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cong) 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zheng) 年代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貫穿始終的就是這樣一條紅線:不忘初心,為(wei) 人民服務,以人民為(wei) 中心。

  本集節目從(cong) 三個(ge) 層麵解讀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初心”的論述:

“大賢秉高鑒,公燭無私光”

——唐·孟郊·《上達奚舍人》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2018年3月1日紀念周恩來同誌誕辰120周年座談會(hui) 上曾引用“大賢秉高鑒,公燭無私光。”這兩(liang) 句詩出自哪裏?它對於(yu) 今天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又有哪些新的啟示呢?本期經典釋義(yi) 人——中央民族大學蒙曼教授進行了解讀。

△本期經典釋義(yi) 人——中央民族大學蒙曼教授

△本期經典釋義(yi) 人——中央民族大學蒙曼教授

  蒙曼教授說,這裏頭呢,涉及到兩(liang) 個(ge) 典故:一個(ge) 叫“高鑒”,一個(ge) 叫“公燭”。

  先說“高鑒”。“鑒”就是鏡子嘛。相傳(chuan) ,秦始皇曾經有過一麵鏡子。這個(ge) 鏡子,不僅(jin) 僅(jin) 能夠照出人的形象,還能照出人的五髒六腑,還能夠照出人的善惡忠奸。所以,此後明鏡也罷,高鑒也罷,就用來形容人明察秋毫,洞察隱微。那“公燭”又是怎麽(me) 回事呢?所謂“公燭”,就是公家的蠟燭。這個(ge) 也有一個(ge) 典故,說中國古代有一個(ge) 姓李的官員,收到一封來信,當他看到信中提及家事的內(nei) 容時,他趕緊把公家的蠟燭熄滅,點上自己的蠟燭來看這封信。這當然是大公無私的典範。

  本期節目的思想解讀人謝春濤,在這裏講述了什麽(me) 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初心?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wei) 中國人民謀幸福,為(wei) 中華民族謀複興(xing) 。這個(ge) 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

  2019年3月22日,習(xi) 近平主席在羅馬會(hui) 見意大利眾(zhong) 議長菲科。臨(lin) 近結束時,菲科突然問,您當選中國國家主席的時候是一種什麽(me) 樣的心情?習(xi) 近平主席回答,這麽(me) 大一個(ge) 國家,責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艱巨。“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我願意做到一個(ge) “無我”的狀態,為(wei) 中國的發展奉獻自己。

△主持人康輝采訪南湖革命紀念館講解員袁晶

△主持人康輝采訪南湖革命紀念館講解員袁晶

  聽完兩(liang) 位教授的講解,主持人康輝采訪了南湖革命紀念館的講解員袁晶。

  袁晶說:“在我的理解,不忘初心,這個(ge) 初心還是赤子之心。作為(wei) 多年紅船旁的一名宣講員,我覺得不僅(jin) 僅(jin) 是為(wei) 了講述紅船故事,更要用心用情去感悟、去詮釋那段開天辟地的曆史事件,那種曆久彌新的精神,讓來自全國各地的觀眾(zhong) 能夠感受到,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為(wei) 中國人民謀幸福,為(wei) 中華民族謀複興(xing) ,來激發他們(men) 為(wei) 實現中國夢的信心和力量。”

△主持人康輝采訪南湖革命紀念館講解員袁晶

△主持人康輝采訪南湖革命紀念館講解員袁晶

“得眾(zhong) 則得國,失眾(zhong) 則失國”

——《禮記·大學》

  2016年的7月1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95周年大會(hui) 上的講話中,引用了這句古文。

  蒙曼教授釋義(yi) 說,眾(zhong) 就是人民。所以這句話說的就是得到人民就會(hui) 得到國家,失去人民也就會(hui) 失去國家。

  本期節目的思想解讀人謝春濤說,要牢記“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與(yu) 時俱進不要當口號喊,要真正落實到思想和行動上,不能做“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桃花源中人!

△本期思想解讀人——中共中央黨(dang) 校謝春濤教授

△本期思想解讀人——中共中央黨(dang) 校謝春濤教授

“反聽之謂聰,內(nei) 視之謂明,自勝之謂強。”

——《史記·商君列傳(chuan) 》

  2016年的1月12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hui) 第六次全體(ti) 會(hui) 議上的講話中,引用了這句古文。

  蒙曼教授說,這三句話看起來是並列句式,但實際上,我覺得它表明了一個(ge) 遞進的意思。什麽(me) 遞進呢?是自省的三次遞進。

  本期節目的思想解讀人謝春濤說,以人民為(wei) 中心,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理論和實踐中得到了全麵和充分的體(ti) 現。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所言,“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為(wei) 中國人民謀幸福,為(wei) 中華民族謀複興(xing) ,使人民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這樣的理念、立場和價(jia) 值觀,得人心、合民意,為(wei) 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所廣泛認同。

1

  主持人康輝感慨道,“不忘初心”,這是來自曆史深處的啟示;“牢記使命”,這是麵向未來的莊嚴(yan) 承諾。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有“不畏浮雲(yun) 遮望眼”的視野、有“亂(luan) 雲(yun) 飛渡仍從(cong) 容”的定力、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執著,也有“大海依舊在那兒(er) ”的信心,每一個(ge)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都應該永懷著這份初心,像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那樣努力做到“我將無我,不負人民”。

  延伸閱讀

  《平“語”近人——習(xi) 近平喜歡的典故》(第二季)解說詞(第一集) 我將無我 不負人民

  《典故後麵有故事》第一集:80多年口口相傳(chuan) “半條被子”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