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糧食和物資儲(chu) 備改革發展正處於(yu) 關(guan) 鍵時期,管好天下糧倉(cang) 、建好大國儲(chu) 備的新格局正在形成,全係統正在加快深化改革、轉型發展。但是,黑龍江省原糧食局前後三任“一把手”以權謀私、靠糧吃糧,自然難以擔負起監管糧食安全的重大政治責任,使得黑龍江糧食購銷領域亂(luan) 象頻發,甚至一些國有糧食企業(ye) 實際被私人老板完全把控,致使國有資產(chan) 不斷被掏空,直接危害糧食安全。
“掛牌”董事長辦公室形同虛設疏於(yu) 監管 私人老板趁亂(luan) 挪用公款為(wei) 所欲為(wei)
趙誌明曾是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富裕縣龍安橋糧庫總經理,經查,他貪汙糧庫公款2400萬(wan) 餘(yu) 元,挪用公款1400萬(wan) 餘(yu) 元,2023年3月被判處有期徒刑14年。龍安橋糧庫是在2015年由5家國有糧庫改革重組的,富裕縣政府持股51%、民營企業(ye) 鼎倉(cang) 公司持股49%。趙誌明原本是鼎倉(cang) 公司的老板,在這次改製中當上了龍安橋糧庫總經理。
發展混合所有製經濟,實行國有控股、公私合營的初衷,是壯大經營實力,形成國資民資合作共贏的良性循環,更好地發展糧食產(chan) 業(ye) 、保障糧食安全。然而趙誌明擔任總經理後,卻全無國有控股企業(ye) 負責人應有的責任意識,想的不是共贏,而是獨占。
當時,富裕縣由縣糧食局長兼任龍安橋糧庫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履行行政管理、國資監管等職責。然而,連續幾任董事長卻都嚴(yan) 重失職失責、放棄監管。第一任董事長魏洪光甚至一上任就作出了一個(ge) 惡劣的示範。2015年,按照合作協議,由鼎倉(cang) 公司出資為(wei) 龍安橋糧庫建設6個(ge) 保溫倉(cang) ,快建好時,魏洪光得知國家將對國有糧庫搭建露天臨(lin) 時儲(chu) 糧罩棚給予補助,立即起了套取國家補貼的念頭,授意趙誌明將保溫倉(cang) 外表偽(wei) 裝成罩棚,等套完補貼再改回來。
6個(ge) 保溫倉(cang) 偽(wei) 造成罩棚,憑空套取了1500萬(wan) 元補貼款,給國家造成重大經濟損失。魏洪光身為(wei) 縣糧食局長,卻造假挖國家牆腳,趙誌明看在眼裏,自然有樣學樣、變本加厲。他中飽私囊的主要做法,就是先用龍安橋糧庫資金訂購糧食,一旦糧價(jia) 漲了,就換成個(ge) 人公司接手銷售,利益獨占。
除了用這種方法貪汙國有企業(ye) 應得利潤,趙誌明還從(cong) 糧庫不斷挪用公款,為(wei) 自家經營的磚廠、酒廠、路橋等企業(ye) “輸血”。
趙誌明之所以能如此為(wei) 所欲為(wei) ,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幾任董事長都毫不作為(wei) ,監督監管形同虛設。龍安橋糧庫裏的董事長辦公室,實際長期無人辦公。
調查發現,龍安橋糧庫從(cong) 成立以來從(cong) 未開過黨(dang) 支部會(hui) 議,黨(dang) 的領導完全虛化;也從(cong) 未召開過董事會(hui) ,所有重大決(jue) 策趙誌明一人說了算。國有企業(ye) 完全變成了趙誌明個(ge) 人的自留地,導致做貿易糧掙錢成了主責主業(ye) ,國家糧食收儲(chu) 這一最重要的職能職責反而被弱化忽視,給糧食安全造成嚴(yan) 重隱患。
黑龍江省通過這一案件舉(ju) 一反三,全省排查出77家存在類似問題的糧庫,相關(guan) 違紀違法人員均受到黨(dang) 紀國法嚴(yan) 肅查處。同時,針對該案暴露出的問題,推動相關(guan) 方麵理順體(ti) 製機製,堵塞監管漏洞,實現長效長治。
黑龍江省的專(zhuan) 項整治,是全國推進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係統治理、長效治理的一個(ge) 縮影。各級紀檢監察機關(guan) 查處案件的同時,會(hui) 同多家相關(guan) 部門,糾治一大批突出問題,推動完善一大批製度,多措並舉(ju) 保障糧食安全。目前在全國推進的智慧糧庫建設,對糧食入庫、存儲(chu) 、出庫等業(ye) 務全流程動態監管,各地平台與(yu) 國家平台聯通,以信息化建設提升監管能力,就是推動監督常態化的有力舉(ju) 措之一。紀檢監察機關(guan) 將持之以恒加強政治監督,堵塞監管漏洞,防範腐敗風險,保障黨(dang) 中央糧食安全決(jue) 策部署落實落地。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