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

  地處青藏高原的青海被譽為(wei) “中華水塔”,獨特的地理位置使之成為(wei) 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小時候對身邊環境的認識和對綠色的渴望,化成一顆綠色的種子在張錦梅的心底悄悄埋下,20歲時張錦梅如願考入了青海省農(nong) 林學校,學成畢業(ye) 時那顆種子如同雨後雜草在她心裏瘋長,促使她義(yi) 無反顧地紮根林業(ye) 一線。

  在人生最美的花季,張錦梅與(yu) 荒漠為(wei) 伴、與(yu) 風沙為(wei) 伍,風餐露宿,她的足跡幾乎踏遍了青海的山川河流,平均每年在野外作業(ye) 超過200天,每天徒步10公裏。腳底長出水泡她就用針挑破,老繭硌腳她就用刀片刮下一層,經過十幾年的繁育和比對,張錦梅終於(yu) 選出“樹幹高、樹徑粗、樹冠闊、花粉好”的青海楊良種,青藏高原上一道道防風固沙的“綠色屏障”就此慢慢建立起來。

  2013年,張錦梅被調入西寧市林業(ye) 科學研究所工作。在這裏,她帶領團隊繼續在林業(ye) 育種領域探索新路徑。

  2015年,在峭壁上找尋羽葉丁香時,張錦梅不慎滑倒,情急之下她緊緊抓住身邊的蕁麻草才穩住了身體(ti) ,她的手上瞬間布滿白色水泡疼痛難忍,而類似這樣的事在過去幾十年裏已經發生了很多次。在她的努力下,全國唯一的丁香國家林木種質資源庫在西寧建成,丁香品種從(cong) 原來的十幾種達到了目前的103種,栽植量達到了各種花灌木栽植量的70%以上。

  一株株丁香見證了張錦梅三十多年來的潛心鑽研與(yu) 默默付出,一縷縷花香回應著張錦梅兒(er) 時種下的那個(ge) 綠色夢想,她用汗水澆灌的高原厚土早已長成綠色的生態防線。

  延伸閱讀

  張錦梅:讓綠色成為(wei) 高原最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