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主題
“奮鬥”,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一直以來強調的核心命題,也是全黨(dang) 全國人民繼續披荊斬棘、砥礪奮進的精神動力。將“奮鬥”作為(wei) 節目主題,能夠起到凝聚情感、凝聚共識,煥發偉(wei) 大民族精神的傳(chuan) 播效果。
第一部分:為(wei) 什麽(me) 而奮鬥
主持人康輝:
學習(xi) 思想,領悟經典,感受平語近人。歡迎您收看《平“語”近人——習(xi) 近平喜歡的典故》,我是主持人康輝。首先,歡迎今天來到節目現場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解放軍(jun) 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的所有朋友們(men) ,大家好!
“為(wei) 有犧牲多壯誌,敢教日月換新天。”今天這期節目的主題是“奮鬥”。近百年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帶領中國人民通過不懈的奮鬥,把一個(ge) 積貧積弱的舊中國建設成為(wei) 空前繁榮富強的社會(hui) 主義(yi) 新中國,取得了舉(ju) 世矚目的輝煌成就。可以說,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曆史就是一部奮鬥的曆史。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談到“奮鬥”。在這些談“奮鬥”的講話論述當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引用了不少曆史掌故和名言警句,今天我們(men) 就一起來解讀習(xi) 近平喜歡的典故,來進一步學習(xi) 領會(hui) 奮鬥幸福觀的深刻含義(yi) 。
現在,我們(men) 有請本期節目的思想解讀人,北京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韓振峰教授為(wei) 大家講解。
思想解讀人韓振峰:
觀眾(zhong) 朋友們(men) ,大家好!今天,我和大家一塊兒(er) 聊聊關(guan) 於(yu) “奮鬥”這個(ge) 話題。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許多場合向全黨(dang) 和全國人民發出過關(guan) 於(yu) “奮鬥”的動員令。他說,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奮鬥本身就是一種幸福。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是我們(men) 人生難得的際遇。
“奮鬥”一詞,可以說是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所有講話當中運用最多的詞匯之一。比如,在十九大報告當中,他就29次提到過“奮鬥”。在2019年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hui) 上的講話當中,他26次提到過“奮鬥”。在二○二○年新年賀詞的講話當中,總書(shu) 記不僅(jin) 多次提到“奮鬥”這個(ge) 詞,而且提出了“禮讚新中國、奮鬥新時代”這樣一個(ge) 豪邁誓言。在這裏我想問問大家: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奮鬥的金句,大家還知道哪些?
觀眾(zhong) 一:
奮鬥是青春最亮麗(li) 的底色;奮鬥本身就是一種幸福;使命在肩,奮鬥有我。
觀眾(zhong) 二:
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擁抱新時代,奮進新時代;為(wei) 實現中國夢而奮鬥。
觀眾(zhong) 三:
擼起袖子加油幹;萬(wan) 眾(zhong) 一心加油幹,越是艱險越向前。
思想解讀人韓振峰:
大家說得都非常好。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奮鬥”的論述確實非常多,他從(cong) 不同角度、不同方麵多次論述過“奮鬥”。那麽(me) ,今天我們(men) 就“奮鬥”這個(ge) 話題,分三個(ge) 方麵和大家一塊兒(er) 交流交流。第一,為(wei) 誰而奮鬥;第二,奮鬥精神來源於(yu) 哪裏;第三,怎樣去奮鬥。接下來,我們(men) 講講為(wei) 誰而奮鬥。我們(men) 共同看一段短片。
