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婦幼保健院產(chan) 科門診護士引導一位通過手機預約產(chan) 檢的孕婦就醫(2018年6月12日攝)。
70年,是一個(ge) 民族從(cong) “東(dong) 亞(ya) 病夫”到“東(dong) 方巨人”的曆史性跨越;
70年,也是一個(ge) 國家不斷開啟健康中國建設新局麵的生動寫(xie) 照。
從(cong) “赤腳醫生”到“全科醫生”,從(cong) 消滅傳(chuan) 染病、寄生蟲病到攻堅慢性病、癌症,從(cong) “以治病為(wei) 中心”到“以人民健康為(wei) 中心”……70年來,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堅強領導下,立柱架梁的民生舉(ju) 措相繼實施,人民群眾(zhong) 的健康獲得感不斷增強,一條致力於(yu) 讓近14億(yi) 人過上美好生活的健康中國之路正在鋪就。
這是健康中國的為(wei) 民底色——70年發展築牢億(yi) 萬(wan) 群眾(zhong) 民生健康之基
新中國成立之初,多地疫病橫行,農(nong) 村衛生基礎十分薄弱。但醫療衛生從(cong) 業(ye) 人員少得可憐,幾乎無力解決(jue) 人民群眾(zhong) 大量的健康問題。
形勢急迫。在黨(dang) 中央的關(guan) 懷下,一條具有重大革新性的公共衛生體(ti) 係之路開啟——通過“中西醫相結合”,在很短時間裏培訓出大量掌握基本技能的醫護工作者,以集中力量實施預防、初級保健和公共衛生行動。
此後僅(jin) 用了短短30年,中國人的人均預期壽命、孕產(chan) 婦死亡率、嬰兒(er) 死亡率等主要健康指標實現了巨大飛躍,一個(ge) 覆蓋絕大多數民眾(zhong) 的初級保健體(ti) 係基本建立。其中,“赤腳醫生”穿行鄉(xiang) 間村陌,用中西醫結合的“土法”治病、製藥,解決(jue) 了農(nong) 村缺醫少藥的燃眉之急。
改革開放後,隨著衛生健康事業(ye) 不斷發展,“赤腳醫生”變成了技能更專(zhuan) 業(ye) 、診療更規範的鄉(xiang) 村醫生,繼續行走在基層醫療的第一線。解決(jue) 了疫病橫行問題的中國,也發展出眾(zhong) 多全科醫生、家庭醫生這樣人民群眾(zhong) 健康的“守門人”。
醫療衛生人才隊伍更加優(you) 化,整合型醫療服務體(ti) 係逐步構建……如今,我國醫師數量已達360.7萬(wan) ,每千人口醫師數達到2.59人,年診療人次數達到83.1億(yi) ,支撐起世界上最大的醫療衛生服務體(ti) 係。
從(cong) “赤腳醫生”到“全科醫生”,一張張平凡的麵孔,印證了中國衛生健康事業(ye) 一路走來的不凡歲月;從(cong) 缺醫少藥到村村有衛生室,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宗旨在衛生健康領域的具體(ti) 實踐——
在山西呂梁,13個(ge) 縣均成立醫療集團,村衛生室達標率為(wei) 91.4%,遠程診療體(ti) 係框架初步建立;
在四川樂(le) 山,針對鄉(xiang) 村醫生“招不來、引不進、留不住、考不上”的問題,通過“鄉(xiang) 村醫士班”免費定向培養(yang) 474名鄉(xiang) 村醫生,逐步打造一支“永久牌”人才隊伍;
在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全麵實施“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結算,全州已有約3.2萬(wan) 人享受了“先診療、後付費”政策……
正如世界衛生組織前總幹事陳馮(feng) 富珍所說,中國關(guan) 於(yu) 醫療改革的相關(guan) 決(jue) 定最突出特點就是立足基層,體(ti) 現政府真正把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上。
在山東(dong) 青島市西海岸新區,全科醫生周兆敬乘船前往靈山島(8月16日攝)。他2018年被選聘到青島市西海岸新區中心醫院醫共體(ti) 靈山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為(wei) 這裏的一名全科醫生。
這是健康中國的理念支撐——從(cong) “以治病為(wei) 中心”轉向“以人民健康為(wei) 中心”
“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
1958年夏,毛澤東(dong) 看到血吸蟲病重點流行區之一江西省餘(yu) 江縣消滅血吸蟲病的新聞報道,揮筆寫(xie) 下《七律二首·送瘟神》。血吸蟲病基本消滅,成為(wei) 新中國疾病防控的“第一麵紅旗”。
