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中國——70年中國麵貌變遷述評之五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70年,神州大地上滄海桑田,14億(yi) 人民的精神麵貌煥然一新。

  70年,不過人類曆史長河的短暫一瞬,卻為(wei) 何能重塑一個(ge) 國家和民族的氣質?

  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積蓄起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明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中國,這個(ge) 從(cong) 五千年曆史深處走來的文明大國,在民族複興(xing) 的壯麗(li) 征程中迎來新的曙光。

  不忘本來:從(cong) 曆史中走來 煥發嶄新光彩

  杭州良渚古城遺址公園,港汊縱橫,芳草如茵。

這是2019年6月23日無人機拍攝的位於(yu) 浙江省杭州市的良渚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宮殿區。

  兩(liang) 個(ge) 多月前,“良渚古城”申遺成功,“中華上下五千年”得以“實證”。

  在這裏,可以感受古人建城的智慧,可以體(ti) 驗學者考古的勞作,也可以盡情挑選琳琅滿目的文創產(chan) 品。我們(men) ,離五千年並不遙遠。

  北京國家圖書(shu) 館,中華傳(chuan) 統文化典籍保護傳(chuan) 承大展如期上演,吸引無數目光。

  2018年9月28日,由國家圖書(shu) 館(國家典籍博物館)主辦的“曠世宏編 文獻大成——國家圖書(shu) 館藏《永樂(le) 大典》文獻展”正式開展。這是參觀者在觀展。

  330餘(yu) 種珍貴藏品,通過數字虛擬、全息視屏等現代科技手段,將中華民族跨越時空、超越國度的永恒魅力展現給每一位觀眾(zhong) 。

  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

  文明,延續著一個(ge) 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薪火相傳(chuan) 、生生不息。

  《如果國寶會(hui) 說話》《中國詩詞大會(hui) 》《國家寶藏》接連熱播,“國學熱”“文物熱”“詩詞熱”魅力不減……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飽含華夏先哲的無窮智慧,是我們(men) 彌足珍貴的文化瑰寶,更是實現“兩(liang) 個(ge) 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力量源泉。

  古為(wei) 今用、推陳出新,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等,成為(wei) 新中國發展壯大的豐(feng) 厚滋養(yang) ,築牢了我們(men) 文化自信的根基和底氣。

這是2019年8月1日無人機拍攝的湖北省黃岡(gang) 市紅安縣黃麻起義(yi) 和鄂豫皖蘇區紀念園全貌。

  湖北黃岡(gang) 紅安縣,黃麻起義(yi) 和鄂豫皖蘇區紀念園。

  巍峨聳立的紀念碑下,來自全國各地的記者整齊列隊,敬獻花籃,重溫入黨(dang) 誓詞。

  今年夏天,1300餘(yu) 名記者再走長征路,行程1.6萬(wan) 餘(yu) 公裏,用1萬(wan) 多篇生動報道,再現了壯懷激烈、驚天動地的革命故事。

  參加“記者再走長征路”活動的媒體(ti) 記者在六盤山腳下的“紅軍(jun) 小道”上進行體(ti) 驗式采訪(2019年8月12日攝)。

  信仰之火熊熊不息,紅色基因融入血脈。

  紅船精神、井岡(gang) 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紅色精神在一代代人的心中傳(chuan) 承,激勵著億(yi) 萬(wan) 中華兒(er) 女胼手胝足的奮鬥。

  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

  回首70年,在風雨兼程的征途中,賡續精神血脈、傳(chuan) 承文明基因,書(shu) 寫(xie) 了國家發展的壯麗(li) 史詩,也凝聚起同心築夢的磅礴力量。

  精彩跨越:激活一池春水 構築精神坐標

  曆史的指針,定格在1949年10月1日——

  天安門城樓上,毛澤東(dong) 同誌向全世界莊嚴(yan) 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

  在義(yi) 勇軍(jun) 進行曲的雄壯旋律中,五星紅旗冉冉升起。長安街上,遊行隊伍高舉(ju) 紅旗,縱情歡呼。

  70年後,國家博物館展出經典巨幅油畫《開國大典》,再次將人們(men) 帶回那個(ge) 令人心潮澎湃的曆史現場。

  時空轉換中,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已浴火重生,屹立東(dong) 方。

  色彩的變化,描繪出國家繁榮的圖景——

  綠、藍、黑、灰,這是新中國成立之初的服裝色調,“列寧裝”“布拉吉”……簡樸的衣著折射出那個(ge) 時代物質的匱乏。而如今,千姿百態的國風華服引領時尚潮流,“Made in China”在世界舞台大放光彩。

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錢集鎮新橋村村民在農(nong) 家書(shu) 屋閱讀(2019年8月25日攝)。

  數字的更迭,記錄下時代發展的步伐——

  55個(ge) ,這是新中國成立之初全國公共圖書(shu) 館的數量。而如今,這一數字突破3100大關(guan) 。從(cong) “書(shu) 荒”到“書(shu) 海”,從(cong) 紙質閱讀到網絡視聽、網絡文學、數字出版……中國人的精神食糧愈發豐(feng) 富。

貴州省織金縣金龍小學裏的蹲式衝(chong) 水衛生廁所(2018年10月23日攝)。

  理念的飛躍,印證了文明進步的力量——

  “一個(ge) 土坑兩(liang) 塊磚,三尺土牆圍四邊。”這曾是農(nong) 村廁所留給人們(men) 的印象。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一場“廁所革命”在全國打響,推動鄉(xiang) 村生產(chan) 生活方式變革,可以“看山望水憶鄉(xiang) 愁”的美麗(li) 鄉(xiang) 村,釋放出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動能。浦江之濱,垃圾分類成了上海人的“新習(xi) 慣”,潤物細無聲的改變讓“東(dong) 方明珠”更加璀璨。

