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1月底,時為(wei) 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到達美國首都華盛頓,開始對美國進行正式訪問。

圖:中美建交

  在農(nong) 業(ye) 領域,中國的雜交水稻也隨著中美關(guan) 係的快速發展拉開了國際化的序幕。

  1979年5月份,美國著名的圓環種子公司總經理威爾其,帶著對雜交水稻的好奇,開始訪問中國。隨後,中國農(nong) 業(ye) 部將1.5千克雜交稻種贈予威爾其。回到美國後,威爾其馬上將雜交稻種進行了試種,結果表現出明顯的優(you) 勢,中國的雜交稻種增產(chan) 率達百分之三十三,威爾其震驚地稱它為(wei) “東(dong) 方魔稻”。

  12月,威爾其帶著對雜交稻的濃厚興(xing) 趣,再次來到了北京,並簽訂了中國農(nong) 業(ye) 曆史上第一個(ge) 對外技術轉讓合同

  根據合同規定,1980年5月9日,袁隆平作為(wei) 首席科學家帶領湖南省農(nong) 科院副研究員陳一吾、湖南省衡陽市慈利縣良種場場長杜慎餘(yu) ,一行3人乘坐飛機抵達美國,到加利福尼亞(ya) 大學製種基地傳(chuan) 授雜交水稻製種技術。

圖:袁隆平赴美傳(chuan) 授雜交水稻種植技術

  到美國後,袁隆平帶領團隊每天騎自行車往返於(yu) 住地和試驗站之間,傳(chuan) 授雜交水稻技術。然而,在剛開始時,美方技術人員也一度無法適應袁隆平的工作節奏。

  尹華奇

  袁隆平的學生

  外國人吃不消,水稻開花是八點鍾左右在美國,南方還早一點,七點半就開始開花,這個(ge) 時候他們(men) 還在休息。我們(men) 要趕在花粉之前到達基地,他們(men) 不行,就隻有中國勤勞勇敢的人們(men) 才敢做這種科研研究。

  經過半年多的磨合,袁隆平成功地解決(jue) 了雜交水稻在美國早熟、高產(chan) 和機械化製種等種種難題。雜交稻的產(chan) 量更是比美國的常規稻增產(chan) 百分之三十,當地農(nong) 業(ye) 科技人員紛紛表示驚訝和敬佩,中國的雜交水稻開始真正走向世界。

  雜交水稻取得的成就舉(ju) 世讚歎,然而,袁隆平卻十分憂慮,他感到三係法雖然大幅度增產(chan) ,但也存在很多缺點,還有很大潛力可以改進和完善。

  根據分析和推斷,1986年,袁隆平發表了《雜交水稻的育種戰略設想》,在論文中,他指出“兩(liang) 係”才是今後發展的方向。

  鄧華鳳

  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 研究員

  當時我們(men) 的“三係法”,我們(men) 是搞專(zhuan) 業(ye) 的都曉得,存在著恢保關(guan) 係配置不自由,講白了就是一個(ge) 女孩子要兩(liang) 次結婚,要找兩(liang) 個(ge) 老公,但是“兩(liang) 係法”就簡單,隻要找一個(ge) 老公。“兩(liang) 係法”是什麽(me) ?就是一個(ge) 陰陽人,陰陽人變成女同誌的時候,就趕快結婚生小孩,它後麵恢複功能了,它就自繁,這麽(me) 一打比喻,一下子就懂了。

  1987年,在袁隆平的指導下,鄧華鳳在安江農(nong) 校的三係雜交水稻試驗田中,發現並育成了秈型水稻溫敏核不育係“安農(nong) s-1”。這一發現,也為(wei) 袁隆平的兩(liang) 係雜交水稻研究打開了突破口。然而,成功遠遠沒有那麽(me) 簡單。

  袁隆平

  88年製種,湖南省那一年受了災,產(chan) 量很低,就到海南島製種來彌補受損的雜交稻。當時我提出的方案,抽穗不能太早,要放到三月底四月初,他不信我的,他就把抽穗時間放到三月中旬,結果那時溫度低,又下雨,製種麵積很大,兩(liang) 萬(wan) 畝(mu) 製種,平均產(chan) 量不到80斤,我們(men) 一般是三百斤以上,一次大失敗。

  一時間,科研界普遍“唱衰”兩(liang) 係育種,研究甚至一度被國家和科研人員放棄。但袁隆平沒有放棄,他帶領團隊頂住高壓,將全國的氣象資料收集起來,進行分析調查,積極尋找大麵積製種失敗的原因,用了兩(liang) 年的時間,他們(men) 終於(yu) 發現了問題的症結所在。

  鄧華鳳

  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 研究員

  當時我們(men) 沒有計算機,都是用手算,最後發現23.5攝氏度很關(guan) 鍵,這個(ge) 品種與(yu) 光照和溫度有關(guan) 。這個(ge) 在當時是突破性的決(jue) 定。

  1995年,美國學者萊斯特·布朗公布了一份報告,當中國人口達到16億(yi) 的時候,需要7億(yi) 噸糧食采購。他對中國未來糧食產(chan) 業(ye) 的發展提出了預測,並提出了“無人能養(yang) 活中國人”的觀點。

圖:美國學者提出“無人能養(yang) 活中國人”的觀點

  一年後,兩(liang) 係法雜交水稻終於(yu) 在1996年獲得成功。兩(liang) 係法種植的雜交稻比三係法增產(chan) 5%~10%。這時,袁隆平肯定地回答道:“我們(men) 中國人自己養(yang) 活中國人!

  1981年,日本率先開展了水稻的“超級稻”計劃。17年後,1996年,中國國務院發布了《中國的糧食問題》白皮書(shu) ,農(nong) 業(ye) 部正式啟動了為(wei) 期十年的中國超級稻育種計劃。

  這一次,袁隆平又開始帶領全國二十多個(ge) 團隊進行攻關(guan) ,這也是他第三次組織全國攻關(guan) 。經過五年的努力,到2000年,全國十六個(ge) 百畝(mu) 示範田和四個(ge) 千畝(mu) 示範田的超級稻畝(mu) 產(chan) 超過了700公斤,米質也達到了農(nong) 業(ye) 部規定的二級優(you) 質米標準。

圖:袁隆平帶領團隊研究水稻

  這也標誌著,中國超越了日本和國際水稻研究所等先行者,率先邁入了超級稻時代,續寫(xie) 了“東(dong) 方魔稻”的新篇章。

  從(cong) 2005年起,國家設立超級稻推廣項目。2011年9月,湖南省邵陽市羊古坳鄉(xiang) ,由袁隆平親(qin) 自指導的超級雜交稻試驗田進入豐(feng) 收季,農(nong) 業(ye) 部專(zhuan) 家組開始對“Y兩(liang) 優(you) 2號”驗收測產(chan) 。

圖:“Y兩(liang) 優(you) 2號”

  在雜交稻的成熟之際,袁隆平回想起了這輩子對他影響最深的人,他去世的母親(qin) 華靜,80歲的他給母親(qin) 寫(xie) 了一封信,字裏行間,說不盡對母親(qin) 的思念與(yu) 愧疚。

圖:袁隆平與(yu) 母親(qin) 合影

  稻子熟了,媽媽,我來看您了。他們(men) 說,我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我知道,這粒種子,是媽媽您在我幼年時種下的!

  稻子熟了,媽媽,您能聞到嗎?

  媽媽,稻子熟了,我想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