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件信息
  • 係列節目《偉(wei) 大的曆史變革》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的改革全麵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各領域基礎性製度框架基本確立,許多領域實現曆史性變革、係統性重塑、整體(ti) 性重構,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新局麵。係列節目《偉(wei) 大的曆史變革》聚焦全麵深改“成績單”。

主要內容

  區域協調發展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支撐,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內(nei) 在要求,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nei) 容。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zhong) 多,各地區基礎條件差別之大在世界上少有,統籌區域協調發展任務十分艱巨。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區域協調發展工作,不斷豐(feng) 富完善區域協調發展的理念、戰略和政策體(ti) 係,一幅東(dong) 西互濟、南北協同、城鄉(xiang) 並進的美麗(li) 畫卷,正在中國大地徐徐鋪展。前不久,有著粵港澳大灣區“最長地鐵”之稱的一條交通動脈貫通運營,它串起沿線的五座城市,並采用地鐵公司“公交化運營”的創新模式,讓出行更便利,同城化效應也更明顯,助力粵港澳大灣區跑出“加速度”。

  5月26日貫通運營的廣東(dong) 城際“四線”,把大灣區的廣州、佛山、肇慶、東(dong) 莞和惠州五城連成一條線,成了一座“超級城市”。

  不僅(jin) 有“最長地鐵”,還有超級工程。6月30日,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建成開通,深中通道打通了珠江口東(dong) 西兩(liang) 岸要素流通的動脈,助力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親(qin) 自謀劃、親(qin) 自部署、親(qin) 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黨(dang) 的十八大召開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首次離京考察就來到了廣東(dong) 。他提出一個(ge) 偉(wei) 大的構想——希望廣東(dong) 聯手港澳打造更具綜合競爭(zheng) 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土開發與(yu) 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周毅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共同發展,既有利於(yu) 保持香港、澳門的長期繁榮,也有利於(yu) 帶動內(nei) 地的發展。”

  此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ti) 方案》《全麵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ye) 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等多份文件陸續出台,為(wei)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zhong) 多,各地區自然資源稟賦差別之大在世界上是少有的,統籌區域發展從(cong) 來都是一個(ge) 重大問題。

  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董煜:“我們(men) 要謀劃我們(men) 國家的發展,要走好現代化之路,實現生活在不同區域的人民的生活水平能夠更加接近,大家都能夠朝著共同富裕的路上去走,我們(men) 要謀劃好區域協調發展的路徑。”

協調發展新格局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度重視區域協調發展,親(qin) 自謀劃、親(qin) 自部署、親(qin) 自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ti) 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區域重大戰略,部署進一步完善支持西部大開發、東(dong) 北振興(xing) 、中部崛起、東(dong) 部率先發展的政策體(ti) 係,我國區域協調發展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對區域協調發展做出了更加長遠、更加係統的戰略部署和總體(ti) 安排。

  董煜:“既有麵上的部署,更有點上具體(ti) 的精細化要求;既有大的謀篇布局,也在具體(ti) 的落子方麵有重點的一些突破,更重要的是在每一個(ge) 基層層麵也都有相應的政策予以支撐和對應。”

  新時代區域如何協調發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新的要求,指出不能簡單要求各地區在經濟發展上達到同一水平,而是要根據各地區的條件,走合理分工、優(you) 化發展的路子。要形成幾個(ge) 能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源,特別是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地區,以及一些重要城市群。

  周毅仁:“總書(shu) 記根據全國整體(ti) 的發展新形勢,以及國內(nei) 外新形勢變化,站在更高角度又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新的戰略,對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有了更豐(feng) 富的內(nei) 涵、更深入的思考。”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新思路和新要求開啟了新時代我國區域協調發展新實踐,我國的區域協調發展向更廣、更難、更深的領域進發。在雄安新區啟動區,首個(ge) 市場化的智慧城市產(chan) 業(ye) 園5月份正式投入運營,一項項低空經濟的實驗項目正在這裏展開。

  中電信數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園區運營中心總經理孫曉新:“未來,將吸引空天信息、衛星互聯網、低空經濟、數字城市等領域上下遊企業(ye) ,助力雄安新區打造全球創新高地。”

協調發展新格局

  雄安新區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親(qin) 自決(jue) 策、親(qin) 自部署、親(qin) 自推動設立的。回首十年前的京津冀,北京的“大城市病”,各地發展的不均衡不協調,都是這個(ge) 區域發展亟待破解的難題。