  70年時光如水,帶來的不僅(jin) 是物質財富的極大豐(feng) 富,也是精神財富的極大豐(feng) 富。

  湘西大山深處,一家小小的農(nong) 家書(shu) 屋,托舉(ju) 起無數孩子的夢想。

  管理員向民誌雙腳殘疾。為(wei) 了讀書(shu) 看報,他爬到離家半裏外的村部借閱報刊。為(wei) 了讓更多人獲取知識的力量,他克服重重困難創建“明誌書(shu) 屋”,成為(wei) 湖南省第一家農(nong) 民自辦的農(nong) 家書(shu) 屋。

  “我因讀書(shu) 戰勝了殘疾所帶來的不幸,希望書(shu) 屋也能照亮大山娃子的未來。”

  京西賓館會(hui) 議樓前廳,軍(jun) 功章光芒閃耀。

  來自湖北的94歲老英雄張富清在前排就座,激動不已。

  “看到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我們(men) 當年的流血犧牲都值得!”

  偉(wei) 大的時代涵養(yang) 偉(wei) 大的精神,偉(wei) 大的精神推動偉(wei) 大的事業(ye) 。

  這是英模輩出的時代。孔繁森、李保國、廖俊波、黃大年……一大批時代楷模、最美人物,詮釋和光大了中華文明的品格風範。

  這是精神昂揚的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偉(wei) 大旗幟高舉(ju) ,馬克思主義(yi) 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更加鮮明,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凝結為(wei) 當代中國的價(jia) 值公約,讓社會(hui) 主義(yi) 道德的陽光灑滿人間,文明新風吹遍神州大地。

  這是萬(wan) 象更新的時代。為(wei) 國家立心、為(wei) 民族立魂,文藝的大發展大繁榮,讓人民多樣化、多層次的精神生活需求得到滿足。人民科學文化素養(yang) 大幅提升,社會(hui) 創造力和活力不斷迸發,“萬(wan) 類霜天競自由”的生動景象成為(wei) 新時代的鮮明標識。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

  70年精彩跨越,不僅(jin) 激活了一池春水,更重構了民族的精神坐標。文明中國的鏗鏘步履,留下時代洪流中無數生動剪影,標定了人們(men) 為(wei) 之奮鬥的前行方向。

  開辟未來:凝聚文明力量 追尋美美與(yu) 共

  70年,深刻改變了中國麵貌,也影響了世界曆史的走向。

  人類曆史是一幅不同文明交流、互鑒、融合的宏偉(wei) 畫卷。在海納百川中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壘,在兼收並蓄中汲取其他文明的養(yang) 分。新時代的中國故事,書(shu) 寫(xie) 了濃墨重彩的文明華章。

  文明古國,曆久彌新,中國作為(wei) 東(dong) 方大國的氣度風韻令世界愈加著迷——

  8月30日晚,北京水立方,裝點得宛如一個(ge) 巨型籃球場。2019年國際籃聯籃球世界杯開幕式在此舉(ju) 行。

  京劇與(yu) 鋼琴合鳴《天行健 人自強》、古琴演奏《眾(zhong) 人力無不勝》等,詮釋共生共榮的東(dong) 方哲學,弘揚中國體(ti) 育文化。

  風從(cong) 東(dong) 方來。從(cong) 2008年北京奧運會(hui) 開幕式以水墨丹青、敦煌飛天等盡顯中華文明盛大氣象,到2016年G20杭州峰會(hui) 文藝演出令八方賓朋在詩情畫意中感悟“最憶是杭州”,中華文明散發出的奪目光彩、永恒魅力,讓大國外交更具自信。

  文明如水,潤物無聲,以豐(feng) 厚濃鬱的中華美學意蘊傳(chuan) 遞“民心相通”,撥動世界心弦——

  《敕勒川》《好花紅》《在水一方》……在波黑首都薩拉熱窩青年宮,一首首中國歌曲贏得熱烈掌聲。“一帶一路·民意相通”少兒(er) 合唱音樂(le) 會(hui) ,在兩(liang) 國民眾(zhong) 間搭建起民意相通的橋梁。

  坐在台下的達裏婭如癡如醉,她正在薩拉熱窩大學孔子學院學習(xi) 漢語。“孩子們(men) 的演出非常成功!明年我要到中國去實地感受中國文化。”

  自2004年全球首家孔子學院創辦至今,孔子學院已走過15年的發展曆程。截至2018年底,中國在154個(ge) 國家和地區建立了548所孔子學院和1193個(ge) 中小學孔子課堂,學員總數近200萬(wan) ……

  數字的增長,折射出中國為(wei) 推動世界各國文明交流互鑒、增進中國人民同各國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誼的不懈努力。

  合作共贏、共建共享,做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倡導者、實踐者,彰顯文明擔當——

  綠色、可持續成為(wei) 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標配;開創性舉(ju) 辦亞(ya) 洲文明對話大會(hui) ,給出實現世界文明永續發展的中國方案;“長城腳下的世園會(hui) ”讓各國人民共享綠色生活之美……

  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力量凝聚廣泛共識。

  回顧曆史、展望未來,中國必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貢獻世界。這是中國的文明擔當,也是推動文明繁盛、人類進步、世界和平發展的中國力量。

  延伸閱讀

  奇跡中國——70年中國麵貌變遷述評之一

  創新中國——70年中國麵貌變遷述評之二

  民主中國——70年中國麵貌變遷述評之三

  法治中國——70年中國麵貌變遷述評之四

發布時間:2019年09月16日 12:58 來源:新華社 編輯:宿黨輝 打印