總書(shu) 記原音短片一: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全黨(dang) 同誌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永遠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永遠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
主持人康輝:
剛剛我們(men) 聽到的,這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2016年7月1號,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95周年大會(hui) 上講的。在講話中,他激勵全黨(dang) 同誌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講話中,總書(shu) 記引用了一句大家非常熟悉的屈原《離騷》當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現在,我們(men) 有請本期節目的經典釋義(yi) 人,南京師範大學酈波教授為(wei) 我們(men) 講一講,這一千古名句是如何在新時代繼續激勵所有奮鬥者的。
經典釋義(yi) 人酈波: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總書(shu) 記引用的這句話可謂是解讀我們(men) 中國人奮鬥精神和堅韌品質的最好的一句千古名言。我們(men) 都知道,這句名言來自於(yu) 屈原的《離騷》。《離騷》是中國曆史上千古不朽的名篇之一,也是中國曆史上最長的抒情詩。它集中體(ti) 現了作為(wei) 偉(wei) 大愛國主義(yi) 詩人屈原,他作為(wei) 一個(ge) 政治家的美政思想。
屈原重視法治,他主張“循繩墨而不頗”。他重視人才,主張“舉(ju) 賢而授能”。他重視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所以他說:“皇天無私阿兮,覽民德焉錯輔。”他更重視、更強調對真理的追求以及人生的不懈奮鬥,所以他才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尤其是這句上下求索的名言,自古及今,激勵著無數的仁人誌士。比如說,我們(men) 都很熟悉的一個(ge) 成語——聞雞起舞。聞雞起舞的典故出自於(yu) 《晉書(shu) 》,它說的是我們(men) 都很熟悉的祖逖的故事。祖逖是一個(ge) 胸懷坦蕩、素有大誌之人。24歲的時候,祖逖和他幼年的好友劉琨一起任司州主簿。他和劉琨的關(guan) 係那是非常的好,兩(liang) 個(ge) 人常常並床而臥、同被而眠。不僅(jin) 如此,他們(men) 還擁有共同的理想和操守,那就是建功立業(ye) ,成為(wei) 國家的棟梁之材。
有一天晚上,祖逖睡到半夜,突然聽到外麵有雞叫聲,他就把劉琨給踹醒,說:“你聽到雞叫聲嗎?”劉琨這時候懵懵懂懂,說:“半夜雞叫不太吉利吧?”祖逖卻說:“此非惡聲也。”我不這麽(me) 認為(wei) ,我認為(wei) 這是老天爺在提醒我們(men) 、在激勵我們(men) 要立誌奮發。於(yu) 是,他和劉琨約定,此後每天半夜聽到雞叫聲就起來舞劍。
從(cong) 此,劍光飛舞,劍聲鏗鏘,冬去春來,寒來暑往,從(cong) 不間斷。因為(wei) 這種堅持,因為(wei) 這種不懈的努力,後來,他們(men) 都成就為(wei) 文武全才的人才,既能提筆安天下,又能上馬定乾坤。祖逖後來立誌北伐,擊楫中流,此後被朝廷追封為(wei) “車騎將軍(jun) ”。而劉琨也終任大將軍(jun) 、都督並州、冀州、幽州三州軍(jun) 事,在亂(luan) 世之中一展報國之誌。
在中國的曆史上,從(cong) 囊螢映雪、立誌苦讀的知識分子,到聞雞起舞、立誌報國的英雄壯士,從(cong) 懸梁刺股到臥薪嚐膽,從(cong) 鍥而不舍到水滴石穿,偉(wei) 大的奮鬥精神已經成為(wei) 我們(men) 這個(ge) 民族一種曆史的稟賦。正是這種精神的自覺與(yu) 不悔,讓求索具有了永恒的魅力,讓奮鬥具有了永恒的動力。
思想解讀人韓振峰:
感謝酈波教授給我們(men) 帶來的精彩講解。
一般來說,奮鬥就是一個(ge) 人為(wei) 了達到一定目標而不斷迎接挑戰、克服困難,不斷前進的過程。我們(men) 改造自然界需要奮鬥,改造社會(hui) 需要奮鬥,改變人的命運同樣需要奮鬥。那麽(me) ,作為(wei) 新時代的奮鬥者,我們(men) 究竟應該為(wei) 誰而奮鬥呢?
