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看小康③:左保亮的好生意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左保亮(左)在印刷廠檢查印刷質量。

  頭發打理得很利落,襯衫特意紮進西褲,皮鞋也擦得鋥亮……戴著銀框眼鏡的左保亮,給人的第一印象:幹練。

  40歲的他,已在廣州闖蕩了16年。

  初到廣州,左保亮打破腦殼都想不到能幹出如今這番事業(ye) 。那時,他的願望小小的:“我的第一個(ge) 目標,就是找份工作,養(yang) 家糊口。”

  歲月沒有辜負努力,他開過兩(liang) 個(ge) 檔口,如今辦了一家印刷廠,單是廠裏員工就有30人。

  紮 根

  時間倒回2005年,左保亮結婚後,心態和單身時完全不一樣,有種愈發強烈的責任感。左保亮覺得,在老家掙錢顧不住一家人的開銷,於(yu) 是下定決(jue) 心,跟著親(qin) 戚從(cong) 湖北洪湖來到廣州。

  落腳的第一站,是三元裏的鬆柏大街。那時候,房子是租的,一個(ge) 單間,麵積不大,但每月租金也要600元。

  本以為(wei) 在機會(hui) 遍地的廣州,找份工作不會(hui) 有多難。沒想到,學曆低、沒技術、初來乍到的他,接連碰壁。無奈之下,左保亮投奔老鄉(xiang) ,跟著幹起了“跑名片”的活。

  所謂“跑名片”,其實就是挨家挨戶發廣告,承攬印製名片、單據、標簽、不幹膠和宣傳(chuan) 冊(ce) 等業(ye) 務。

  “這個(ge) 活,不靠別的,隻要勤奮肯幹,咋也能在這兒(er) 留下來。”左保亮說。

  每天早上7點,他就把包一背,再帶瓶水,拿著500張廣告傳(chuan) 單,開始一整天的“掃街”。“那時候兜裏沒錢,能走路就不會(hui) 坐車。一天下來不停地跑,運氣好的話有六七個(ge) 單子,差的有三五單。一天從(cong) 賺幾十元到兩(liang) 三百元都有過。”

  這樣早出晚歸,左保亮持續幹了兩(liang) 三年。

  “抓緊排版、打印,再立馬給客戶送過去。”最初那幾年,左保亮就像上了發條一樣轉個(ge) 不停。他認真對待每一單生意,即使是再小的業(ye) 務也接,再遠的客戶也要跑過去試一試。老實勤奮的優(you) 點,讓左保亮漸漸有了一些固定的客戶,算是紮下了根。

  商 機

  幹著幹著,左保亮心中一個(ge) 夢想發了芽——開一家屬於(yu) 自己的檔口。

  經過仔細研究、多次考察,左保亮看中了一家服裝城的檔口。一咬牙,拿出好幾年才攢下的積蓄,他終於(yu) 在2008年有了自己的第一家小門店。

  服裝城那時候很火,左保亮還是幹老本行,為(wei) 一些服裝品牌製作吊牌、卡紙和標簽。原以為(wei) 店開在服裝城,這個(ge) 生意肯定好做,卻發覺不是這麽(me) 回事:競爭(zheng) 激烈,技術含量也不高,自己初來乍到,沒什麽(me) 競爭(zheng) 力,而且檔租每個(ge) 月4000多元,算下來賺不到多少錢。

  這可怎麽(me) 辦?

  就在這時,一名曾經聯絡過的客戶找到了他,請他設計一款化妝品包裝。左保亮這才發現,原來這裏藏著更大的商機。“廣州是個(ge) 外貿大城,外貿生意裏,化妝品是個(ge) 大頭。一個(ge) 化妝品盒子的報價(jia) 雖然隻有三四毛錢,但消耗量很大,一次貨款就有十幾萬(wan) ,要比服裝吊牌生意大多了。”2009年,左保亮果斷把檔口挪到了廣州最大的化妝品展示交易中心興(xing) 發廣場。

  靠著朋友多、客戶廣,左保亮的生意逐漸有了起色。廣州對左保亮來說,不再陌生。

  壯 大

  訂單不愁了,生產(chan) 這頭又遇到了問題。

  左保亮沒有自己的工廠,訂單前腳拿了,後腳卻找不到工廠生產(chan) ;答應了客戶交貨,貨卻趕不出來,左保亮連連叫苦。

  想把生意穩在手裏,必須有間自己的廠!

  2015年,左保亮先是在廣州市海珠區,以參股的方式開了廠,後來又把工廠搬到了白雲(yun) 區。

  工廠越搬越大,資金壓力更加重了。剛搬遷工廠那會(hui) 兒(er) ,每個(ge) 月貸款利息就有10多萬(wan) 元。但左保亮把壓力當動力,比以前更加拚,起早摸黑找客戶。

  左保亮對包裝盒的燙金、磨砂、裝飾等技術工藝要求很高,“早些年產(chan) 品技術含量不高,大同小異,沒什麽(me) 競爭(zheng) 力。現在有了自己的工廠,必須從(cong) 提高工藝上下功夫。”

  隨著對生產(chan) 工藝的嚴(yan) 格要求,左保亮的產(chan) 品質量上了大台階,生意也蒸蒸日上。從(cong) 一台機,兩(liang) 台機,再到三台機;從(cong) 四開小尺寸到對開大尺寸;從(cong) 四色到七色,左保亮的工廠像“開了掛”,生產(chan) 能力越來越強。

  “在外來務工的小夥(huo) 子中,左保亮能幹,真不錯。”白雲(yun) 區三元裏街鬆柏崗社區流動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陳誌回憶說,早在2010年,在興(xing) 發廣場開檔口的時候,左保亮就提交了入黨(dang) 申請書(shu) ,2011年入了黨(dang) 。“左保亮很樂(le) 意幫助外來務工人員,隻要是黨(dang) 支部有誌願活動,他都會(hui) 參加。”陳誌說。

  今年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左保亮的工廠在2月底便第一批複工複產(chan) 了。“白雲(yun) 區白雲(yun) 湖街夏茅村給我減免了2月的地租。”左保亮很欣慰,“來廣州發展,我沒選錯。我的小康路,踩準了大步點。”

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發布時間:2020年05月11日 07:33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靳建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