舊中國,不僅(jin) 血吸蟲病,鼠疫、霍亂(luan) 、黑熱病、斑疹傷(shang) 寒、回歸熱、絲(si) 蟲病、瘧疾、麻風病等惡性傳(chuan) 染病、寄生蟲病和地方病橫行肆虐,嚴(yan) 重危害著億(yi) 萬(wan) 群眾(zhong) 的生命健康,影響生產(chan) 生活。
治病救人,成為(wei) 國家醫療衛生工作的急迫要求。“愛國衛生運動”隨即開展,通過移風易俗、群防群治,讓群眾(zhong) 疾病在短時間內(nei) 得到有效控製,城鄉(xiang) 麵貌和人民健康水平獲得極大提升。
70年來,隨著經濟社會(hui) 的發展,公眾(zhong) 的期盼已從(cong) “能看病”發展為(wei) “看好病”乃至“不得病”。與(yu) 此同時,工業(ye) 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加上居民健康知識知曉率偏低,吸煙、酗酒、缺乏鍛煉、不合理膳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比較普遍,由此引起的健康問題日益突出。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
2016年10月,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發布,勾畫出打造健康中國的美好藍圖。這一部署,標誌著健康中國建設的頂層設計基本形成;
今年7月,國家層麵出台《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字裏行間折射出從(cong) “以治病為(wei) 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wei) 中心”的巨大轉變。
這一中長期行動聚焦當前主要健康問題和影響因素,圍繞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兩(liang) 大核心,將開展15個(ge) 重大專(zhuan) 項行動,努力使群眾(zhong) 不生病、少生病,為(wei) 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建設健康中國奠定堅實基礎。
重點人群“網格式”防護——健康中國行動針對婦女嬰幼兒(er) 、中小學生、勞動者、老年人四類重點人群開展專(zhuan) 項行動,體(ti) 現出全生命周期健康覆蓋“一個(ge) 都不能少”的堅定承諾。
重大慢病防治再出發——如今慢性病已取代傳(chuan) 染病成為(wei) 國民健康的“頭號威脅”。健康中國行動明確,將針對心腦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係統疾病、糖尿病四類重大慢性病實施防治行動。
從(cong) 健康知識普及和合理膳食,到全民健身和控煙,從(cong) 心理健康和健康環境促進,到防控四類重大慢性病,一項項指標正不斷細化,一項項民生紅利即將落地,健康促進行動將在未來10年內(nei) 讓全民健康素養(yang) 水平得到較大幅度的提高。
國家衛健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傅衛指出,健康中國行動體(ti) 現了以人民健康為(wei) 中心的大衛生、大健康理念,是“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具體(ti) 實踐。
山西省聞喜縣陽隅鄉(xiang) 張才嶺村村民王多文利用健身器材鍛煉(1月27日攝)。
這是健康中國的生動圖景——“上揚的身高曲線”“15分鍾健身圈”助力健康中國邁向更高水平
“去哪兒(er) 鍛煉”一度是很多人的困擾。
江蘇鎮江市世業(ye) 鎮永茂圩自然村村民洪家勇家門口的一條小河,曾幾何時既是排汙處也是灌溉水,“到了夏天院子裏都不敢站人,更別提鍛煉了”。
近年來,與(yu) “廁所革命”相伴進行的廁所下水道管網建設和農(nong) 村汙水處理,給農(nong) 村環境進行“美顏”升級。不僅(jin) 如此,村裏還添置了公共健身器材,鋪上了自行車道和人行步道,“走下牌桌走向戶外的村民越來越多了。”世業(ye) 鎮世業(ye) 村村委會(hui) 主任何永林說。
世業(ye) 鎮體(ti) 育活動的火熱場景,是健康中國建設推進全民健身的縮影——
在各大城市,街邊綠道、城市公園、公共體(ti) 育館都成為(wei) 群眾(zhong) 健身的主場地,“馬拉鬆熱”“私教課熱”“廣場舞熱”等無一不彰顯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
在農(nong) 村地區,“一場兩(liang) 台”等體(ti) 育設施已覆蓋全國近57萬(wan) 個(ge) 行政村,“15分鍾健身圈”讓“健身去哪裏”變為(wei) “健身在身邊”。
有關(guan) 部門不斷深化改革、創新舉(ju) 措,為(wei) 百姓參加健身鍛煉創造便利條件、營造良好氛圍,讓國人真正從(cong) “全民健身”中享受“全民健康”。
