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群眾(zhong) 在進行菊花采摘比賽(資料照片)。
“走,上地裏插苗子了!”
“好嘞!這就來!”
這打頭吆喝的,是湖北省麻城市黃土崗鎮伍家河村的村民伍嶽;應聲而來的,是同村的老大姐們(men) 。天剛蒙蒙亮,伍嶽就戴上草帽,扛上鋤頭,叫上大夥(huo) 兒(er) 往地裏趕,要抓緊把菊花苗種上,才能趕上今年的花期。
伍嶽和老大姐們(men) 曾經有個(ge) 共同的身份——貧困戶。這幾年靠著種菊花,一起脫了貧、奔小康。
每逢村裏人問:脫貧後感覺怎麽(me) 樣?伍嶽總是大聲回答,“走路腰杆都直了!”
從(cong) 脫貧到致富,這一路,伍嶽走得其實挺不易。細算算,起碼闖了有“三關(guan) ”。
遇災獲賠
40出頭的伍嶽,2015年還是貧困戶。伍嶽身體(ti) 壯實,怎麽(me) 就成了貧困戶?
“家裏兩(liang) 個(ge) 病人,沒法出去打工啊!”說起當時的情況,伍嶽一臉黯然。過去,伍嶽每年都出門打工,在建築工地幹活雖然辛苦,但收入還不賴。但幾年前,他的母親(qin) 、妻子一前一後患上重病,而孩子才上小學,一家四口有三口需要人照顧,伍嶽隻好留在家中,靠兩(liang) 三畝(mu) 田勉強糊口。
一家人擠在破舊的土坯房裏,牆壁裂了大口子,下雨漏雨、刮風漏風,“一年總收入也就幾千塊錢,媽媽、老婆還得看病、吃藥,真是窮得叮當響。”伍嶽說。
要說伍嶽“站起來”的第一關(guan) ,得從(cong) 4年前說起。
2016年3月,村裏動員貧困戶種菊花。在住建部的幫扶下,黃土崗鎮引進一家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企業(ye) ,種苗、銷路都有保障。“企業(ye) 對貧困戶還有額外優(you) 惠,免費提供種苗,免費提供技術培訓。”伍家河村支書(shu) 周汝橋說。
伍嶽本來就會(hui) 種植,這下動心了,決(jue) 定跟著幹。
第二年開春,剛栽花苗不久,周汝橋就把伍嶽叫到村委會(hui) ,說有個(ge) 事情商量,“是關(guan) 係到種菊花的大事”。
“我聽是‘大事’,趕緊過去,哪想到是要我掏錢!”原來,周汝橋要他買(mai) 保險。
伍嶽第一反應是“不幹”,不幹有不幹的理由:為(wei) 了種花,伍嶽從(cong) 捉襟見肘的兜裏擠出錢來買(mai) 了化肥、農(nong) 具等,再要掏錢就得找親(qin) 戚朋友借了。
周汝橋耐心勸他,“你剛起步,保不齊有個(ge) 天災的。有保險,就能保個(ge) 底。”
“隻聽說過疾病險、人壽險,哪個(ge) 農(nong) 民種地還買(mai) 保險?”伍嶽心裏直犯嘀咕。
周汝橋繼續勸:“保險公司是政府給找的,你還信不過?最關(guan) 鍵的是,保費有補貼,政府出七成,你伍嶽個(ge) 人隻出三成,每畝(mu) 地你隻花14塊錢!”
一聽政府牽線,還有補貼,伍嶽最終買(mai) 了來年的保險。
說巧不巧,買(mai) 了保險後,伍嶽地頭的90畝(mu) 菊花,突然一大半葉子出了斑點。心急火燎的伍嶽跑去叫來農(nong) 技員,打了藥,斑點是消了,可秋天收獲時,產(chan) 量卻減了一大半。伍嶽買(mai) 農(nong) 藥、請人工好多都是賒的賬,這下急得他嘴上起泡,偷偷抹眼淚。
周汝橋聽說後,找到伍嶽,“春天那會(hui) 兒(er) 勸你買(mai) 了保險,這情況,找保險。”
伍嶽根本沒想到:這一年,雖然遭了災,但因為(wei) 有保險,還是增收了兩(liang) 三萬(wan) 元。
種花有方
“南京農(nong) 業(ye) 大學的教授來教菊花栽培,你來不?”
