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件信息
  • 《新思想引領新時代改革開放》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在新的曆史起點上把新時代改革開放推向新境界,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注入不竭動力。係列報道《新思想引領新時代改革開放》展現各地區各部門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全麵深化改革開放的新探索、新舉(ju) 措、新成效。

主要內容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guan) 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內(nei) 在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大力推進生態文明理論創新、實踐創新、製度創新,提出一係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我國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不斷完善,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

  萬(wan) 裏河山,錦繡中華。240個(ge)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572個(ge) 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如同一顆顆種子播散在神州大地,正在不斷生根發芽,講述著生態保護與(yu) 經濟協同發展的故事。

  地球“第三極”青藏高原腹地,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黃河、瀾滄江源頭實現整體(ti) 保護,藏羚羊種群恢複到7萬(wan) 多隻,1.7萬(wan) 多名牧民群眾(zhong) 轉身成為(wei) 生態管護員,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之路正在進行中。

  毛烏(wu) 素沙漠邊緣,陝西榆林,曾經的萬(wan) 畝(mu) 荒沙變身林海,實現了從(cong) “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曆史性轉變。目前,當地林業(ye) 碳匯累計交易量已達20萬(wan) 噸,交易額突破1000萬(wan) 元。

  城市高樓林立間,全國各類城市公園已達6.5萬(wan) 個(ge) 。以前是用公園來“點綴”城市,現在越來越多的城市正“生長”在公園裏。

  生態興(xing) 則文明興(xing) 。

  進入新時代,麵對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何答好生態文明建設這道時代必答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從(cong) 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高度出發,創造性提出一係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綠色成為(wei) 新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在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目標中,美麗(li) 中國更是其中重要一項。從(cong) 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價(jia) 值取向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導向,再到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體(ti) 的係統治理方向,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科學回答了自然生態與(yu) 人類文明之間的關(guan) 係。

  在用一係列富有中國智慧的生態文明思想與(yu) 理念謀劃美麗(li) 中國藍圖的同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走遍大江南北、長城內(nei) 外,看山、看水、看林、看田、看草、看沙,推動生態文明理念落地生根,主持召開四次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hui) 、兩(liang) 次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hui) ,“共同抓好大保護”是始終不變的理念。在漓江關(guan) 切桂林山水保護,在雪域高原叮囑切實保護好地球“第三極”生態,在湛江察看紅樹林長勢和周邊生態環境,在塞罕壩林場鼓勵探索綠色發展方式,築牢京津生態屏障。

  從(cong) 高山之巔到大海之濱,從(cong) 茫茫林海到戈壁荒原,這是一位改革領航者心係民族永續發展的深邃思考,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對人類文明發展大勢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規律的深刻洞察。

  這是一場關(guan) 乎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的深刻轉變,一項項前所未有的改革舉(ju) 措推動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全麵深化、縱深推進。

  製度體(ti) 係不斷織密,生態文明寫(xie) 入憲法。加強頂層設計,出台《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總體(ti) 方案》,上百個(ge) 專(zhuan) 項方案陸續出台,覆蓋資源、環境、生態、產(chan) 業(ye) 等各個(ge) 相關(guan) 領域。首次提出建立國家公園體(ti) 製,全麵劃定“三區三線”,創造性提出生態保護紅線製度。《生態保護補償(chang) 條例》正式施行,推動建立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製度、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jia) 考核製度,開展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chan) 離任審計,實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製等。

  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打響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從(cong) 2013年開始接續出台三個(ge) “大氣十條”文件,中央財政大氣汙染防治資金累計下達2000多億(yi) 元。全麵建立河湖長製,眾(zhong) 多河湖實現從(cong) “沒人管”到“有人管”、從(cong) “管不住”到“管得好”的轉變。同時,土壤汙染狀況詳查、土壤汙染源頭防控行動等穩步推進。

  以改革之力探索轉型發展。我國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ti) 布局,陸續發布“雙碳”目標下的“1+N”政策,大力推動能源革命,加快發展風電光伏等新能源,推進產(chan) 業(ye) 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倡導綠色生活方式。

  如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逐步成為(wei) 全黨(dang) 全社會(hui) 的共識和行動。我國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加快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曆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美麗(li) 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

  天更藍,我國成為(wei) 全球空氣質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國家,重汙染天數顯著下降,藍天白雲(yun) 成為(wei) 常態;水更清,河湖麵貌實現根本性改善,地表水優(you) 良水質斷麵比例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長江、黃河幹流全線水質穩定保持Ⅱ類;地更綠,我國在世界上率先實現土地退化“零增長”及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麵積“雙減少”,是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快的國家。

  綠色低碳發展方式全麵提速。我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超35%,建成世界最大清潔發電體(ti) 係,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突破16億(yi) 千瓦,綠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正在融入每個(ge) 人的生活。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在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進一步深化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一體(ti) 推進製度集成、機製創新,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美麗(li) 中國建設將不斷邁出新的步伐,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新篇章,還將不斷呈現新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