第一,為(wei) 人民幸福而奮鬥。
習(xi) 近平同誌在2012年11月15號當選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的當天,他在會(hui) 見中外記者的時候就講道:“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men) 的奮鬥目標。”
習(xi) 近平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的人生曆程是對奮鬥精神的最好的詮釋。1969年1月,年僅(jin) 15歲的習(xi) 近平來到陝西梁家河插隊,開始了他7年的知青歲月。在這裏,他和當地農(nong) 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先後渡過了跳蚤關(guan) 、飲食關(guan) 、勞動關(guan) 、思想關(guan) ,為(wei) 改變梁家河的落後麵貌做了許多實事、好事。習(xi) 近平在回顧這段難忘歲月時說過:“15歲來到黃土地時,我迷惘、彷徨;22歲離開黃土地時,我已經有著堅定的人生目標,充滿自信。”這個(ge) 堅定的人生目標是什麽(me) 呢?就是為(wei) 老百姓做事,就是為(wei) 人民謀幸福。
2015年春節前夕,習(xi) 近平再次回到陝西梁家河,看望那裏的父老鄉(xiang) 親(qin) 。
字幕:2015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陝西梁家河考察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同期聲:“人丁興(xing) 旺啊!今天,能夠回來看一看,我心情是很激動的。人生,我的第一步邁出來,就是到咱們(men) 梁家河,在這裏選擇了我的道路。我從(cong) 那個(ge) 時候我就說,今後如果有條件、有機會(hui) ,我要從(cong) 政,做一些為(wei) 老百姓辦好事的工作。”
思想解讀人韓振峰:
一直以來,習(xi) 近平都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自己的奮鬥理想與(yu) 人民緊緊聯係在一起。
第二,為(wei) 人生幸福而奮鬥。
2020年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用這樣一句話激勵廣大青年:“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鬥而升華。”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是億(yi) 萬(wan) 中國人民共同的事業(ye) ,要靠每一個(ge) 中國人為(wei) 之而奮鬥。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不止一次為(wei) 那些戰鬥在平凡工作崗位上的普通奮鬥者、建設者們(men) 點讚。他們(men) 包括:把青春和生命奉獻給脫貧事業(ye) 的“最美奮鬥者”黃文秀,用自己身體(ti) 保護戰友的“排雷英雄”杜富國,無數次為(wei) 祖國爭(zheng) 得榮譽的中國女排,還包括那些快遞小哥、環衛工人和普通出租車司機等等。他們(men) 以普通人的平凡書(shu) 寫(xie) 了不平凡的人生,以努力奮鬥成就了人生幸福。
第三,為(wei) 民族複興(xing) 而奮鬥。
這是奮鬥的最高境界,也是全體(ti) 中國人民的共同理想。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wei) 大的夢想,也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崇高曆史使命。現在,我們(men) 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目標。
習(xi) 近平在參觀“複興(xing) 之路”大型展覽的時候曾經這樣說過,每個(ge) 人的前途命運都與(yu) 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hui) 好。隻要我們(men) 精誠團結、共同奮鬥,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目標就一定能實現。
接下來,我們(men) 講講第二個(ge) 問題:奮鬥精神來源於(yu) 哪裏?我們(men) 共同看一段短片。
第二部分:奮鬥精神來自哪裏
