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件信息
  • “學習(xi) 宣傳(chuan)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公開課(《黨(dang) 校公開課》第五季)

    為(wei) 深入學習(xi) 宣傳(chuan)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在中央網信辦網絡傳(chuan) 播局的指導下,光明網聯合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國家高端智庫,推出“理響中國之鏗鏘有理·黨(dang) 校公開課第五季”專(zhuan) 題視頻。13位黨(dang) 校教師以獨特的青年視角,通過深入淺出的理論闡釋、生動鮮活的理論故事和“高顏值”的理論視頻,推動廣大青年與(yu) 黨(dang) 的創新理論“共情”,打造學習(xi) 宣傳(chuan)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的精品力作。

    >>>公開課第一季二季三季四季

主要內容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多次提到“法治”,首次用一個(ge) 章節來專(zhuan) 門部署法治建設,提出在法治軌道上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今天我就圍繞這一主題,與(yu) 大家談談新時代如何推進全麵依法治國。

  立法是法治建設的首要環節。所以第一點,是完善以憲法為(wei) 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律體(ti) 係。這也是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對今後立法工作的新要求。

  經過不懈努力,我們(men) 國家已經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律體(ti) 係,總體(ti) 上實現了有法可依。截至2022年9月底,我國現行有效法律有293部,行政法規有598部,地方性法規有13000餘(yu) 部。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社會(hui) 快速發展,很多領域有了新的立法需求。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加強重點領域、新興(xing) 領域、涉外領域立法”。

  比如說在新興(xing) 領域,個(ge) 人數據保護就成為(wei) 一個(ge) 亟待解決(jue) 的問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類似的經曆?在培訓機構買(mai) 過一次網課,就接到很多機構打來的電話;或者在炒股軟件注冊(ce) 一個(ge) 賬號,就會(hui) 收到接踵而來的垃圾短信。點開手機上的APP,從(cong) 網絡購物到旅行交通,我們(men) 可能遭遇大數據“殺熟”。國家已經先後出台《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和《個(ge) 人信息保護法》,但是麵對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新業(ye) 態,我們(men) 還需要積極探索反壟斷、數字監管、元宇宙規製等領域法律法規的修改和製定,以此來補強法律體(ti) 係的空白點、薄弱點。那麽(me) 在重點領域,還要加快推進國家治理急需、滿足人民美好生活必需的重要立法。比如說,公共安全保障方麵、安全生產(chan) 方麵的立法。在涉外領域,還要進一步完善反製“長臂管轄”的法律製度,同時建立起我國法律的域外適用機製。

  第二,是紮實推進依法行政。這是對今後執法工作的要求。行政執法工作一頭連著政府,一頭連著群眾(zhong) ,直接關(guan) 係著群眾(zhong) 對黨(dang) 和政府的信任,對法治的信心。如今,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經逐漸向民主、法治、公平、正義(yi) 、安全、環境等方向延展。那麽(me) ,提高行政執法的水平,讓人民群眾(zhong) 在每一個(ge) 執法行為(wei) 中都看到風清氣正、在每一項執法決(jue) 定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yi) ,就是法治政府建設的努力方向。在過去十年,我們(men) 大力推進“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行政執法體(ti) 製改革,法治政府建設邁上新台階。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強調,“全麵推進嚴(yan) 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嚴(yan) 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是一個(ge) 有機的整體(ti) ,其中,嚴(yan) 格是基本要求,規範是行為(wei) 準則,公正是價(jia) 值取向,文明是職業(ye) 素養(yang) 。就是說,執法機關(guan) 要堅持嚴(yan) 格依法辦事,特別是關(guan) 乎人民群眾(zhong) 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要加大執法力度,讓天更藍、水更清、食品更安全、交通更順暢。同時也要轉變執法理念和方式、增強執法素養(yang) ,讓執法既有力度又有溫度,以高質量的行政執法水平來回應人民群眾(zhong) 對於(yu) 法治的新期待。

  第三,是嚴(yan) 格公正司法。這是對今後司法工作的要求。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的最後一道防線。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引用英國哲學家培根的話來說明司法不公的危害性:“一次不公正的審判,其惡果甚至超過十次犯罪。因為(wei) 犯罪雖是無視法律——好比汙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審判則毀壞法律——好比汙染了水源。”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司法機關(guan) 依法糾正了呼格吉勒圖案、聶樹斌案等一批冤假錯案,嚴(yan) 肅追究“水源”汙染的問題。同時,采取一係列措施推進司法改革。比如說,建立四大司法公開平台。我們(men) 通過這些平台,不僅(jin) 可以看到庭審直播、搜索到裁判文書(shu) ,而且可以查詢到案件的審理流程、結果執行情況。以公開促公正,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法院還實行了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和司法責任製,“讓審理者裁判,讓裁判者負責”,強化司法人員辦案責任。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深化司法體(ti) 製綜合配套改革”。這就要求進一步在人、財、物方麵保障司法人員“心無旁騖”地辦理案件,全麵準確落實司法責任製。同時,強化對司法活動的製約監督,比如檢察機關(guan) 的法律監督,人民陪審員的有序參與(yu) ,讓正義(yi) 以人民群眾(zhong) 看得見的方式實現。

2

  第四,是加快建設法治社會(hui) 。這是對今後法治社會(hui) 建設的要求。法治社會(hui) 是構築法治國家的基礎。隻有讓法治信仰根植於(yu) 人民心中,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圍,才能共建法治國家。那麽(me) 如何讓人們(men) 樹立起法治自覺呢?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弘揚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精神,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法律文化”。任何法治文明背後都有特定的文化支撐。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曆史所孕育出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如民為(wei) 邦本、以和為(wei) 貴、明德慎罰等等,為(wei) 今天的法治建設提供了深厚的精神血脈,也成為(wei) 我們(men) 樹立法治自覺的文化基因。我國民法典的製定就汲取了中華傳(chuan) 統法律文化的精華,如專(zhuan) 門引入了“優(you) 良家風”的表述。新時代,我們(men) 要立足中國當代法治問題,整理和繼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法律文化,開展更加豐(feng) 富多彩的法治宣傳(chuan) 活動,比如開設以法律文化為(wei) 主題的展館、以優(you) 良家風為(wei) 主題的節目等等。通過體(ti) 驗式、滲透式的宣傳(chuan) 引導,激發人們(men) 對法治的尊崇和信仰,提高人民群眾(zhong) 在法治建設中的參與(yu) 度和獲得感。

  全麵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領域的一場深刻革命,實現依法治國是一個(ge) 長期的過程。但是我們(men) 堅信,新時代全麵依法治國必將不斷開創新局麵,我們(men) 必能迎來一個(ge) 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