  2014年2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主持召開座談會(hui) 並發表重要講話,深刻指出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ge) 重大國家戰略”,並提出著力加強頂層設計等7點要求。

  沿著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引的方向,十年來,“北京疏解、津冀承接,京津研發、河北轉化”的協作鏈條日漸清晰,京津冀三地經濟總量連跨5個(ge) 萬(wan) 億(yi) 元台階,2023年達10.4萬(wan) 億(yi) 元,是2013年的1.9倍。

  周毅仁:“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多年以來,在協同發展、共同發展方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既疏解了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又支持了天津、河北等地區的發展。”

  每個(ge) 區域都有獨特的功能定位,發揮著自身的比較優(you) 勢。涵蓋滬蘇浙皖三省一市的長三角區域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始終關(guan) 注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進展並傾(qing) 注了大量心血。2018年首屆進博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宣布,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ti) 化發展並上升為(wei) 國家戰略。緊扣一體(ti) 化和高質量這兩(liang) 個(ge) 關(guan) 鍵詞,從(cong) 體(ti) 製機製上打破地區分割和行政壁壘,正是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的關(guan) 鍵。

  協調發展,必須尊重客觀規律,立足區域特色優(you) 勢謀發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不斷為(wei) 各區域指明發展方向。對於(yu) 中部地區的發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在更高起點上紮實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對於(yu) 長江經濟帶,他強調,要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更好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對於(yu) 東(dong) 北地區,他強調,要維護好國家國防、糧食等“五大安全”,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xing) 的新路子,實現東(dong) 北全麵振興(xing) 。

  董煜:“總書(shu) 記實際上賦予了區域協調發展新的內(nei) 涵,使得我們(men) 對於(yu) 區域協調發展認識,從(cong) 過去單純的認識縮小經濟方麵的差距,到更加綜合的概念,按照板塊內(nei) 部不同空間單元之間自身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實施相應的政策,實際上是一種差異化的、精細化的治理思路。”

  以一域帶全域,以發展促平衡。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統攬全局,不斷豐(feng) 富完善區域協調發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推動形成優(you) 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

  區域要協調,城鄉(xiang) 要融合。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立足於(yu) 中國國情實際,提出一係列關(guan) 於(yu) 城鄉(xiang) 發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舉(ju) 措,不斷開辟我國城鄉(xiang) 發展工作新局麵。

  周毅仁:“像我們(men) 這樣一個(ge) 幅員遼闊、人口眾(zhong) 多的國家,城鄉(xiang) 差距也是我們(men) 要努力解決(jue) 的重大差距之一,我們(men) 要縮小城鄉(xiang) 差距,通過城鄉(xiang) 融合,最終達到全體(ti) 人民的共同富裕。”

協調發展新格局

  城鄉(xiang) 如何發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給出了破局的思路,“要堅持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紮實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推進以縣城為(wei) 重要載體(ti) 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推動城鄉(xiang) 之間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和生產(chan) 要素自由流動,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nong) 村延伸。”

  一係列政策持續發力,推進縣域產(chan) 業(ye) 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保護等一體(ti) 規劃,農(nong) 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農(nong) 村更加美麗(li) 宜居,農(nong) 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了73%,90%以上的自然村對生活垃圾進行了收運處置;鄉(xiang) 村公共基礎設施更加完備,農(nong) 村“水、電、路、氣、房、訊”等發生明顯變化,鄉(xiang) 村基礎設施從(cong) 基本的“通路通水通電”升級為(wei) “硬化路進村、光纖入戶、快遞到家”等;農(nong) 村公共服務體(ti) 係進一步完善,社會(hui) 保障水平逐步提升,農(nong) 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了80%的村莊。所有的一切得益於(yu) 我國持續推動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的決(jue) 心與(yu) 實踐。

  周毅仁:“我們(men) 可以看到各地區立足自身比較優(you) 勢,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經濟總量不斷攀升,發展均衡性逐步增強,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呈現出分工合理、優(you) 勢互補、相得益彰的新局麵。”

  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動力源作用日益增強,長江、黃河兩(liang) 條母親(qin) 河走上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的道路,東(dong) 西部發展差距持續縮小、重要功能區關(guan) 鍵作用更加凸顯……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區域城鄉(xiang) 發展協調性不斷增強、區域經濟布局更趨優(you) 化、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紮實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城鄉(xiang) 居民收入差距縮小。全方位、多層次、多形式的聯動格局逐步形成,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向更加均衡、更高層次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