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節目圍繞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講話中引用的三個(ge) 關(guan) 於(yu) “奮鬥”的典故展開,從(cong) 三個(ge) 層麵解讀:為(wei) 誰而奮鬥,奮鬥精神來源於(yu) 哪裏,怎樣去奮鬥?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離騷》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2016年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95周年大會(hui) 上,引用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這一句典出何處,又有怎樣的含義(yi) 呢?本期經典釋義(yi) 人南京師範大學酈波教授進行了解讀。

△本期經典釋義(yi) 人南京師範大學酈波教授

  酈波教授說,這句名言出自屈原的《離騷》。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引用的這句話可謂是解讀中國人奮鬥精神和堅韌品質的最好的一句千古名言。

  在中國的曆史上,從(cong) 囊螢映雪、立誌苦讀的知識分子,到聞雞起舞、立誌報國的英雄壯士,偉(wei) 大的奮鬥精神已經成為(wei) 我們(men) 這個(ge) 民族一種曆史的稟賦。

△本期思想解讀人北京交通大學韓振峰教授

  本期思想解讀人北京交通大學韓振峰教授講述了為(wei) 什麽(me) 要奮鬥。習(xi) 近平在2012年11月15日當選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的當天,他在會(hui) 見中外記者的時候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men) 的奮鬥目標。”

“為(wei) 有犧牲多壯誌,敢教日月換新天”

 ——毛澤東(dong) ·《七律·到韶山》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2018年春節團拜會(hui) 上的講話中,引用了“為(wei) 有犧牲多壯誌,敢教日月換新天”。

  酈波教授說,這句詩出自毛澤東(dong) 主席的《七律·到韶山》,首先是對韶山、對湖南、對神州大地上各族人民英勇奮鬥的謳歌,更是對艱難革命曆程中所有為(wei) 國捐軀的烈士的讚頌。因為(wei) 受到殘酷的鎮壓,會(hui) 有很多革命誌士犧牲,但是革命卻永遠不會(hui) 停止。最終,經曆不懈的奮鬥、流血和犧牲,才迎來中國革命的全麵勝利。

  韓振峰教授講述了奮鬥精神主要來源於(yu) 哪裏。他說,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靠艱苦奮鬥起家的,也是靠艱苦奮鬥不斷發展壯大的。要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偉(wei) 大目標,同樣要靠發揚艱苦奮鬥精神,需要全黨(dang) 和中國人民繼續艱苦奮鬥、共同奮鬥、接續奮鬥。

“鑿井者,起於(yu) 三寸之坎,以就萬(wan) 仞之深”

——劉晝·《劉子·崇學》

  2018年5月2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和北京大學師生座談的時候,曾引用了“鑿井者,起於(yu) 三寸之坎,以就萬(wan) 仞之深”。

  酈波教授釋義(yi) 說,這段話出自於(yu) 南北朝北齊劉晝《劉子 崇學》。它的意思是,鑿井這件事,開始於(yu) 三寸的小坑,最後卻能形成萬(wan) 仞的深井。比喻有價(jia) 值的人生,需要經過堅持不懈的點滴積累。隻要能夠堅持不懈,隻要能夠持之以恒,就一定可以成就事業(ye) 、成就人生。

  韓振峰教授講述了怎樣去奮鬥。他說,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經指出,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全黨(dang) 必須準備付出更為(wei) 艱巨、更為(wei) 艱苦的努力。作為(wei) 新時代的奮鬥者,我們(men) 要想通過奮鬥實現偉(wei) 大夢想,必須發揚攻堅克難、持之以恒、苦幹實幹的精神。

  延伸閱讀

  《平“語”近人——習(xi) 近平喜歡的典故》(第二季)解說詞(第十一集):敢教日月換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