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興(xing) 則文明興(xing) ,生態衰則文明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們(men) 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wei) 關(guan) 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開展了一係列開創性工作,決(jue) 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態文明建設從(cong) 理論到實踐都發生了曆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美麗(li) 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經過頑強努力,我國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萬(wan) 裏河山更加多姿多彩。”“三北”工程這十年取得的進展,就是在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引領下,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
甘肅古浪縣地處騰格裏沙漠南緣,沙化率曾達到31.62%。經過多年的治理,在北部沙區的十道溝,綠色占據了視野的大多數。7月初,工人們(men) 熱火朝天地趕工,讓全縣的231萬(wan) 畝(mu) 沙化土地完成了初步治理。
2019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古浪縣的八步沙林場考察調研時強調,要久久為(wei) 功,讓綠色的長城堅不可摧。這幾年,古浪縣壓沙造林的步伐不斷向沙漠深處挺進。11年來,不止古浪縣,整個(ge) “三北”工程都在加速推進,祖國北疆的綠色版圖不斷擴大。
“三北”的變化隻是寫(xie) 在綠水青山間的其中一份答卷,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wei) 關(guan) 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開展了一係列開創性工作,生態文明建設發生了曆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創造了舉(ju) 世矚目的生態奇跡和綠色發展奇跡。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谘詢研究院碳中和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王毅:“生態環境質量在不斷提升,生態服務價(jia) 值在增加。我們(men) 幾乎隻用了3%的能源增長來支撐6%的GDP增長,用更少的碳排放方式來支撐經濟發展。‘新三樣’在成為(wei) 新的經濟增長驅動力。”
巨大成就的取得源自思想的引領。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深刻把握生態文明建設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中的重要地位和戰略意義(yi) ,係統回答了為(wei) 什麽(me) 要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麽(me) 樣的生態文明以及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等一係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形成了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中共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副教授郝棟:“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經過了長期地方檢驗、實踐之後,上升到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他在河北正定的時候講,寧肯不要錢,也不讓汙染下鄉(xiang) 。他在福建工作期間,在長汀治理水土流失,在浙江期間提出了著名的‘八八戰略’,在新時代,總書(shu) 記講的人與(yu) 自然是生命共同體(ti) ,有了這樣完備的科學理論體(ti) 係和經過實踐檢驗的工作方法,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指導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十多年前,彼時的中國,行至新的曆史關(guan) 頭,生態發展麵臨(lin) 一係列嚴(yan) 峻課題。霧霾天氣頻繁侵擾、傳(chuan) 統的粗放型發展方式難以為(wei) 繼,資源環境的承載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生態文明建設迫在眉睫,生態體(ti) 製改革箭在弦上。黨(dang) 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生態文明建設”寫(xie) 入黨(dang) 章和憲法。《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全麵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jue) 定》中,全麵、清晰地闡述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的構成及其改革方向、重點任務。一係列的舉(ju) 措,意味著一場廣泛而深刻的係統性變革即將開啟。
改革從(cong) 來不易,需要一路攻堅克難。改革之初,要解決(jue) 生態環境欠賬的問題,厘清發展與(yu) 保護的關(guan) 係是關(guan) 鍵。今天的長江,一江碧水浩蕩東(dong) 流,水清岸綠、魚躍鳥飛。
2021年,長江十年禁漁啟動後,珍稀魚類頻頻現身。長江擁有獨特的生態係統,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寶庫,但曾幾何時,長期掠奪式的開發利用,讓長江的水環境、水資源、水生態問題一度十分突出。
王毅:“在‘十三五’規劃製定過程中,長江沿江的省市都希望能快速發展,能趕上潮流,能夠使GDP要再上一個(ge) 台階。”
對於(yu) 長江母親(qin) 河,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十分關(guan) 注,他的足跡遍及長江上中下遊,先後4次主持召開專(zhuan) 題座談會(hui) 。2016年1月,在重慶,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hui) 上的一席話,讓沿江省市的負責人陷入沉思。
2018年4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長江生態環境作出“診斷”:“長江病了,而且病得還不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重要講話振聾發聵,長江經濟帶不能再走大開發的老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堅持把修複長江生態環境擺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工作的重要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之路。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中心秘書(shu) 長黃承梁:“總書(shu) 記使我們(men) 國家各級黨(dang) 委和政府深刻意識到發展和保護不是二元對立關(guan) 係,是有機統一關(guan) 係。”
