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件信息
  • 係列節目《偉(wei) 大的曆史變革》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的改革全麵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各領域基礎性製度框架基本確立,許多領域實現曆史性變革、係統性重塑、整體(ti) 性重構,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新局麵。係列節目《偉(wei) 大的曆史變革》聚焦全麵深改“成績單”。

主要內容

  強國必先強農(nong) ,農(nong) 強方能國強。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從(cong) 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全局出發,堅持把解決(jue) 好“三農(nong) ”問題作為(wei) 全黨(dang) 工作的重中之重,打贏脫貧攻堅戰,曆史性地解決(jue) 了絕對貧困問題,有力有效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推動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為(wei) 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全麵開創新局麵提供了重要支撐。在湖南常德市的港中坪村,這裏的早稻很快就將迎來收獲。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指出,糧食安全必須靠我們(men) 自己保證,中國人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

  在湖南省常德市謝家鋪鎮港中坪村,種糧大戶戴宏正在用今年新購置的無人機噴灑農(nong) 藥,這套無人機還配套一台高精度光譜遙感小型設備,隻需要在田間飛上一圈,就能將雜草和秧苗區分標記。

  常德素有“洞庭糧倉(cang) ”的美譽。今年3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這裏,察看春耕備耕進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我國有14億(yi) 多人口,糧食安全必須靠我們(men) 自己保證,中國人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眼下,今年我國的夏糧已經收完,豐(feng) 收已成定局,南方的早稻也豐(feng) 收在望。

糧食安全

  我國的糧食生產(chan) 已經連續二十年豐(feng) 收。近年來,我國局部地區頻頻遭受嚴(yan) 重自然災害,仍然連年增產(chan) 。這得益於(yu) 十多年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一次次諄諄告誡、殷殷囑托,引領和推動了糧食安全的理論創新、製度創新和實踐創新。

  回首十多年前,伴隨著改革開放,我國的“三農(nong) ”發展成效顯著,但同時也麵臨(lin) 諸多挑戰,有很多難啃的硬骨頭。比如在保障糧食安全方麵,就存在耕地的非農(nong) 化、非糧化的現象;在農(nong) 村還有9000多萬(wan) 人生活在貧困線下,城鄉(xiang) 二元結構依然突出。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委員張紅宇:“針對這些問題,總書(shu) 記到每一個(ge) 地方去調查研究,圍繞農(nong) 村改革領域的硬骨頭,帶領我們(men) 攻堅克難。”

  改革是發展的動力源。針對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的短板,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係統謀劃、全麵推進農(nong) 村改革,製定了一批頂層設計改革方案,推動“三農(nong) ”重要領域和關(guan) 鍵環節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nong) 村經濟研究部部長、研究員葉興(xing) 慶:“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度重視國家糧食安全,明確提出了‘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新糧食安全觀,明確提出了‘以我為(wei) 主、立足國內(nei) 、確保產(chan) 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新糧食安全戰略。”

  中央一號文件連續聚焦“三農(nong) ”領域,建立健全糧食安全省長責任製、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占補平衡、建立糧食生產(chan) 功能區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保護區,實施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保障戰略、加強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實行糧食安全黨(dang) 政同責。一係列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製度日益完善。

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

  不久前,江西省農(nong) 作物種質資源庫的工作人員清點了入庫的水稻種質數目為(wei) 23650份,其中包含762份珍貴的野生稻。

  種子和耕地是關(guan) 係糧食安全的要害。近年來,我國深入實施“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的戰略,劃定永久基本農(nong) 田並實施特殊保護,累計建成10億(yi)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為(wei) 了保護農(nong) 民種糧積極性,我國穩步提高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jia) 水平,實現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主產(chan) 省產(chan) 糧大縣全覆蓋。

  葉興(xing) 慶:“總書(shu) 記有句話,‘農(nong) 民種糧有收益,糧食安全才有保障’。所以這是這些年來完善或者推進糧食安全保障製度改革的一個(ge) 很重要的出發點,就是要健全農(nong) 民種糧收益的保障機製,這是糧食安全保障製度改革的一個(ge) 核心,一條主線。”

  倉(cang) 廩實,天下安。十多年來,我國糧食產(chan) 能穩定提升,產(chan) 量連續9年穩定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人均糧食占有量達到493公斤,遠高於(yu) 國際公認的400公斤糧食安全線,做到了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

  張紅宇:“通過全麵深化改革,用自己的能力,解決(jue) 了自己吃飯的問題,在全球塑造了一個(ge) 人口大國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jue) 吃飯問題的大國範例。”

  小崗村是中國農(nong) 村改革的發源地。2016年4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小崗村考察,主持召開農(nong) 村改革座談會(hu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深化農(nong) 村改革,必須繼續處理好農(nong) 民和土地關(guan) 係這條主線。農(nong) 村土地改革向更深處展開。

  2016年,小崗村成立了集體(ti) 經濟股份合作社,村集體(ti) 經濟股份合作社連續7年分別為(wei) 全體(ti) 村民分紅,實現了從(cong) “戶戶分田包地”到“人人持股分紅”的轉變。由小崗村到全國,我國農(nong) 村集體(ti) 產(chan) 權製度改革階段性任務基本完成。

