧寒的家庭。1968年從(cong) 福建農(nong) 學院農(nong) 學係畢業(ye) 以後,林占熺希望能用學到的農(nong) 業(ye) 知識幫助農(nong) 民過上好日子。上世紀70年代,椴木栽培香菇技術引進到國內(nei) ,閩西地區是最早一批種植香菇的地方。然而,由於(yu) 大量消耗木材,當地生態環境遭到破壞,“菌林矛盾”越來越突出。
1983年,林占熺開始“以草代木”技術的研究,大膽嚐試用草來栽培食用菌。然而,由於(yu) 沒有參考資料和儀(yi) 器設備,研究並不順利,林占熺還因此欠下5萬(wan) 多元的債(zhai) 務。經過三年的摸索,實驗室的培養(yang) 基裏終於(yu) 長出第一朵香菇。
一朵小小的香菇預示著一門新興(xing) 學科——菌草學的誕生。當時,一位美國農(nong) 場主希望買(mai) 斷菌草種植技術,高薪聘請他們(men) 夫婦倆(lia) ,但林占熺卻把菌草技術毫無保留地傳(chuan) 授給當地農(nong) 民。
1997年,福建和寧夏結成幫扶對子,菌草技術被列為(wei) 閩寧扶貧協作項目,林占熺和工作隊員攜帶6箱菌草草種直奔寧夏西海固。然而,由於(yu) 當地氣候條件惡劣,有些群眾(zhong) 甚至連食用菌都沒見過,菌草種植推廣並不容易,林占熺盡量簡化技術,讓當地老百姓一看就懂,一學就會(hui) ,一做就成。經過十年的不懈努力,截至2007年,寧夏已經有1.75萬(wan) 個(ge) 農(nong) 戶參與(yu) 菌草生產(chan) ,每戶年均增收5000多元。
在林占熺的辦公室,擺放著一個(ge) 特殊的地球儀(yi) ,密密麻麻的106顆綠色標記,代表著106個(ge) 推廣菌草種植的國家和地區。
在福建農(nong) 林大學菌草科學與(yu) 技術研究院外,一排排3米多高的綠草生機勃勃。三十多年來,林占熺和團隊累計選育菌草品種49個(ge) 。
在林占熺眼中,這些菌草的價(jia) 值已經不單單是幫助農(nong) 民脫貧致富,而是要成為(wei) 生態治理的重要角色,讓沙漠變成廣袤的綠洲。盡管即將步入耄耋之年,但是為(wei) 了實現這個(ge) 目標,林占熺依然奔波忙碌,每天工作十多個(ge) 小時。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