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xi) 宣傳(chuan)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公開課(《黨(dang) 校公開課》第五季)
為(wei) 深入學習(xi) 宣傳(chuan)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在中央網信辦網絡傳(chuan) 播局的指導下,光明網聯合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國家高端智庫,推出“理響中國之鏗鏘有理·黨(dang) 校公開課第五季”專(zhuan) 題視頻。13位黨(dang) 校教師以獨特的青年視角,通過深入淺出的理論闡釋、生動鮮活的理論故事和“高顏值”的理論視頻,推動廣大青年與(yu) 黨(dang) 的創新理論“共情”,打造學習(xi) 宣傳(chuan)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的精品力作。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怎麽(me) 理解這句話?我先講講自己的經曆。
我今年40歲,和很多網友一樣,經曆了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巨變。小時候大人經常會(hui) 講,“樓上樓下,電燈電話”,意思是家家戶戶都住進了高樓,安上了電燈電話,社會(hui) 主義(yi) 就實現了。我家是90年代初裝上固定電話的,那時候縣城房價(jia) 是一千塊錢一平米,裝那部電話花了五千塊錢,可以足足買(mai) 一個(ge) 廚房。
2001年我考上清華大學。同宿舍有六個(ge) 兄弟,在畢業(ye) 之前大家都用上了手機。有三個(ge) 人是一起辦的校園卡,號碼是連著的,到現在還在用。
如今我的閨女也十幾歲了,她用智能手表和同學通電話。在她的印象當中,固定電話隻是一個(ge) 書(shu) 本概念,因為(wei) 家裏早已經不用了。
通訊方式的變化隻是反映生活水平的一個(ge) 側(ce) 麵,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尤其是最近十年來,我們(men) 的生活日新月異。
很難想象十五年、三十年後,生活的具體(ti) 場景會(hui) 如何改變。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未來的生活一定會(hui) 越來越美好。
那麽(me) 究竟什麽(me) 是民生福祉,高品質生活又高在哪?
有一個(ge) 通俗的說法,叫做“民生七有”——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yang) 、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可以看得出來,這幾乎涵蓋了我們(men) 生活的全周期,從(cong) 生到長,到病,到老。
過去十年,人民的生活全方位地改善,體(ti) 現在就業(ye) 、教育、醫療、社保等方方麵麵的政策。我給大家兩(liang) 個(ge) 數據,78.2和76.1。別緊張,不是公布期末考試成績,這分別是2021年我們(men) 國家居民人均預期壽命,以及美國的人均預期壽命。我們(men) 居然要比最發達的美國高兩(liang) 歲,是不是有點意外?
但這還不夠!
國家在發展,社會(hui) 在進步,民生福祉就不能停留在“有”,更要追求“優(you) ”,優(you) 秀的優(you) 。所以最近一些年,有的地方就提出了“民生七優(you) ”——幼有善育、學有優(you) 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yang) 、住有宜居、弱有眾(zhong) 扶。不論是“善”還是“厚”,不論是“良”還是“宜”,它實際上代表的都是人民群眾(zhong) 對於(yu) 美好生活的向往。
所以通俗地說,當“民生七有”升級為(wei) “民生七優(you) ”,就是高品質生活。
於(yu) 是有人會(hui) 問,高品質生活從(cong) 何而來?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給出兩(liang) 個(ge) 答案,一是堅持發展,二是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具體(ti) 怎麽(me) 理解呢?
第一,沒有發展就沒有高品質生活。
大家也許聽說過“中等收入陷阱”“福利主義(yi) 陷阱”這些詞。概念有點抽象,2016年我去中美洲講課,親(qin) 身感受了一番。
在一個(ge) 有兩(liang) 千多萬(wan) 人口的大城市,從(cong) 機場到市區的路上,我感覺經曆了三個(ge) 世界。首先是大片大片的貧民窟,有紅的、黃的、藍的、白的簡易棚;然後到了開發區,高樓大廈、鱗次櫛比,整整齊齊的幕牆玻璃,陽光照射在上麵非常的耀眼;再往裏頭走是市中心,有一座皇宮,氣勢恢宏但是略顯破敗,周邊道路坑坑窪窪。我問當地官員,為(wei) 什麽(me) 會(hui) 這樣,差距如此之大?他回答的一個(ge) 重要原因是“還沒真正富起來,人就開始懶下去”。
如果福利水平超過經濟發展階段,福利就不可持續。對中國而言,“中等收入陷阱”是肯定要邁過去的,前提就是堅持發展。
第二,抓品質也是抓發展。
我舉(ju) 個(ge) 例子,關(guan) 於(yu) 人才。有一句著名的電影台詞,“21世紀什麽(me) 最貴?人才!”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創新要靠人才,創新驅動發展,所以人才寶貴。這兩(liang) 年一些城市上演“人才爭(zheng) 奪戰”,他們(men) 實際上爭(zheng) 奪的是發展的底氣和後勁。人才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如果沒有人口基數,沒有優(you) 良的教育,沒有舒適的生活環境,人才就不可能源源不斷地湧現。所以說,好的生育政策、教育政策、社保政策,看起來是花錢的事,從(cong) 長遠看是一筆有價(jia) 值的大賬。所以說,高品質生活反過來也促進高質量發展。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治國有常,利民為(wei) 本,實際上正是看到了民生的根本性地位和作用。
前些天我問幾個(ge) 學生,對於(yu) 高品質生活,你最關(guan) 心什麽(me) ?他們(men) 都是年輕人,有90後、95後甚至00後,回答讓我略感驚訝。有人說“生活品質高了,物價(jia) 會(hui) 不會(hui) 更高”;有的擔心“年輕人收入不高,品質怎麽(me) 可能高”;還有說“我關(guan) 注的生活和爸媽完全不同,這高品質和我有關(guan) 嗎”。這些回答有一定代表性,本質上反映了大家的疑惑——高品質生活,我能做什麽(me) ,我又能得到什麽(me) ?
實際上,作為(wei) 普通人,高品質生活與(yu) 我們(men) 的結合點,就在於(yu) 通過共同奮鬥創造美好生活。
比如說,每個(ge) 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讓自己少生病晚生病既讓自己受益,也是對社會(hui) 的貢獻。又比如《憲法》規定,教育和勞動既是每個(ge) 公民的權利,同時也是義(yi) 務,所以“躺平”是不可取的。
還有,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hui) 治理共同體(ti) ,同樣說的是權責一致……
隻有為(wei) 共同富裕而共同奮鬥,才能真正實現馬克思所說的,每個(ge) 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
2007年,我在美國東(dong) 部的一所大學訪學。當時的一些生活細節令我印象深刻——餐館的紙巾很厚實,洗手池都有熱水,廁所總是那麽(me) 幹淨整潔敞亮而且沒味。我當時想,中國什麽(me) 時候也能這樣。如今這些場景在我們(men) 的生活當中已經不稀奇了。不少人開始追求更高品質也更有個(ge) 性的生活,比如說綠色低碳、健康輕食、智能家居、黑科技……美好生活的道路越走越寬。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說,“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我在想,守人民的心,具體(ti) 又是守什麽(me) 呢?答案也許很豐(feng) 富,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持續改善民生福祉。
高品質生活和民生福祉,讓我們(men) 在黨(dang) 的領導下,一起奮鬥!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