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報告解讀:《奮鬥 新的偉(wei) 業(ye) 》係列節目
在黨(dang) 的二十大開幕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代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hui) 向大會(hui) 作了題為(wei) 《高舉(ju)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偉(wei) 大旗幟 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鬥》的報告。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新征程上舉(ju) 什麽(me) 旗、走什麽(me) 路、以什麽(me) 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麽(me) 樣的目標繼續前進,舉(ju) 國關(guan) 注、舉(ju) 世矚目。《奮鬥 新的偉(wei) 業(ye) 》係列節目深入解讀、闡釋二十大報告。
文化是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的靈魂。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xing) 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又針對文化自信自強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奮鬥 新的偉(wei) 業(ye) 》第七期節目,聚焦“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新輝煌”。
一個(ge) 民族的複興(xing) 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文化自信正是凝聚和引領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勝利前行的強大精神力量。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站在國家發展、民族複興(xing) 的高度,對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新輝煌進行了部署。
中共中央宣傳(chuan) 部副部長、文化和旅遊部黨(dang) 組書(shu) 記、部長胡和平:“既有總體(ti) 性要求,也有方法論指導,還有係統性安排,主要體(ti) 現在以下幾個(ge) 方麵:一是明確了使命任務,二是闡明了基本原則,三是提出了實現路徑,四是作出了具體(ti) 部署。這些新要求新部署充分彰顯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度的文化自覺、堅定的文化自信、強烈的文化擔當、深沉的文化情懷,為(wei) 我們(men) 做好新時代文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
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guan) 國運興(xing) 衰、事關(guan) 文化安全、事關(guan) 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從(cong) 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繁榮興(xing) 盛”,到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新輝煌”,我國文化建設的內(nei) 涵不斷豐(feng) 富,要求不斷深化。
人民日報社社長庹震:“文化自信是一個(ge) 民族、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政黨(dang) 對自身文化理想、文化價(jia) 值的高度信心,對自身文化生命力、文化創造力的高度信心。我們(men) 的文化自信是對包括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在內(nei) 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的自信。堅定文化自信是為(wei) 了實現文化自強,也就是要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
胡和平:“文化自信與(yu) 文化自強是辯證統一、相得益彰的,它們(men) 都是從(cong) 曆史傳(chuan) 承中來、從(cong) 革命奮鬥中來、從(cong) 改革創新中來、從(cong) 時代奮進中來,又體(ti) 現於(yu) 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增進人民精神力量的生動實踐中。”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入闡釋了文化自信的深刻內(nei) 涵,文化自信與(yu) 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一起,被列入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四個(ge) 自信”。那麽(me) ,這背後又有怎樣的考量呢?
中共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教育長李文堂:“在十八大之前,黨(dang) 內(nei) 的一些同誌也有理想信念不堅定、政治立場模糊、精神懈怠、不擔當這樣一些現象。當時還存在西方文化霸權在中國的滲透,尤其西方文化中心主義(yi) 和自由主義(yi) 一些思潮,還有極端文化保守主義(yi) 的思潮,這些思潮都影響了我們(men) 的文化認同,影響了我們(men) 改革開放的價(jia) 值共識。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提出文化自信實際上給前麵三個(ge) 自信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柱。”
新征程上,如何更好地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新輝煌?報告從(cong) 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hui) 主義(yi) 意識形態、廣泛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等5個(ge) 方麵進行了部署。
意識形態決(jue) 定文化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們(men) 黨(dang) 就意識形態領域許多方向性、戰略性問題作出部署,確立和堅持馬克思主義(yi) 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製度,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深入人心,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得到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全社會(hui) 凝聚力和向心力極大提升。
庹震:“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了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hui) 主義(yi) 意識形態重要要求。貫徹落實這一重要要求,我們(men) 必須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牢牢掌握黨(dang) 對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全麵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製,鞏固壯大奮進新時代的主流思想輿論,健全用黨(dang) 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dang) 、教育人民、指導實踐工作體(ti) 係。”
