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

  2022年7月末,又到了水稻抽穗的關(guan) 鍵時期。82歲的趙亞(ya) 夫不顧天氣炎熱,依然保持每周前往戴莊村現場指導兩(liang) 到三次的習(xi) 慣。

  趙亞(ya) 夫,曾擔任過江蘇省鎮江市人大常委會(hui) 副主任,鎮江市農(nong) 科所所長、黨(dang) 委書(shu) 記。在宜興(xing) 農(nong) 林學院讀書(shu) 時,他就立誌要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為(wei) 農(nong) 民服務一輩子。

  戴莊村,地處茅山老區,曾是句容最偏遠最貧窮的地方。2001年,趙亞(ya) 夫退休後,選擇這裏作為(wei) 有機農(nong) 業(ye) 帶領丘陵山區脫貧致富的“實驗田”。

  做給農(nong) 民看,帶著農(nong) 民幹,幫助農(nong) 民銷,實現農(nong) 民富。十多年來,在趙亞(ya) 夫的幫助指導下,戴莊村通過發展水稻、果蔬等有機農(nong) 業(ye) ,成立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實行品牌化銷售等措施,實現了華麗(li) 轉身,成為(wei) 遠近聞名的江蘇省特色田園鄉(xiang) 村、全國農(nong) 業(ye) 合作社示範村、全國文明村。

  2018年,“亞(ya) 夫團隊工作室”揭牌成立,趙亞(ya) 夫擔任總顧問,主要任務是加快句容鄉(xiang) 土人才隊伍培養(yang) ,複製推廣“戴莊模式”,為(wei) 全國丘陵山區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探索提供江蘇方案。

  工作室成立以來,先後培育出農(nong) 村科技人才1200多名。他們(men) 就像匯聚起的“科技服務火把”,在繪就“產(chan) 業(ye) 興(xing) 、百姓富、鄉(xiang) 村美”的新畫卷中,薪火相傳(chuan) 。

  “要致富,找亞(ya) 夫,找到亞(ya) 夫準能富”。60多年來,趙亞(ya) 夫先後推廣農(nong) 業(ye) 新品種、新技術250多萬(wan) 畝(mu) ,給16萬(wan) 農(nong) 民帶來200多億(yi) 元直接收益,為(wei) 句容、鎮江乃至全國脫貧攻堅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做出了積極貢獻。

  延伸閱讀

  趙亞(ya) 夫:走好科技興(xing) 農(nong) 富農(nong) 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