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報告解讀:《奮鬥 新的偉(wei) 業(ye) 》係列節目
在黨(dang) 的二十大開幕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代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hui) 向大會(hui) 作了題為(wei) 《高舉(ju)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偉(wei) 大旗幟 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鬥》的報告。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新征程上舉(ju) 什麽(me) 旗、走什麽(me) 路、以什麽(me) 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麽(me) 樣的目標繼續前進,舉(ju) 國關(guan) 注、舉(ju) 世矚目。《奮鬥 新的偉(wei) 業(ye) 》係列節目深入解讀、闡釋二十大報告。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從(cong) 現在起,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第一動力是什麽(me) ?是創新。如何謀劃科技創新?二十大報告作出了係統的統籌部署。《奮鬥 新的偉(wei) 業(ye) 》第十期節目,共同聚焦“實施科教興(xing) 國戰略 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
在二十大報告中,“創新”出現多達幾十次,是最熱的高頻詞之一。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貫徹新發展理念是新時代我國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必須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報告還提出,到2035年要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建成科技強國的總體(ti) 目標。
科學技術部黨(dang) 組書(shu) 記、部長王誌剛:“總書(shu) 記對科技創新是一以貫之地重視,黨(dang) 的十八大提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十九大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創新引領全麵創新。二十大這次提出來要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科技強國。這是總書(shu) 記對科技創新工作一以貫之、高度重視。”
中國科學院院長、黨(dang) 組書(shu) 記侯建國:“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正在加速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科技創新成為(wei) 百年變局中的關(guan) 鍵變量,隻有搶占科技製高點,才能贏得戰略主動。”
為(wei) 了突出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二十大報告還首次將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戰略進行統籌部署。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
教育部黨(dang) 組書(shu) 記、部長懷進鵬:“把教育、科技、人才統籌謀劃和一體(ti) 部署,這在黨(dang) 的工作報告中還是首次,這充分體(ti) 現出總書(shu) 記對曆史發展規律,對當今時代特征,對未來發展關(guan) 鍵的深刻洞察和把握,充分體(ti) 現出黨(dang) 的創新理論和對建設中國式現代化規律性認識的深化。從(cong) 曆史上我們(men) 看到世界科學中心的更迭、國家經濟持續繁榮以及人民生活持續向好等,都與(yu) 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能力密切相關(guan) 。”
在報告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chan) 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xing) 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you) 勢。
侯建國:“統籌推進這三個(ge) 戰略,充分體(ti) 現了黨(dang) 中央對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內(nei) 在規律和發展邏輯的深刻把握,充分反映了創新驅動本質上是人才驅動的內(nei) 在要求,將有效打通從(cong) 人才強、科技強到產(chan) 業(ye) 強、國家強的通道。”
懷進鵬:“創造力和創新力是世界強國的基本素質,而創造力和創新力依賴於(yu) 什麽(me) ?就是人才。而人才來自哪裏?就是教育。所以這種相互依賴關(guan) 係你會(hui) 感覺到從(cong) 科技支撐、人才支撐,核心是教育支撐。”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dang) 之大計。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基礎工程。報告指出,我們(men) 要堅持教育優(you) 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堅持為(wei) 黨(dang) 育人、為(wei) 國育才,全麵提高人才自主培養(yang) 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懷進鵬:“十八大以來的曆史成就與(yu) 實踐證明,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實現高質量發展,科技是關(guan) 鍵,人才是基礎,而教育是根本。另一方麵,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是順應廣大人民群眾(zhong) 對更好教育期盼的重要途徑。”
過去的十年,我們(men) 深入貫徹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致力於(yu)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教育普及水平實現曆史性跨越,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ti) 係。目前,我國教育普及程度總體(ti) 上穩居全球中上收入國家行列,其中,義(yi) 務教育和學前教育的普及程度達到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進入國際社會(hui) 公認的“普及化”階段,每年全國高等學校和職業(ye) 院校輸送數以千萬(wan) 計畢業(ye) 生,繼續教育為(wei) 各行各業(ye) 培訓上億(yi) 人次,為(wei) 如期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提供了重要支撐,鋪平了加快建設教育強國之路。
懷進鵬:“過去十年的成就和發展已經為(wei) 我們(men) 實現教育強國打下了重要的基礎,但是這裏的任務非常艱巨,體(ti) 現在人才培養(yang) 是否能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量,人才培養(yang) 的能力在世界可比的環境下,是否能達到我們(men) 的目標。這就需要我們(men) 在教育的改革、在教育的能力方麵,要下更大功夫。”