總書(shu) 記原音短片二:
奮鬥是曲折的。“為(wei) 有犧牲多壯誌,敢教日月換新天。”要奮鬥就會(hui) 有犧牲,我們(men) 要始終發揚大無畏精神和無私奉獻精神。奮鬥者是精神最為(wei) 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
經典釋義(yi) 人酈波:
這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2018年春節團拜會(hui) 上的講話。他引用的“為(wei) 有犧牲多壯誌,敢教日月換新天”,出自於(yu) 毛主席詩詞中的名篇《七律·到韶山》。這首詩應該作於(yu) 1959年6月。
韶山又名韶山衝(chong) ,在湖南湘潭西北45公裏,那是毛主席的故鄉(xiang) 。據《毛澤東(dong) 年譜》記載,自毛主席1911年離開韶山,到他1976年9月9日離開人世,其間總共回過韶山8次。
1959年6月25到27日,算起來應該是他第7次回到故鄉(xiang) ,離上一次1927年1月他回到故鄉(xiang) ,算一算整整32年,所以他才說“故園三十二年前”。
1925年1月,毛澤東(dong) 從(cong) 上海回到故鄉(xiang) ,建立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韶山支部,並組建了農(nong) 民學會(hui) 。1927年1月,在考察湖南農(nong) 民運動期間,他又回到了故鄉(xiang) 。但那一次離開之後,不久就發生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1964年1月27日,應《毛主席詩詞》英譯者的要求,毛主席口頭解答了這首詩的首聯和頷聯。他說,“咒逝川”“三十二年前”,指大革命失敗,反動派鎮壓了革命,所以才有接下來的頸聯:“為(wei) 有犧牲多壯誌,敢教日月換新天。”
這一聯是全詩的重點,意義(yi) 非常深刻。它首先是對韶山、對湖南、對神州大地上各族人民英勇奮鬥的謳歌,更是對艱難革命曆程中所有為(wei) 國捐軀的烈士的讚頌。因為(wei) 受到殘酷的鎮壓,所以當然會(hui) 有很多革命誌士犧牲。但是,革命卻永遠不會(hui) 因此停止,而且一定會(hui) 遵循壓迫愈甚、反抗愈烈的規律發展。最終,經曆不懈的奮鬥、流血和犧牲,才迎來中國革命的全麵勝利。
這裏的“敢”這個(ge) 字,正體(ti) 現了一種大無畏精神和無私奉獻的精神;而“換”這個(ge) 字,則體(ti) 現了人民改天換地、推動曆史發展的偉(wei) 大壯舉(ju) 。而“敢”與(yu) “換”的主體(ti) ,也就是無私無畏、奮鬥不息的人民,也就是夕煙下的遍地英雄。他們(men) 才是精神最為(wei) 富足之人,才是最懂得幸福、最值得幸福的人。
思想解讀人韓振峰:
酈波老師講解得非常精彩。
的確,“為(wei) 有犧牲多壯誌,敢教日月換新天”,這句氣勢磅礴的詩句,一方麵,體(ti) 現了毛澤東(dong) 那種敢於(yu) 鬥爭(zheng) 、敢於(yu) 勝利的崇高思想境界,另一方麵,也體(ti) 現了中國人民所具有的不怕犧牲、改天換地的偉(wei) 大奮鬥精神。我曾經多次去過韶山,每次到那裏都有不同的感受。
一大早,毛澤東(dong) 故居前已經排滿了全國各地前來參觀的人們(men) 。故居位於(yu) 湖南韶山的土地衝(chong) 上屋場,坐南朝北,是土木結構的建築,東(dong) 邊是毛澤東(dong) 家,西邊是鄰居,中間堂屋兩(liang) 家共用。
與(yu) 故居熙熙攘攘的遊客相比,相隔數百米的故園一號樓顯得格外安靜。很少有人知道,這裏是1959年毛澤東(dong) 回韶山時居住的地方。
毛澤東(dong) 逝世後,家鄉(xiang) 人民相繼在故居周圍建起了紀念館、銅像廣場等等。紀念館內(nei) ,陳列著1000多件毛澤東(dong) 的遺物。這套理發工具伴隨了毛澤東(dong) 的一生,他抓緊點滴時間工作,連理發的時間都不放過。這本始於(yu) 1952年的賬本,連修理熱水瓶的費用居然都記錄在冊(ce) 。
紀念館內(nei) 有一位講解員叫彭豔,24年前她開始在這裏擔任講解員。
彭豔同期聲(韶山毛澤東(dong) 同誌紀念館講解員):“很多觀眾(zhong) 到韶山以後,都會(hui) 有一種疑問:那麽(me) 就是在韶山衝(chong) 這樣一個(ge) 偏僻的小山衝(chong) 裏邊,為(wei) 什麽(me) 會(hui) 誕生一代偉(wei) 人毛澤東(dong) 呢?毛澤東(dong) 他又究竟是怎樣從(cong) 韶山衝(chong) 走出去,成長為(wei) 馬克思主義(yi) 者的呢?”