隨著大衛生、大健康觀念的樹立,健康生活理念深入人心——
大眾(zhong) 的健身方式從(cong) 單一的跑步做操,到健身房練習(xi) ,再到私教課、零售製健身課程,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用動感的節奏搭建疾病防治的首道關(guan) 卡;
大眾(zhong) 對健康狀態的認知從(cong) 單一的體(ti) 魄強健到關(guan) 注心理健康,越來越多的人主動選擇通過運動、“詩與(yu) 遠方”、培養(yang) 更多的興(xing) 趣愛好以及接受心理谘詢等方式緩解內(nei) 心壓力;
大眾(zhong) 對健康觀的理解從(cong) “疾病治療”到“健康管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定期體(ti) 檢,注重通過飲食起居、運動療法、中醫藥等多種措施將管理健康的關(guan) 口前移;
大眾(zhong) 對健康管理的標準從(cong) 大概念的少油少鹽到精確控製每天攝入、消耗的卡路裏,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體(ti) 重“斤斤計較”,與(yu) 高糖高油“說再見”。
“這種趨勢反映出更多的人開始意識到吃一些‘自己覺得健康’的食物。”南京市婦幼保健院營養(yang) 科醫師苗苗說,近幾年到該院減肥門診的人次增多,他們(men) 關(guan) 心怎麽(me) 吃能做到膳食均衡、如何運動能減重。
始簡今巨。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僅(jin) 35歲,在2018年已達到77歲;孕產(chan) 婦死亡率由1500/10萬(wan) 下降到18.3/10萬(wan) ,嬰兒(er) 死亡率由200‰下降到6.1‰。
70年來,我國用較少的投入取得了較高的健康績效,多項指標優(you) 於(yu) 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衛生健康事業(ye) 改革發展之路;
70年來,衛生健康事業(ye) 的持續發展、國民身體(ti) 素質的不斷提高,繪就一幅健康中國的生動圖景——
從(cong) 西方攝影師鏡頭中“瘦小伶仃”的形象到向“更高、更強”的目標進發,中國孩子身高呈現“上揚曲線”,其中7到19歲兒(er) 童青少年的身高、體(ti) 重等指標增幅顯著;
從(cong) “吃不飽”到“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營養(yang) ”,我國建立了全國食物與(yu) 營養(yang) 監測體(ti) 係,中國居民膳食營養(yang) 與(yu) 體(ti) 格發育狀況總體(ti) 改善;
從(cong) “小病拖、大病扛”到分級診療、三醫聯動,我國已基本建成覆蓋城鄉(xiang) 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絡,著力打造家門口的“15分鍾醫療圈”。老百姓對“病有所醫”的期盼,正轉化為(wei) 看病就醫實實在在的實惠。
70年櫛風沐雨,70年砥礪前行。
健康中國行動文件裏,一組數據清晰描繪健康中國的未來目標——到2030年,全民健康素養(yang) 水平大幅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居民主要健康影響因素得到有效控製,因重大慢性病導致的過早死亡率明顯降低,人均健康預期壽命得到較大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標水平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
一人健康是立身之本,人民健康是立國之基。站在更長遠的曆史視野上回望,在健康中國戰略指引下,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健康之基正在不斷夯實,人民美好生活的夢想正在走進現實……
浙江諸暨市中心醫院醫共體(ti) 姚江分院全科醫生蔣玲飛(左)在中心醫院專(zhuan) 家遠程指導下檢查病人身體(ti) (6月28日攝)。
重慶市九龍坡區陶家鎮衛生院的“背簍醫生”背著醫學儀(yi) 器行走在山村小路上(2月20日攝)。
內(nei) 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新生兒(er) 科護士長楊曉玲在保溫箱前護理新生兒(er) (5月9日攝)。
參加江西南昌市首屆全民健身運動會(hui) 總決(jue) 賽的選手在進行滾鐵環比賽(9月12日攝)。
延伸閱讀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