“農(nong) 大教授,咋還來我們(men) 這小地方了?”伍嶽感覺挺意外。原來,對口支援單位專(zhuan) 門請來專(zhuan) 家,講解種地知識。
經過保險風波,伍嶽懂了一個(ge) 道理:隻埋頭種地,不懂政策、不懂技術,這地種不紅火。種好地,必須過技能培訓這一關(guan) 。於(yu) 是,在離開校園20多年後,40多歲的伍嶽又一次走進了教室。
農(nong) 大教授講得深入淺出,伍嶽一聽挺對路。此後,隻要村裏有農(nong) 技培訓,他總是搶著報名。從(cong) 選苗育苗、病蟲害防治到成本管理,他逐一記錄,回去後再反複學習(xi) 。
湖北穩步推進複工複產(chan) ,伍嶽第一時間打電話給鎮裏的農(nong) 機手,請他們(men) 上門翻耕。有人問他:“自己翻一下不就行了?請機器還得花錢。”
伍嶽回答:“教授說這農(nong) 機翻耕啊,比人工翻得深,花苗紮得深,肥力強,這是花小錢辦大事。”
越學越深入,伍嶽對種花上了道。插苗前,他向鄉(xiang) 親(qin) 介紹:“這是脫毒苗,就像人的免疫力強就不容易生病,這苗也不容易染上病蟲害。”插苗後,他又跟大家講怎麽(me) 侍弄作物、怎麽(me) 打藥。
有人問,“伍嶽,你咋知道這麽(me) 多?”伍嶽說,“我可是教授的學生!”
直播帶貨
“咱的菊花啥時候出來?”
“下一個(ge) 保不齊就是了!”
……
4月10日下午,伍嶽和其他村民們(men) 一起,略帶緊張地守在家裏,盯著手機直播。他們(men) 等的是為(wei) 湖北帶貨的一場網絡直播。
16點整,麻城金絲(si) 皇菊準時上線。“觀眾(zhong) 朋友們(men) ,抓緊時間刷單,金絲(si) 皇菊帶回家!”“這是我們(men) 的菊花!”當聽到主持人介紹的時候,大家都歡呼起來。
“這次趕上直播帶貨,真是搭了便車。”伍嶽感慨,受疫情影響,技術員過來指導不方便,菊花外運也不容易,經營壓力很大,“萬(wan) 一返貧怎麽(me) 辦?”這次直播帶貨銷售火爆,僅(jin) 其中一家企業(ye) 就幫當地銷了20萬(wan) 元的菊花。據說接下來,還會(hui) 舉(ju) 辦多場直播帶貨活動。
銷售難這一關(guan) ,算是渡過了。通過直播帶貨,伍嶽發現了網絡的力量。他計劃著,接下來要把菊花種植麵積擴大到180畝(mu) ,同時學學電商,看看怎麽(me) 能把菊花放在網上賣。
邁過一道道關(guan) 口,黃花帶來黃金,伍嶽越過越好。2017年,種了90畝(mu) 菊花,毛收入10萬(wan) 元,但因遭災純收入隻有兩(liang) 三萬(wan) 元;2018年,種植麵積擴大到120畝(mu) ,毛收入達20多萬(wan) 元,純收入七八萬(wan) 元;2019年,毛收入一舉(ju) 超過30萬(wan) 元。
如今,伍嶽家也起了新房。“一年四季行好運,八方財寶進家門。”他指著新家門前的對聯說,“這一切,成了真!”
延伸閱讀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