主持人康輝:
觀眾(zhong) 朋友們(men) ,今天我們(men) 在節目現場,特別邀請到了湖南韶山毛澤東(dong) 同誌紀念館的講解員彭豔同誌,掌聲歡迎她。
彭豔:
各位觀眾(zhong) ,大家好!
主持人康輝:
那一年,毛澤東(dong) 同誌回韶山,也在故園一號樓請父老鄉(xiang) 親(qin) 們(men) 吃了一頓飯,也留下了一張菜單。這張菜單的故事彭豔曾經對很多的參觀者講過很多次,那今天在這裏也給我們(men) 的觀眾(zhong) 朋友再講一次好嗎?
彭豔:
好的。各位觀眾(zhong) ,現在我向您展示的這份菜單是1959年毛主席回韶山時,在故園一號樓宴請父老鄉(xiang) 親(qin) 的菜單。在菜單上有雜燴、木耳炒雞、回鍋肉、炒雞雜、燒鮮魚。
主持人康輝:
這都是韶山當地的菜?
彭豔:
對。這是我們(men) 當地韶山所稱的“八大碗”。
主持人康輝:
那一次請父老鄉(xiang) 親(qin) 們(men) 吃飯,都請的是誰呢?
彭豔:
毛主席這一次一共請了8桌。有老共產(chan) 黨(dang) 員、農(nong) 民自衛隊隊員,還有烈士家屬,七八十個(ge) 人參加。
在吃飯的時候,“六嫂”沈素華又是哭又是笑,她的丈夫毛新梅,是中共韶山特別支部的第一批黨(dang) 員,卻不幸被敵人殘忍殺害,頭顱被生生割下,掛在了木杆上。還有“五阿婆”賀菊英,見到毛主席的時候嘴巴哆嗦得說不出一句話,淚水就嘩嘩地往下流,她的丈夫毛福軒是中共韶山特別支部的第一任書(shu) 記,在36歲的時候,由於(yu) 叛徒出賣,慘死於(yu) 南京的雨花台。
韶山是一片紅色的土地,在這片隻有247平方公裏的熱土上,先後有1700名烈士為(wei) 革命英勇犧牲,其中就有毛主席的6位親(qin) 人。
2011年3月,習(xi) 近平同誌來到了韶山。他在韶山調研時曾深情地說,我們(men) 對毛主席等老一輩無產(chan) 階級革命家最好的紀念,就是要傳(chuan) 承好、發揚好他們(men) 開創的偉(wei) 大事業(ye) ,我們(men) 要把這些革命傳(chuan) 統教育資源作為(wei) 開展愛國主義(yi) 教育的生動教材,把毛主席家鄉(xiang) 建設得更加美好。
習(xi) 總書(shu) 記的這番話,對於(yu) 我們(men) 每一個(ge) 韶山人來說,既是鞭策,更是動力,激勵著我們(men) 不遺餘(yu) 力地傳(chuan) 承紅色基因,講好紅色故事。
主持人康輝:
近百年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無論弱小還是強大,無論順境還是逆境,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團結帶領著中國人民奮鬥出了一個(ge) 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中國。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奮鬥精神來源於(yu) 哪裏?在這個(ge) 新時代,我們(men) 還需要不斷地去探尋。接下來,繼續請思想解讀人韓振峰教授為(wei) 大家講解。
思想解讀人韓振峰:
主持人講得非常好。今天,我們(men)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要把革命前輩那種“為(wei) 有犧牲多壯誌,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奮鬥精神一代一代傳(chuan) 承下來。接下來,我們(men) 講講這種奮鬥精神究竟來源於(yu) 哪裏。它大體(ti) 來源於(yu) 以下三個(ge) 方麵:
第一,奮鬥精神來源於(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精神基因。