王毅:“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實際上是理念的轉變。在理念變化下編製‘十三五’規劃,製定長江的相關(guan) 規劃,製定長江保護法,可以看到現在這些年的變化。”
江河之興(xing) ,見證思想光芒。長江生機盎然、煥發新顏的同時,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治理同樣成效顯著。如今,“生態興(xing) 則文明興(xing)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已經形成全社會(hui) 共識。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yu) 環境政策研究所所長高世楫:“在核心理念的指導下,我們(men) 才會(hui) 圍繞生態文明建設去構建一係列的製度,去製定一係列的政策,推動一項一項的重大工程,去動員全社會(hui) 實現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所以理念和思想的引領作用非常關(guan) 鍵。”
理念為(wei) 變革指明方向,建章立製為(wei) 變革提供有力保障。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必須把製度建設作為(wei)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隻有實行最嚴(yan) 格的製度、最嚴(yan) 密的法治,才能為(wei) 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就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親(qin) 自倡導推動的生態文明體(ti) 製機製的一項重大改革舉(ju) 措。自2016年開展以來,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堅持問題導向、曝光典型案例、精準有效問責、形成整改閉環……成為(wei) 推動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的硬招實招。
高世楫:“我們(men) 是黨(dang) 領導一切,抓住各級政府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職責的落實,使生態文明建設有了綱舉(ju) 目張最重要的抓手。”
新時代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突出製度建設這條主線,既向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開刀,又對成熟的改革成果和改革經驗及時進行總結提升,先後製定修訂20多部生態環境相關(guan) 法律,實行“史上最嚴(yan) ”環保法,全麵推行河長製、湖長製、林長製,讓生態文明建設成為(wei) 政績考核必考題,領導幹部離任審計、責任追究製度進入生態領域……推動許多領域實現了曆史性變革、係統性重塑、整體(ti) 性重構。
郝棟:“在這樣堅強的製度保障之下,我們(men) 的生態文明建設一方麵有了戰略定力,另外一方麵,實現了實踐探索、製度保障和理論總結的‘三位一體(ti) ’有機結合。”
改革有破有立,堅持正確的方法論才能事半功倍。生態治理,如果不能著眼一盤棋,沒有係統性、整體(ti) 性、協同性的改革方法,就無法破解種種問題和挑戰。
黃承梁:“過去的生態環境保護帶著很大的部門利益色彩,往往按照‘九龍治水’的格局,當生態環境係統發生破壞甚至發生係統性災難的時候,往往出現相互踢皮球。”
素有“江河之源”“中華水塔”之稱的三江源,如今山清水秀、萬(wan) 物爭(zheng) 榮。而在設立國家公園之前,三江源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由於(yu) 條塊分割、管理分散、各自為(wei) 政,生態係統服務功能不斷下降,生物多樣性受到嚴(yan) 重威脅。
扭轉“九龍治水”的混亂(luan) 局麵,需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建立國家公園體(ti) 製,把歸於(yu) 不同部門的權責收歸到統一部門行使,扭轉了三江源的治理困境。以係統思維謀全局,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個(ge) 生命共同體(ti) ”的治理理念,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治理水平不斷提高。
郝棟:“係統謀劃、久久為(wei) 功,對我們(men) 未來更有效平衡人和自然之間的關(guan) 係,更有效走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道路提供了重要指引。”
麵對生態環境挑戰,人類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ti) ,2020年,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hui) 一般性辯論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向世界作出莊嚴(yan) 承諾: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zheng) 於(yu) 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zheng) 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由此進入以降碳為(wei) 重點戰略的新階段。
高世楫:“這是中國承擔應對氣候變化國際義(yi) 務的自我加碼,極大提振了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信心。通過以降碳為(wei) 重點戰略方向,通過減汙降碳協同增效,推進經濟社會(hui) 全麵綠色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chan) 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chan) 力。在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進一步深化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一體(ti) 推進製度集成、機製創新,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中國正在譜寫(xie) 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新篇章。
2013年,中國碳交易元年;2014年,我國第一個(ge) 生態文明專(zhuan) 項獎“中國生態文明獎”設立;2015年,“史上最嚴(yan)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正式實施;2016年,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全麵啟動;2017年,塞罕壩林場建設者獲得2017年聯合國環保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2018年,全麵打響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2019年,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成為(wei) 重大國家戰略;2020年,我國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和時間點;2021年,正式設立首批共5個(ge) 國家公園;2022年,北京冬奧會(hui) 成功舉(ju) 辦,“綠色冬奧”成為(wei) 亮麗(li) 名片;202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正式施行;2024年,積極推進美麗(li) 中國先行區建設。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