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件信息
  • 《新思想引領新時代改革開放》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在新的曆史起點上把新時代改革開放推向新境界,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注入不竭動力。係列報道《新思想引領新時代改革開放》展現各地區各部門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全麵深化改革開放的新探索、新舉(ju) 措、新成效。

主要內容

  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將於(yu) 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重點研究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問題。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在新的曆史起點上把新時代改革開放推向新境界,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注入不竭動力。

  係列報道《新思想引領新時代改革開放》展現各地區各部門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全麵深化改革開放的新探索、新舉(ju) 措、新成效。首先來看《全麵深化改革 譜寫(xie) 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嶄新篇章》。

  今日的中國,經濟總量連續跨越重要關(guan) 口,突破126萬(wan) 億(yi) 元,經濟實力再上新台階。

  質量在變。過去10年,我國以年均3.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6.1%的經濟增長,加快綠色低碳轉型。2023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比2012年提高了27.1個(ge) 百分點,經濟結構持續優(you) 化。

  效率在變。裝備製造業(ye) 對工業(ye) 貢獻率接近“半壁江山”,農(nong) 業(ye) 綜合機械化率從(cong) 2012年的57%提高到73%。過去10年間,中國全員勞動生產(chan) 率提高了1倍左右。

  動力在變。數字核心產(chan) 業(ye) 在GDP中占比達到10%左右,以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商業(ye) 模式為(wei) 代表的“三新”經濟占比穩步提升。中國邁入創新型國家行列。中國經濟正堅定走上更高質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續的發展之路。

  回望2012年,在曆經數十年高速增長之後,中國經濟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結構性矛盾逐步顯現,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愈發凸顯。放眼全球,新一輪科技和產(chan) 業(ye) 革命方興(xing) 未艾,貿易保護主義(yi) 與(yu) “逆全球化”暗潮湧動。麵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以敏銳的戰略眼光和宏闊的全球視野,深刻把握我國發展新的曆史方位,作出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大判斷。新的發展、新的改革需要新的理念引導,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創造性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開啟了一場關(guan) 係我國發展全局的深刻變革。在全麵分析國內(nei) 經濟階段性特征的基礎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重點是解放和發展社會(hui) 生產(chan) 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

  麵對百年變局加速演進,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根據新的形勢提出引領發展的新思路,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明確了我國經濟現代化的路徑選擇,將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以全麵深化改革激發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活力,在一次次考察調研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親(qin) 自推動、親(qin) 自部署改革新舉(ju) 措。在上海,他指出,深入推進重要領域和關(guan) 鍵環節改革,加強係統集成,放大改革綜合效應。在山西,他強調,要持續在國企國資等重點改革領域攻堅克難,久久為(wei) 功,早日蹚出轉型發展新路子。在四川、黑龍江、浙江、廣西等地考察調研時,他提出,要加快形成新質生產(chan) 力,並進一步強調,要深化經濟體(ti) 製、科技體(ti) 製等改革,著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的堵點卡點。

  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決(jue) 定,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jue) 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ti) 製改革,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製度,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ti) 係、宏觀調控體(ti) 係、開放型經濟體(ti) 係等多項改革部署,勾畫出深化經濟體(ti) 製改革的基本框架。

  完善產(chan) 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zheng) 、社會(hui) 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製度;破除阻礙要素自由流動的體(ti) 製機製障礙,首次將數據納入生產(chan) 要素,推進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市場化改革,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快形成;加快建立現代財稅製度,穩步深化金融體(ti) 製改革,持續完善科技創新體(ti) 製機製,穩步推進製度型開放,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ti) 製加快建立。經濟體(ti) 製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

  10年多來,一係列史無前例、破立並舉(ju) 的經濟體(ti) 製改革舉(ju) 措落地生根,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經濟製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中國經濟取得新的曆史性成就。

  高標準市場體(ti) 係建設取得積極成效。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國有經濟功能定位、布局方向、調整機製更加明確;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發展環境不斷優(you) 化,截至2023年底,登記在冊(ce) 民營企業(ye) 超5300萬(wan) 戶,比2012年增長3.9倍。營商環境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水平顯著提升。

  宏觀經濟治理體(ti) 係不斷健全。10年多來,我國充分發揮國家發展規劃戰略導向作用,加強財政、貨幣等政策的協調配合,宏觀調控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進一步提高,經濟治理能力有效提升。

  經濟結構持續優(you) 化,發展新動能茁壯生長。供給體(ti) 係質量和效率不斷提升,中國經濟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躍升。大力發展實體(ti) 經濟,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步伐加快,加速向中高端邁進。10年多來,高技術製造業(ye) 增加值在工業(ye) 中占比從(cong) 9.4%提高到15.7%,服務業(ye) 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50%,經濟增長實現從(cong) 主要依靠工業(ye) 帶動轉為(wei) 工業(ye) 和服務業(ye) 共同帶動。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從(cong) 2014年開始每年增速都保持在25%以上。中國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深化改革不停頓,擴大開放不止步。以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藍圖已繪就,堅持以習(xi) 近平經濟思想為(wei) 指引,堅定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以全麵深化經濟體(ti) 製改革為(wei) 牽引,“中國號”巨輪正無懼風雨穩健前行,駛向更加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