回溯我們(men) 中華民族數千年曆史長河,我們(men) 就會(hui) 發現,中國人民是具有偉(wei) 大奮鬥精神的人民,奮鬥精神是根植於(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的精神基因。我們(men) 中華傳(chuan) 統文化強調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革故鼎新、與(yu) 時俱進等等,都是奮鬥精神的重要體(ti) 現。中國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沒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奮鬥,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
第二,奮鬥精神來源於(yu)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初心和使命。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wei) 中國人民謀幸福,為(wei) 中華民族謀複興(xing) 。這個(ge) 初心和使命,始終是激勵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初心是激勵人們(men) 不懈奮鬥的推動力,使命是激勵人們(men) 不懈奮鬥的牽動力、引導力。一個(ge) 推動力,一個(ge) 牽引力,這兩(liang) 大精神力量共同推進我們(men) 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而不懈奮鬥。
第三,奮鬥精神還來源於(yu)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奮鬥曆程的經驗啟示。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靠艱苦奮鬥起家的,也是靠艱苦奮鬥不斷發展壯大的。要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目標,同樣要靠發揚艱苦奮鬥精神,需要全黨(dang) 和中國人民繼續艱苦奮鬥、共同奮鬥、接續奮鬥,這就是我們(men) 黨(dang) 的奮鬥曆程給我們(men) 的最典型的啟示。
接下來,我們(men) 講講怎樣去奮鬥。我們(men) 共同看一段短片。
第三部分:怎樣去奮鬥
總書(shu) 記原音短片三:
“鑿井者,起於(yu) 三寸之坎,以就萬(wan) 仞之深。”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既要有高尚品德,又要有真才實學。廣大青年要培養(yang) 奮鬥精神,做到理想堅定,信念執著,不怕困難,勇於(yu) 開拓,頑強拚搏,永不氣餒。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而奮鬥,是我們(men) 人生難得的際遇。每個(ge) 青年都應該珍惜這個(ge) 偉(wei) 大時代,做新時代的奮鬥者。
經典釋義(yi) 人酈波:
這段話見於(yu) 2018年5月2日總書(shu) 記和北大師生座談會(hui) 上的講話。“鑿井者,起於(yu) 三寸之坎,以就萬(wan) 仞之深。”這句名言來自於(yu) 南北朝北齊劉晝的《劉子·崇學》,它的前麵其實還有一句,和這一句形成非常完美的對仗效果。
原話是:“為(wei) 山者,基於(yu) 一簣之土,以成千丈之峭;鑿井者,起於(yu) 三寸之坎,以就萬(wan) 仞之深。”它的意思是:堆山這件事,始於(yu) 一筐土,而最後卻能成千丈的高山;而鑿井這件事,也不過開始於(yu) 三寸的小坑,最後卻能形成萬(wan) 仞的深井。它其實是比喻有價(jia) 值的人生要經過堅持不懈的點滴的積累,隻要能夠堅持不懈,隻要能夠持之以恒,這樣就一定可以成就事業(ye) 、成就人生。
