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節目圍繞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講話中引用的三個(ge) 關(guan) 於(yu) “創新”的典故展開,從(cong) 三個(ge) 層麵解讀: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詩經·大雅·文王》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2014年6月9日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hui) 、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hui) 上,引用了一句古文“周雖舊邦,其命維新”。這一句典出何處,又有怎樣的含義(yi) 呢?本期經典釋義(yi) 人——北京師範大學康震教授進行了解讀。

  △本期經典釋義(yi) 人——北京師範大學康震教授

  康震教授說,這句古文的意思是,周雖然隻不過是過去時候的一個(ge) 小國,過去的一個(ge) 舊邦,但是它的使命卻是要不斷地革新,不斷地走向創新的。

  本期節目的思想解讀人郭建寧教授,講述了創新精神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稟賦。創新決(jue) 勝未來,改革關(guan) 乎國運。十八大以來,我們(men) 對創新重要性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全麵深化改革持續發力。

  “力,形之所以奮也”

  ——《墨經》

  2018年5月28日,習(xi) 總書(shu) 記出席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hui) 、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hui) 上的一段講話中,引用了這句古文。

  康震教授說,“力,形之所以奮也”,這句話出自戰國時期著名的墨家著作《墨經》。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力是使得物體(ti) 的運動發生轉移和變化的手段。這對“力”的概念,做出了一個(ge) 非常樸素的界定。

  《墨經》是一部非常偉(wei) 大的著作,內(nei) 容非常豐(feng) 富,用我們(men) 現在的目光來看,裏邊包含有大量的哲學、物理學、數學等知識,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學價(jia) 值。

  △本期思想解讀人——北京大學郭建寧教授

  郭建寧教授說,“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就是要把創新放到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讓創新在全社會(hui) 蔚然成風。

  “亦餘(yu) 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楚辭 離騷》

  2018年5月28日,習(xi) 總書(shu) 記出席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hui) 、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hui) 上的講話中,引用了這句典故。

  康震教授說,“亦餘(yu) 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這句話出自屈原的《楚辭 離騷》。它的意思就是說,說到底這都是我自己心甘情願,我願意去追求的理想。為(wei) 了這樣的追求,哪怕獻上我的生命,我都在所不惜。這裏所說的“九死”是一種誇張的說法。所以我們(men) 從(cong) 這裏邊就能看得出來,屈原是一個(ge) 為(wei) 了理想連生命都不吝惜的,這樣一個(ge) 意誌非常堅定的人。因此我們(men) 說,如果要創新就必須要有“雖九死其猶未悔”的這樣一種決(jue) 心,隻有這樣一種決(jue) 心,才能克服艱難險阻、才能不懼怕失敗、才能最終走向成功的頂點。

  △主持人康輝采訪北鬥衛星導航係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

  在兩(liang) 位教授講解之後,北鬥衛星導航係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作為(wei) 嘉賓,來到演播現場,講述關(guan) 於(yu) “北鬥”如何自主創新、攻堅克難的故事。

  楊長風說:“北鬥係統是我們(men) 國家時空安全的一個(ge) 命脈,隻有這個(ge) 東(dong) 西掌握在自己的手上以後,才能不會(hui) 受控於(yu) 人”。

  郭建寧教授說,“問渠那得清如許,為(wei) 有源頭活水來。”創新就是一個(ge) 國家和民族生生不息、發展進步的源頭活水。

  主持人康輝感慨道:“新時代‘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新時代,我們(men) 都是追夢人,我們(men) 都是奮鬥者,我們(men) 每一個(ge) 人都應該把創新,作為(wei) 我們(men) 的目標、方向。讓我們(men) 共同用創新智慧來領航中國、行穩致遠。”

  延伸閱讀

  《平“語”近人——習(xi) 近平喜歡的典故》(第二季)解說詞(第七集)自強不息日日新

  《典故後麵有故事》第七集:精準扶貧讓這個(ge) 窮困山寨脫貧又“脫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