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看小康⑥:小範開店記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範敏(右)在門店為(wei) 顧客點單。

  “和我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燈都熄滅了也不停留……”

  串場歌手的歌聲,開啟了成都錦江區靜渝路“陽光院壩”小龍蝦店的盛夏夜生活。

  端來幾碟煮花生、豆腐幹當作下酒菜,主菜是一大盆紅紅火火的小龍蝦,一杯啤酒,就能開懷暢飲。

  來回穿梭在人群中間,32歲的範敏和客人們(men) 一一招呼,說到興(xing) 處,啤酒下肚,幾段笑聲傳(chuan) 來。

  這小龍蝦店裏的煙火味兒(er) ,範敏聞著著迷。在外打拚16年,“農(nong) 村娃”範敏幾經起伏,竟在成都開了6家小龍蝦店。

  學 藝

  現在的範敏,雖然有點發福,可剛從(cong) 農(nong) 村出來時,人卻又小又瘦。16歲,範敏想著學門技術,從(cong) 四川榮縣農(nong) 村來到廣州。

  第一站,在一家五星級酒店安了身。啥都不會(hui) ,學!提前一個(ge) 小時上班,推遲一個(ge) 小時下班,酒店裏,範敏是最勤快的小哥。別人怎麽(me) 幹,他就怎麽(me) 幹。一來二去,兩(liang) 年過去,小夥(huo) 子成了樓層小主管。

  可範敏還是覺得不踏實。他尋思著,要想長久地吃飽飯,還得學門靠譜的技術,“廚師就是個(ge) 好行當。”

  “你怎麽(me) 每天都比別人早出晚歸?”說來也巧,就在範敏尋思之際,酒店裏的後廚關(guan) 心起了他。原來,他每天自願加班,經常碰到後廚師傅,時不時在一塊兒(er) 聊天,後廚師傅就盯上了他,“你想不想來後廚工作?”

  範敏一喜,“想啊!後廚工資高,還能學到技術。”

  先熟悉後廚規矩,再跟著師傅學切菜,“小範師傅”就這樣一頭紮進了廚房。

  但誰也沒想到的是,範敏剛剛在廚房琢磨出點門道來,酒店卻因經營不善開始裁員,他成了其中一員。

  離開廣州,經表哥介紹,2008年範敏回到成都,在一家小酒吧做起前台。

  “一個(ge) 月900元,500元付房租。”日子又變得緊巴巴的,但範敏的態度如一,每天仍然早出晚歸。

  老板看在眼裏,記在心裏。兩(liang) 年後,“小範”被提拔成“範經理”,工資一下漲到3000元。每天跟著老板,範敏又是學管理,又是學著熟絡老顧客。

  可慢慢地,酒吧生意也難做,雖然後來改了餐飲,終究還是沒能經營下去。2011年,“範經理”又失業(ye) 了。

  創 業(ye)

  “又不是第一次失業(ye) 了”,這次範敏心裏不那麽(me) 慌了。他琢磨,成都人愛吃烤兔,這是門好生意。他拿出多年積蓄,租了間小鋪麵,搭上烤肉架,同時找之前認識的師傅學烤肉,範敏轉身成了“範老板”。

  生意一開始何其難。為(wei) 了招攬顧客,範敏想盡了轍。無論風吹日曬雨打,每天都要拉貨。範敏還記得,一個(ge) 雨天,他穿著雨衣、騎著電瓶車,拉著482斤兔肉往回奔,“一路上摔了好幾次,雨水打濕了我的衣服,這些都顧不上。幸好有路邊好心人的幫助,我的車子才一次又一次扶起來……”

  2012年,範敏拿著開店攢下的錢,入股師傅辦的小龍蝦店,同時跟師傅學習(xi) 做小龍蝦的手藝。

  “蝦肉鮮不鮮,一看小龍蝦肚子的肉質飽滿不飽滿,二看龍蝦活躍不活躍。”每天在水裏摸蝦,好學的範敏逐漸學會(hui) 如何判斷蝦肉品質。每天深夜,捧著一隻隻蝦,範敏反複琢磨,硬是練就了手一摸就知道小龍蝦好不好吃的技術。

  然而,突然一天,師傅拿了店裏的流動資金,沒打招呼就走了。

  雖然店還在,錢卻沒了。多年坎坷,這次真讓範敏犯了難。從(cong) 沒向父母開過口,他不得已張了嘴。父母二話沒說,拿出幾萬(wan) 元,給他續租了鋪麵。

  屢遭挫折,範敏卻樂(le) 觀不改,“我也是一身有兩(liang) 技了,以後沒問題。”範敏又拿出了當年的那股勁兒(er) ,“每天挨個(ge) 跟以前熟悉的老顧客打電話”,電話從(cong) 早打到晚,微信發了一遍又一遍。終於(yu) ,來小龍蝦店的顧客越來越多,甚至比之前還紅火。

  “一到夏天,從(cong) 下午五六點開始,客人們(men) 排著隊要進店吃小龍蝦。”按著老規矩,來的都是客,範敏逐一跟客人碰杯喝酒,“這都是我的衣食父母”。

  紅 火

  一陣忙活完,範敏得空歇下。回想年初,“現在可算是打了一個(ge) 翻身仗。”

  1月中旬,範敏回家過節,沒想到疫情突然來襲,“員工返不了店,店也開不了門”。待在榮縣老家,範敏止不住地發愁:員工工資要發,店鋪租金要交。

  3月初,小龍蝦店終於(yu) 恢複營業(ye) 。

  範敏琢磨,今年與(yu) 往年情況不一樣,可不能按老思路幹了,得有新點子,一要考慮疫情防控的需要,二要做出點特色。

  怎麽(me) 辦?範敏思來想去,決(jue) 定好好利用店前這塊兒(er) 區域,“這裏通風好,有利於(yu) 疫情防控,夏天晚上還涼快,準能吸引顧客。”

  同時,範敏利用店麵多、需求大的優(you) 勢,擴大了與(yu) 外地村集體(ti) 的合作,兩(liang) 萬(wan) 畝(mu) 稻田養(yang) 殖的小龍蝦直供店裏,“點對點供應,12個(ge) 小時內(nei) 運來。”

  小龍蝦店的變化,也被食客們(men) 注意到了,顧客越來越多,“兩(liang) 個(ge) 多月經營下來,生意已恢複到往年大半。”

  說起疫情過後的規劃,範敏說,“要把關(guan) 了的店再開起來!”

  夜色漸深,小龍蝦的香味愈加濃烈。接完催貨的電話,看到一群老顧客又來惠顧,範敏拿起酒杯,“好好擺一擺過去這些年……”

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延伸閱讀

  小家看小康①:大別山中“帶貨”忙 

  小家看小康②:土專(zhuan) 家成長記 

  小家看小康③:左保亮的好生意 

  小家看小康④:我家有個(ge) 合作社 

  小家看小康⑤:翁婿種田擂台賽 

發布時間:2020年06月05日 06:01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靳建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