每次說到“鑿井者,起於(yu) 三寸之坎,以就萬(wan) 仞之深”,我都會(hui) 想到我們(men) 中華民族的曆史上無數仁人誌士,他們(men) 從(cong) 年輕時,從(cong) 基層、從(cong) 社會(hui) 最底層開始奮鬥的身影。
比如說東(dong) 漢的班超。他早年家境貧寒,隻能靠替官府抄寫(xie) 文書(shu) 來維持生計。可是,他素有大誌。他感歎地說:“大丈夫無他誌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這裏的傅介子是西漢著名的外交家,曾經斬殺悖逆的樓蘭(lan) 王。張騫更不用說了,他出使西域,打通絲(si) 綢之路。班超以此二人為(wei) 精神楷模、為(wei) 榜樣,毅然投筆從(cong) 戎,踏上了征服西域的漫漫征途。
東(dong) 漢永平年間,班超隨大將軍(jun) 竇固北征匈奴脫穎而出,旋即被任命出使西域。班超以區區36人縱橫西域,在無比艱難的環境中當機立斷、努力果決(jue) ,既牽製了匈奴,又維持了西域的穩定,更保證了絲(si) 綢之路的暢通,使得東(dong) 西方文化交流和商業(ye) 往來,以及華夏各民族之間的團結與(yu) 交融達到了曆史上一個(ge) 無比繁榮的局麵。班超以一個(ge) 人的智慧、一個(ge) 人的汗水、一個(ge) 人的奮鬥,書(shu) 寫(xie) 了絲(si) 綢之路上不朽的奇跡,這也正如“鑿井者,起於(yu) 三寸之坎,以就萬(wan) 仞之深”。
堅韌不拔是中華民族亙(gen) 古以來的民族品格,而務實奮鬥則是華夏文明在薪火傳(chuan) 續中寶貴的精神財富。作為(wei) 民族的一分子,我們(men) 每一個(ge) 人隻有在奮鬥中不斷地磨礪自我,砥礪前行,才能成就有價(jia) 值的人生,才能最終實現我們(men) 民族的偉(wei) 大複興(xing) 。
思想解讀人韓振峰:
感謝酈波教授的精彩講解。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經指出,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全黨(dang) 必須準備付出更為(wei) 艱巨、更為(wei) 艱苦的努力。作為(wei) 新時代的奮鬥者,我們(men) 要想通過奮鬥實現偉(wei) 大夢想,必須發揚以下三種精神:
第一,奮鬥要有攻堅克難的精神。
因為(wei) 奮鬥路上總會(hui) 遇到各種風險和困難,如果沒有攻堅克難的精神,就不可能幹成任何事情。七十多年前,毛澤東(dong) 同誌在黨(dang) 的七大閉幕式上發表了《愚公移山》這篇重要講話。他在這篇重要講話中,要求全黨(dang) “下定決(jue) 心,不怕犧牲,排除萬(wan) 難,去爭(zheng) 取勝利”。七十多年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也多次強調,要弘揚愚公移山精神。他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hui) 議上的講話中,曾經提出這樣的要求:“立下愚公移山誌,咬定目標、苦幹實幹,堅決(jue) 打贏脫貧攻堅戰。”
第二,奮鬥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因為(wei) 任何奮鬥都是一個(ge) 長期持續的過程,所以,要實現奮鬥目標就必須發揚持之以恒的精神。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hui) 開幕式上的講話中就明確指出:“我們(men) 既要有隻爭(zheng) 朝夕的精神,更要有持之以恒的堅守。”隻有隻爭(zheng) 朝夕,才能不斷取得階段性成果;隻有持之以恒,才能真正實現最終目標。
第三,奮鬥還要有苦幹實幹的精神。
空談誤國,實幹興(xing) 邦。幸福是通過奮鬥得來的,社會(hui) 主義(yi) 是幹出來的,新時代也是幹出來的。為(wei) 了實現奮鬥目標,我們(men) 必須苦幹實幹加巧幹,擼起袖子加油幹!