李文堂:“二十大報告裏麵強調,建構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hui) 科學,這個(ge) 我覺得是非常重要的,因為(wei) 我們(men) 的意識形態必須要有學術支撐。如果我們(men) 形成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的話語體(ti) 係、學術體(ti) 係、學科體(ti) 係,那麽(me) 我們(men) 就可以擺脫一些西方中心主義(yi) 的或者完全西化的哲學社會(hui) 科學,能夠使我們(men) 這些學術支撐回到自己中華文明的土壤上,來建構中國話語、中國敘事體(ti) 係。”
2021年夏天,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曆史展覽館開館。一年多來,前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人們(men) 在這裏感悟黨(dang) 的初心使命,也從(cong) 先烈們(men) 留下的一件件文物中,讀懂他們(men) 的精神和情懷。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yi) 為(wei) 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wei) 核心的時代精神。立足於(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已經潛移默化成為(wei) 人們(men) 的行為(wei) 準則。在脫貧攻堅和抗擊疫情的過程中,無數人舍生忘死、衝(chong) 鋒在前,正是對這種精神的賡續傳(chuan) 承。
新征程上怎麽(me) 做?報告強調,要弘揚以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為(wei) 源頭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精神譜係,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製度化,不斷堅定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共同理想。
李文堂:“我們(men) 整個(ge) 精神譜係建立在什麽(me) 基礎上?一是我們(men) 這些經典,中華文化的一個(ge) 傳(chuan) 統,價(jia) 值觀是通過經典的閱讀;二是曆史,曆史教育,馬克思主義(yi) 經典。這些東(dong) 西實際上在理想信念的常態化、製度化教育當中是要進行廣泛閱讀和了解的。通過這種學習(xi) 才能形成價(jia) 值觀比較明晰的價(jia) 值體(ti) 係、價(jia) 值觀念。”
近年來,一大批文藝作品火爆出圈,廣受歡迎,讓人們(men) 感受到了高質量文藝作品的力量。收藏在博物館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chan) 、書(shu) 寫(xie) 在古籍裏的文字“活”了起來,在新時代迸發出新的活力。紅色旅遊熱度攀升,“博物館熱”“非遺熱”蔚然成風,國潮國風成為(wei) 年輕人的新時尚。
胡和平:“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文化事業(ye) 日益繁榮,文化產(chan) 業(ye) 健康快速發展。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對過去十年文化建設成就予以充分肯定,同時也從(cong) 文藝創作、文化體(ti) 製改革、公共文化服務、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文化遺產(chan) 保護利用、文旅融合等方麵,對繁榮發展文化事業(ye) 和文化產(chan) 業(ye) 作出安排部署。”
報告提出,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you) 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藝雙馨的文學藝術家和規模宏大的文化文藝人才隊伍。同時對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現代文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和市場體(ti) 係、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產(chan) 保護力度等也進行了部署。
李文堂:“我們(men) 要成為(wei) 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具有世界性傳(chuan) 播能力的作品的話,還要提升它的價(jia) 值高度,要站在中華文明的高度上來,類似那種普遍性的價(jia) 值觀,包括我們(men) 的仁愛、正義(yi) 這些觀念。還有就是在一些公共文化服務方麵,特別是在基層,怎麽(me) 樣形成我們(men) 主流文化傳(chuan) 播的公共空間。我覺得我們(men) 現在基層文化人才比較缺乏,下一步就是怎麽(me) 樣使我們(men) 的價(jia) 值觀通過有一定文化傳(chuan) 播能力的人才隊伍,能夠不斷傳(chuan) 播我們(men) 的主流價(jia) 值觀。”
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文明交流互鑒的“中國方案”,積極推動不同文明交流對話,不斷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搭建開放包容的文明對話平台,加強與(yu) 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文化交流合作,昆曲、京劇演出等不斷亮相國際舞台……走出去的中華文化正彰顯出強大的魅力。
胡和平:“目前,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文化交流合作格局逐步形成,配合元首外交、重大主場外交的文化活動成功舉(ju) 辦,多邊、雙邊文化交流合作廣泛開展,各類品牌活動影響深遠,對外文化貿易體(ti) 係日益完善,中華文化日益彰顯強大魅力、展示新時代中國人的精氣神,我們(men) 國家的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顯著提升。”
新征程上如何進一步增強中華文明傳(chuan) 播力影響力?報告提出,要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ti) 係,講好中國故事、傳(chuan) 播好中國聲音。同時,要加強國際傳(chuan) 播能力建設,全麵提升國際傳(chuan) 播效能,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
庹震:“進一步增強中華文明傳(chuan) 播力、影響力,新聞媒體(ti) 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們(men) 要加大外宣資源統籌協調力度,發揮全媒體(ti) 傳(chuan) 播優(you) 勢,全麵提升國際傳(chuan) 播效能,更多更好運用國外受眾(zhong) 樂(le) 於(yu) 接受的方式、易於(yu) 理解的語言,廣泛宣介中國主張、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充分展示真實、立體(ti) 、全麵的中國,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既需要強大的經濟基礎,更需要具有強大凝聚力、向心力、引領力和感召力的共同思想基礎,而文化自信自強所產(chan) 生的精神力量將使億(yi) 萬(wan) 中國人民緊緊地團結在一起。有了這樣的力量,新征程上,我們(men) 就更有信心去麵對各種風險挑戰,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鑄就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新輝煌。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