  張紅宇:“基本構建出了遍及全國各地,集體(ti) 經濟組織達到98萬(wan) 家。通過農(nong) 村產(chan) 權製度改革構建了鄉(xiang) 村治理的主體(ti) ,有了發展鄉(xiang) 村生產(chan) 力的主體(ti) 。”

承包地“三權分置”製度體(ti) 係

  土地是農(nong) 村改革的關(guan) 鍵。近年來,我國農(nong) 村土地製度改革繼續推進。初步確立了承包地“三權分置”製度體(ti) 係,實行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分置並行,這是繼家庭聯產(chan) 承包責任製後農(nong) 村改革又一重大製度創新。

  張紅宇:“總書(shu) 記根據現實發展的要求,提出了農(nong) 村土地‘三權分置’理論架構,極大地催生了以家庭農(nong) 場、合作社、農(nong) 業(ye) 企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組織為(wei) 標誌的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體(ti) 係競相發展,最大化地提升了農(nong) 業(ye) 的市場競爭(zheng) 力。”

  一條由木頭和藤條編成的800米懸崖藤梯路,曾經是連接阿土列爾村與(yu) 外界的主要通道,這裏被稱為(wei) “懸崖村”。2020年5月,“懸崖村”的故事徹底成為(wei) 了曆史。

精準扶貧

  2020年,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引領推動下,全國人民不懈奮鬥,我國現行標準下9899萬(wan) 農(nong) 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ge) 貧困縣全部摘帽,這項彪炳史冊(ce) 的人間奇跡,離不開改革提供的強大製度支撐。

  葉興(xing) 慶:“我們(men) 之所以能夠打贏脫貧攻堅戰,跟精準扶貧的體(ti) 製機製創新有著緊密關(guan) 係。總書(shu) 記親(qin) 自謀劃的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考核、精準脫貧的一整套機製、製度安排,使我們(men) 能夠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

  為(wei) 落實主體(ti) 責任,我國建立了脫貧攻堅責任體(ti) 係,形成五級書(shu) 記抓扶貧、全黨(dang) 動員促攻堅的局麵,建立駐村幫扶工作機製;創新社會(hui) 動員模式,開展東(dong) 西協作、“萬(wan) 企幫萬(wan) 村”等活動,最終打贏了這場艱苦卓絕的脫貧攻堅戰。

  位於(yu) 河北保定的大激店村曆史悠久,保留著眾(zhong) 多古建築。2018年大激店村確立了依托旅遊產(chan) 業(ye) 帶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發展思路,開發文旅服務,古老的大激店村又煥發了生機。

  民族要複興(xing) ,鄉(xiang) 村必振興(xing) 。黨(dang) 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生態宜居、鄉(xiang) 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個(ge) 字勾勒出未來鄉(xiang) 村美麗(li) 圖景。

  近年來,每年中央一號文件都圍繞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對深化農(nong) 村改革作出部署。2021年,我國實施了鄉(xiang) 村建設行動,基本實現村村通電、通硬化路、通客車、通網絡。農(nong) 民身邊的一件件“小事”,正在匯聚成巨大的變化。

  葉興(xing) 慶:“鄉(xiang) 村振興(xing) 這些年來也有很多製度性成果,比如在鄉(xiang) 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通過機製創新,能夠把各方麵資源調動起來,使農(nong) 村的基礎設施、人居環境的整治往前推進。”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檢驗農(nong) 村工作實效的一個(ge) 重要尺度,就是看農(nong) 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沒有。我國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nong) 業(ye) ,圍繞農(nong) 村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把產(chan) 業(ye) 發展落到促進農(nong) 民增收上來。

農(nong) 民增收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農(nong) 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wei) 8896元,到2023年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1691元。

  張紅宇:“通過全麵深化改革,促進了農(nong) 業(ye) 轉型升級,確保了國家糧食安全主動權牢牢把握在自己手裏。解決(jue) 了全球最大群體(ti) 的絕對貧困問題,城鄉(xiang) 居民收入差距越來越小,通過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城鄉(xiang) 要素平等交換平等流動,為(wei) 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提供了前提,為(wei) 2050年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夯實了堅實基礎。”

  農(nong) 為(wei) 邦本,本固邦寧。我國正從(cong) 農(nong) 業(ye) 大國向農(nong) 業(ye) 強國加快轉變,廣袤鄉(xiang) 村展現欣欣向榮的新氣象,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農(nong) 民麵貌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

  2013年 “糧食安全新戰略”正式提出

  2014年 開展農(nong) 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

  2015年 開展農(nong) 村土地征收、集體(ti) 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製度改革試點

  2016年 完善農(nong) 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

  2017年 首次提出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

  2018年 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啟動實施

  2019年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保持土地承包關(guan) 係穩定並長久不變的意見》出台

  2020年 脫貧攻堅取得全麵勝利

  2021年 種業(ye) 振興(xing) 行動方案出台

  2022年 通過《“十四五”推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規劃》

  2023年 糧食總產(chan) 量再創曆史新高,達到13908億(yi) 斤

  2024年 糧食安全保障法開始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