教育強,則科技強。圍繞科技創新,二十大報告提出“四個(ge) 加快”: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實施一批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侯建國:“在‘四個(ge) 加快’要求的背後,一方麵,深刻反映了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對科技創新的重大急迫需求。同時,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要求,必須形成自主、完備、高效、開放的具有全球競爭(zheng) 力的開放創新生態,這樣才有可能把握這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戰略性機遇,開辟新賽道、培育新優(you) 勢。”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支撐。如何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報告也作出了具體(ti) 部署,強調以國家戰略需求為(wei) 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guan) ,堅決(jue) 打贏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侯建國:“關(guan) 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mai) 不來、討不來的,隻有把關(guan) 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裏,不斷提升我國發展獨立性、自主性、安全性,才能從(cong) 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它安全。”
王誌剛:“堅決(jue) 打贏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堅戰。這既表明了我們(men) 在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方麵,我們(men) 隻能贏,不能輸,也不會(hui) 輸。我們(men) 有這樣的信心,有這樣的決(jue) 心,同時我們(men) 也有這樣的能力,能打贏。這些年實踐也證明了,我們(men) 已經打贏了很多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過去的十年,我國加快科技創新,科技自立自強邁出堅實步伐。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不斷加強,一些關(guan) 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壯大,載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測、超級計算機、衛星導航、量子信息、核電技術、大飛機製造、生物醫藥等取得重大成果。全社會(hui) 研發經費支出從(cong) 1萬(wan) 億(yi) 元增加到2.8萬(wan) 億(yi) 元,穩居世界第二位,研發人員總量居世界首位。研發投入強度從(cong) 1.91%增長到2.44%,高於(yu) 歐盟2.2%的平均水平。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從(cong) 第34位上升至2022年的第11位。我國邁進創新型國家行列,正在加快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
王誌剛:“這些成績有力支撐了我們(men) 國家‘四個(ge) 麵向’:麵向世界科技前沿,麵向經濟社會(hui) 主戰場,麵向國家重大需求和麵向人民生命健康。隻有以科技的突破才能實現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和保障國家安全。”
圍繞科技自立自強、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報告還提出完善科技創新體(ti) 係,健全新型舉(ju) 國體(ti) 製,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優(you) 化配置創新資源,提升國家創新體(ti) 係整體(ti) 效能,形成具有全球競爭(zheng) 力的開放創新生態。
王誌剛:“新型舉(ju) 國體(ti) 製是圍繞國家重大戰略目標,以政府和市場相結合的方式,聚集國家的戰略科技力量和各方麵科技創新資源來聯合攻關(guan) 。”
二十大開幕當天,在距離地麵400公裏的中國空間站上,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也實時收看了大會(hui) 直播。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是發揮新型舉(ju) 國體(ti) 製和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優(you) 勢、體(ti) 現科技自立自強的典型領域。十年來,我國從(cong) 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邁進,載人航天不斷刷新紀錄,中國空間站從(cong) 規劃一步步變為(wei) 現實。
侯建國:“新型舉(ju) 國體(ti) 製的顯著優(you) 勢是能夠發揮社會(hui) 主義(yi) 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製度優(you) 勢,能更加高效地配置創新資源、更加有力地強化協同攻關(guan) ,迅速形成競爭(zheng) 優(you) 勢、贏得戰略主動。”
實現科技自立自強,離不開人才支撐。建設科技強國,必須靠教育強國和人才強國支撐。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完善人才戰略布局,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著力形成人才國際競爭(zheng) 的比較優(you) 勢,把各方麵優(you) 秀人才集聚到黨(dang) 和人民事業(ye) 中來。
王誌剛:“我們(men) 國家科技人才規模不小,但是人才結構方麵、人才水平方麵還有不足。特別在拔尖人才方麵、在科技領軍(jun) 人才方麵、在卓越工程師方麵都存在著不足,這些也是我們(men) 在人才工作方麵需要著力解決(jue) 的問題。”
懷進鵬:“全麵提高人才自主培養(yang) 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這是教育、科技、人才強國建設協調推進的共同任務。我們(men) 要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把人才培養(yang) 作為(wei) 教育的第一任務,把服務國家戰略、推進人民生活更好的目標發展來作出我們(men) 的努力。”
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離不開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有力支撐,優(you) 先還是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二十大報告提出了係統統籌教育、科技、人才三方麵工作的目標和任務,關(guan) 鍵在於(yu) 落實。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任重道遠。建成這三方麵強國,我們(men) 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就有了深厚的基礎,就有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就有了堅實的保障。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