說到這裏,我們(men) 大家來共同認識一位新時代的“最美奮鬥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學王澤山教授。
在南京理工大學兵器博物館中,珍藏了一大批世界各國不同曆史時期的各類武器裝備,其中以火炮最為(wei) 著名。
火炮曾被稱為(wei) “戰爭(zheng) 之神”,威力與(yu) 射程與(yu) 火炸藥的性能和使用方式緊密相關(guan) 。今年85歲的王澤山院士是我國著名火炸藥專(zhuan) 家,為(wei) 我國武器裝備發展追趕世界先進水平作出了傑出貢獻。他曾三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和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並摘得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王澤山院士的奮鬥精神集中體(ti) 現在他說過的三句話上:
第一句是“祖國的需要是我一生的追求”。
1954年,帶著“強國先強軍(jun) ”的信念,19歲的王澤山踏入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軍(jun) 事工程學院。當時許多人都選擇了熱門的導彈等專(zhuan) 業(ye) ,但他卻默默堅守著最冷僻的火炸藥專(zhuan) 業(ye) 。他認為(wei) ,專(zhuan) 業(ye) 無所謂冷熱,隻要國家需要,任何專(zhuan) 業(ye) 都可以“光焰四射”。
第二句是“一輩子隻想做好一件事情”。
如今,王澤山已在火炸藥這一艱苦、危險領域的第一線耕耘了六十餘(yu) 載,他將關(guan) 鍵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中。王澤山說,國家把這件任務交給我,我就要把這件事情做好,如果國家給我的任務沒有做好,我就會(hui) 覺得恥辱。
第三句是“在祖國大地上奉獻光和熱”。
王澤山院士是一位把論文寫(xie) 在試驗場、用成果推動武器裝備現代化的踐行者。很多爆炸試驗都充滿危險和挑戰,必須在人煙稀少、條件艱苦的野外進行。不管是寒風刺骨的冬天,還是烈日炎炎的夏天,他都堅守一線親(qin) 自參與(yu) 。
85歲,是王澤山的年齡;200多天,是他每年出差在外的時間;十幾萬(wan) 公裏,是他每年為(wei) 火炸藥事業(ye) 奔波的路程。如今,王澤山和他的團隊又瞄準了下一個(ge) 目標,讓我感覺到這位“80後”院士的興(xing) 奮點永遠在前方,奮鬥精神永遠在路上。
王澤山同期聲(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過去我提出,就是問為(wei) 什麽(me) 、怎麽(me) 做。大家都學十萬(wan) 個(ge) 為(wei) 什麽(me) ,學完了之後明白了,你明白還不行,我就要問他,你還有什麽(me) 問題,你這個(ge) 問題會(hui) 用什麽(me) 辦法能夠解決(jue) ,我怎麽(me) 能做得比你更好,這也是奮鬥精神的一部分。所以,成功,我感覺在這裏起到核心作用的是奮鬥精神。”
思想解讀人韓振峰:
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大家可以看到,王澤山院士雖然已經80多歲高齡了,但他仍然奮戰在我國科技第一線,他這種攻堅克難、持之以恒、苦幹實幹的奮鬥精神永遠值得我們(men) 學習(xi) 。
奮鬥既要有長遠目標,也要有具體(ti) 的階段性目標。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決(jue) 戰決(jue) 勝年,也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收官之年。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指出,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貧困地區,特別是在深度貧困地區。無論這塊硬骨頭有多硬都必須啃下,無論這場攻堅戰有多難打都必須打贏,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一個(ge) 民族都不能少。
當然,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這隻是萬(wan) 裏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今後的路更長,任務更艱巨。2035年,我們(men) 還要基本實現現代化。2050年,我們(men) 要把我國建設成為(wei)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li) 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隻要全黨(dang) 全國人民同心同德、共同奮鬥、不懈奮鬥,我們(men) 的目標就一定能達到,我們(men) 的夢想就一定能實現。
主持人康輝:
非常感謝本期節目的思想解讀人韓振峰教授、經典釋義(yi) 人酈波教授給我們(men) 帶來的精彩講解。
世上無難事,隻要肯登攀。我們(men) 要實現“兩(liang) 個(ge) 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這不是一個(ge) 人或少數人能夠完成的,而需要千千萬(wan) 萬(wan) 的人,需要我們(men) 每一個(ge) 人共同奮鬥、接續奮鬥。
親(qin) 愛的朋友們(men) ,在這期節目的最後,讓我們(men) 一起重溫、一起誦讀那些奮鬥的經典詩篇,我們(men) 再來感受體(ti) 會(hu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發出的“禮讚新中國、奮鬥新時代”的號召。
【經典誦讀環節】
《七律·到韶山》
毛澤東(dong)
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
紅旗卷起農(nong) 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
為(wei) 有犧牲多壯誌,敢教日月換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